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薛 《科学咨询》2010,(7):122-123
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中职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的发展也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三项要求,即培养目标、服务范围和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当前中职业学生的学习状况却与之相差甚远。中职学校在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并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中职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的发展也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三项要求,即培养目标、服务范围和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当前中职业学生的学习状况却与之相差甚远。中职学校在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并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生就业有一个难翻的坎,在前三个月的试用期,学生很不稳定,流失率很高。通过对试用期流失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导致学生就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不是技能水平而是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刚入职,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仍以学生的习惯和思维来对待工作中的问题;不明确职业前景,轻易放弃工作机会。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适应由学习环境到工作环境的转变,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尽早切入企业文化教育,培养职业意识,让学生在入职前做好心理准备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2010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制度的不断改进,职业学校教育攻坚工作的深入,中职学校因为扩大招生造成学生的质量越来越差,毕业后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以,中职学校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笔者就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进行分析,为缓解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增强其教学效果,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出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家长和学生普遍关心的中职学生的就业出路、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职业发展等较为敏感的问题出发,简要的总结了中职学校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设计等教育方面的点滴,以利有助今后进一步做好中职学生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工作,搞好中等职业(职高)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出发,着重论述中职学校教师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应扮演好的多种角色。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仍沿用传统评价模式,存在评价主体单一、重过程轻结果等问题,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必须重新认识和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科学有效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笔者针对现有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中存在的不足,创新性地提出“三横三纵”网状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模式,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体系进行了新的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校的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新兴的课外活动形式和学生组织,是学生展示才华、培养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中职学校共青团有效凝聚青年、引导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阵地,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建立到发展提出了六点思考,探索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从兴趣出发创建社团,以专业为依托寻求生源保障,通过学生自主管理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最终实现引导学生走上就业、创业的职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普高升学率的逐年提升,中职学校面临生源不足导致学生质量下降的局面。中职新生的状况如下:学生厌学情绪比较强烈,主动学习能力差;学生自身素质比较差,道德修养较低;学生心理素质不高,内心脆弱,抗压能力差。面对这些新的问题,德育教育又迎来了新的挑战。根据《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德育体系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必然成为了中职学校的工作重点。面对现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有几个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普高升学率的增长,中职学校普遍面临生源不足、学生素质下降的问题,这导致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开展难度加大。同时,国家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向前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当今社会要求中职学生要能从学校毕业后马上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能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这就要求专业课学习十分到位。在这个要求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脱节的时期,中职学校专业课教育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作为中职学校基础课之一,本应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为学生未来谋求职业发展服务。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规律,我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专业化"的角度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如下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郭颖频 《科学咨询》2010,(14):100-101
在当前中职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地位已经表现地越来越突出,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笔者认为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着不切实际的、薄弱的一面,英语学习现状发人深省。我们要从教学实践出发、时刻兼顾学生的学习现状,社会的需求,努力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彻底改变英语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英语学好。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就业教育,因此行业的需求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最终追求。我们的学科教学目的就不再是理论体系或者专业技能体系的要求,而是职业素质的提高或者说是就业岗位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学生自身的素质。因此,中  相似文献   

13.
凌丽 《管理科学文摘》2010,(19):162-163
职业素质是后天学习实践培训得来的。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加大了职业素质培养的难度。笔者认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一是学校的教育培训,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确立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并行的教学模式;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课任教师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日常点滴培养。二是需要社会的积极支持——职业实践。三是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配合——自我修炼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中职学校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根据中职学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让家长放心.  相似文献   

15.
聂琼 《科学咨询》2009,(8):43-43
语文教学作为中职学校基础课之一,本应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为学生未来谋求职业发展服务.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规律,我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专业化"的角度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如下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职学校在推进学生选择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就业观,影响了就业的稳定率。根据其形成的原因,中职学校应该做到:一、通过多种方式改变办学方向和模式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不能盲目推进就业,如不管学生是否专业对口,只要安置完就了事,结果导致学生不能适应环境不能胜任工作而选择离开,给学校声誉带来不良影响。二、加强职业思想教育,树立中职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改变对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技能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中职毕业生的择业、就业问题关系着学生的前途,也是评价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杠杆,是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由于陷入心理误区而影响职业选择,导致职业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分析和把握中职生的择业心态对中职学校、老师和中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职德育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保证作用。中职学校学生现阶段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心理素质差,对学习不感兴趣,行为习惯差,法制观念淡薄,面对这群年龄尚小,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强的特殊群体,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尤其是要全面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呢?笔者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教师素质偏低是导致中职校教育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回顾了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阐明了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的具体内涵,剖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中职学校只有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职学校的师资素质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该文还根据福建建筑学校的具体情况及长期实践,提出多方位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的方法及建议,使教师的素质在教学与生产实践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如何搞好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基于学生管理的经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中职学生管理进行了概括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