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力度加大,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得到提升,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也稳定在较高水平。社会对职校生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中职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稳定性差,跳槽频繁,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差等等。高就业率并未带来用人单位的高满意度,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呢?笔者认为,部分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出了偏差,特别是我们农村地区的中职生,一但进入城市企业工作,城乡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差距太大,因此在心理上也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职业价值观也同样会出现偏差。职业价值观又称为工作价值观或择业观,是人的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影响职业价值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有必要采取应对措施,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既是中职生实现顺利就业的需要,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五年来,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已经高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院苏杨说,虽然中职就业率非常高,但与社会的认可度不高。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因素:一是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学校的偏见,认为读职业教育没有出路,低人一等,二是劳动准入制度不严,进厂没有要求文化程度就可以入厂,学生就业意识不强,三是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不好学,学生素质不高,承受能力不强,四是学校办学质量不高造成就业质量不高和社会的偏见。俗话说:“打铁要铁墩大管家硬”。要改变这种社会认可率低的现象,必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黄德文 《科学咨询》2008,(22):30-30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可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建立中职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促进中职生良好就业是职业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可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建立中职生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而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远远高于大学毕业生.在我们为中职生的就业形势欣喜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下的就业不稳定现象.我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强化了职场“生存”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中职毕业生的择业、就业问题关系着学生的前途,也是评价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杠杆,是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由于陷入心理误区而影响职业选择,导致职业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分析和把握中职生的择业心态对中职学校、老师和中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择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中职毕业生的择业、就业问题关系着学生的前途,也是评价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杠杆,是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由于陷入心理误区而影响职业选择,导致职业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分析和把握中职生的择业心态对中职学校、老师和中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低,企业普遍反映学生专业技能不高,综合素质太差.本文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改革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实现校企结合,定向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等几方面考虑,打造中职计算机专业品牌,为劳动力市场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实现让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9.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目前我国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原本培养科研型人才的普通高校也开始在大学生,甚至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在重视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鼓励、要求大学生和研究生获取职业资格证,有些原来属于中职生的就业岗位已被大学生占据.因此,中职校只有构建与中职生和社会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实力的目的.这是中职校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来大力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各类职业学校不断涌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以更好适应市场需要,成为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笔者认为,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助于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占有更好优势.而语言学习中,词汇被认为是语言的建筑砌块,所以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学好词汇.  相似文献   

11.
李江涛 《经营管理者》2013,(7X):365-365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片面强调职业技能,忽视学生的德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种急功近利的办学思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加强中职生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的需要,而且也是企业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职业学校,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追求的目标,而当前职业学校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德育的加强、综合素质的提高,显然既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也不利于中职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行业需求就是职业教育的最大追求",在计算机网络行业中,中初级技术操作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等岗位就是我们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但是,这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岗位要求;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职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要解决更多的校企之间的供需矛盾和过渡问题,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也须做好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训和训练。中职学生必须面对就业市场上职业结构的变化,岗位的轮换,需要他们有更高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中职学生的学校教育中引进一种新的体验式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现象,中等职业学校普遍生源不足,生源的素质也差强人意.因此,中职教育巾的办学特点问题、教学质量问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学生就业问题等也逐渐暴露出来.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质量问题.不少用人单位反映,现在的中专生存在专业技能差、敬业精神差、遵章守纪差等问题,很难适应职业要求,构建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鄢雪丽 《决策探索》2010,(18):49-49
对中职学生来讲,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是中职生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中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按照德育课教学大纲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越来越觉得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应探索出一些结合中职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来。  相似文献   

16.
中职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它是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的教育,更突出职业技术性、社会需求性和实践应用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课程应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必需"、"够用"为尺度,致力于对学生作为从业者的职业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突出职教特色.然而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中职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缺乏对中职学生专业特点的考虑,不能真正激发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要发展,就得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一方面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对受教育者而言是为其从事某一职业而实施的教育。本文针对目前中职生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的现状,从中职生职业角色认知能力现状,职业角色转换能力培养方式,取得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中职学生就业已成为当今就业市场需要花大力气去共同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际,从中职学校教育体制,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了中职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些问题.从中职生现状、学生问题、用人单位三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能够帮助中职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职生的职业意识决定着中职生未来的职业活动,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使之成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中职院校的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要从认识职业特点、注重职业训练、进行职业实践,提高职业素质,培育职业精神等诸方面对中职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生就业已成为当今就业市场需要花大力气去共同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际,从中职学校教育体制,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分析了中职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些问题.从中职生现状、学生问题、用人单位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中职学生就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