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根据对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及其演进机制的分析,提出企业制度的演进趋势是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基础上的适当统一,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基于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复杂的配置关系及由此产生的不同代理问题,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协调取决于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有机统一,而其前提条件是消除制度与市场约束.  相似文献   

2.
企业所有权概念辨析——兼与张维迎教授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企业所有权概念,张维迎有两种界定,一种界定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另一种界定为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不同的界定,造成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混乱。我们对这两种企业所有权界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认为应采用后一种界定,同时必须引入两个新概念———明晰控制权和参与控制权,对其内涵进行重新廓清。  相似文献   

3.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统一是企业所有权的表现,是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我国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明晰、股权设置封闭、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给农村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隐患。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研究是打开公司治理理论大门的"钥匙",我们可以借鉴现代产权理论,按照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来促进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与约束机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企业制度演变的历史,分析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的发展变化。从古典式企业到现代企业,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因而需要替代性约束机制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并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在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析,由于“所有者缺位”,造成了国有企业的政府官员控制;放权让利的改革虽然使国有企业获得了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但却导致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同时政府依然保持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形成“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使得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从五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配置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企业所有权包括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总收入扣除合约支付后的剩余额的要求权 ;剩余控制权是指合约中未明确规定的状态出现时的相机处理权 (决策权 )。现代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基本原则是让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对应 ,即企业剩余控制权配置给经营者享有 ,企业剩余索取权配置给企业的股东与经营者享有。改革开放以前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 ,即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均配置给国有企业股东———国家(政府 )独享。因此 ,那时的国有企业由于外部缺乏竞争机制所产生的压力 ,内部缺乏激励机制产生的动力 …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企业所有权进行分析,并将其定义为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然后从这两点出发,对资本结构和企业所有权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的结论上,提出了一些对国企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企业所有权进行分析,并将其定义为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然后从这两点出发,对资本结构和企业所有权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的结论上,提出了一些对国企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制度的演进 ,企业治理结构逐渐从“单边治理”走向“共同治理”。共同治理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 ,在共同治理下企业的股东、经理、员工、债权人等各类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并通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享形成一个彼此合作、互相制衡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范围不断扩大、形式日益多样, 内容越来越具有实质性。在企业制度从古典企业、现代企业再到后现代企业的不断演化过程中, 人力资本也经历了从“隐形人力资本”、“职业经理人力资本”、“创新者群体人力资本”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制度演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 是知识分布对企业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和加深。  相似文献   

10.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乾 《河北学刊》2002,22(2):34-38
企业性质具有生产属性和交易属性的双重性质 ,并形成生产结构和制度结构。这决定了企业所有权安排主体是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统一体 ,客体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统一体 ,主体权利必须与客体安排相一致 ,根据财产所有权原则和贡献原则享有与其产权份额相称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国外企业共同治理的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同治理就是让股东、经理、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通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享形成一个彼此合作、互相制衡的治理结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共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显示了共同治理的发展前景。要使我国国有企业摆脱困境 ,必须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走共同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2.
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与中国农业阶段性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阶段性增长的原因在于农地产权性质发生变迁.1978~1992年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多地赋予了农民剩余索取权,农民并不拥有多少剩余控制权;1993年后,农民不仅获得了剩余索取权,而且获得了剩余控制权.与第一轮土地承包相比,第二轮土地承包赋予了农民更长的承包期,并在农民这一层面上实现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统一,因此,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更利于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增长因而表现为一定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3.
企业参与者生产要素禀赋及相应的生产要素特性决定了企业参与者的相互博弈将形成如下的产权安排:经营管理者拥有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获得企业拟所有权;股东拥有共同资产所有权、相应的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债权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提供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及其相对固定的收益权;工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主要控制权及其相对固定的工资收益权。这种产权形成与安排使得企业参与者之间内部原始的合作生产性契约关系嬗变为外部的交易分配式契约关系,经营管理者和股东成为企业内部人,代表企业作为企业中心签约人,与企业其他参与者签定交易合同以确定分配等权益关系,此时,企业其他参与者,特别是债权人和工人实际上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企业外部人。因此,在企业性质三重关系中,产权安排决定生产匣子和契约组织。  相似文献   

14.
林军 《学术研究》2002,(6):25-27
企业合约的不完全性是现代企业合约理论的一个特征。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是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割性。人力资本的绝对私有权,决定了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一样,都具有平等的产权主体,都有权分享企业所有权的安排。企业所有权安排是剩余索取权安排和剩余控制权安排。  相似文献   

15.
一、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与企业制度演变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是,企业是不同的资产所有者通过契约形式合作组成组合资产,并把组合资产的索取权(收益权)与控制权在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的组织。即企业是一系列合同(契约)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形式。企业的资产包括资本、企业家才能和劳动,分别归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和工人所有。索取权(收益权)是组合资产收益最大化的动力,控制权是收益最大化的技术实现条件。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组合资产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这就导致企业契约是一种不完备契约…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制度中的组织剩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企业理论通常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理解为“剩余收入”、“准租金”、“准组织租金”或“组织租金”。本文在梳理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的这种剩余宜解读为“组织剩余”。从根本上说,企业是资产所有者尤其是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创造和分享组织剩余的一种合约安排.文章在组织剩余的视角下,辨析了利润最大化和组织剩余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探讨了企业规模的可行区间和最优规模,并为求解企业最优规模提供了一些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7.
模块化生产网络的治理结构是一套复杂的控制系统,它服务于网络旗舰内部不同任务单元以及各层级组织在网络中的功能定位。网络旗舰在内部采用信息包裹型的治理结构,让目标矛盾的业务单元相互独立,来避免企业内部的紧张关系,兼顾利润最大化与网络合作的逻辑。网络旗舰和一级供应商之间采取的是相对平等的模块型治理模式,网络旗舰借助产业标准的知识产权,实现非股权控制。一级供应商与底层供应商之间采取不对称的领导型治理模式,一级供应商依靠物质资料所有权及其中间层垄断地位获得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模块化生产网络层级式的治理结构表明,中国企业只有逐渐向一级供应商攀升,或者构筑以其为核心的模块化生产网络,才能得到网络剩余的合理份额。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5,(6):61-65
企业经营过程中会涉及产权和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在企业产权和控制权配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企业资本结构,企业产权配置体现在所有者跟债权人之间的配置。企业控制权是指脱离于股东所有权而形成的经济性权利,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用自己投入的专用性资产而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通过控制权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来实现自己的产权收益。企业资本结构揭示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所反映的企业各种资源供给者,在同一利益共同体下的控制权配置结果,其信息含义在于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如何分配。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本身的属性和产权特征决定了其不可抵押性,不具有承担风险责任能力,因而不应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必须在强化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职能的基础上,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发挥高效率,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自1979年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以来,总体来说只是一种过渡性的农地经营制度,在究竟应该沿着何种思路深化改革的问题上,理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资本雇佣劳动"的一个诠释出发,认为鉴于农业经营的特殊性,农地制度改革的根本任务仍是改革和完善农地所有权,培育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完整意义上的所有权主体.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可行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