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吴甘霖 《领导文萃》2008,(6):125-126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三思而后行。”那么,什么是三思而后行呢?难道就是遇到问题想3次吗?  相似文献   

2.
王建华 《科学咨询》2007,(14):25-25
“问题学生”从某个角度讲是“弱势群体”。由于学习成绩差,经常违纪、“倒蛋”,得不到家庭“呵护”,甚至被家庭“遗弃”。在班集体,他们是“三等公民”,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享受不到相互尊重的平等权利。在有些教师眼里他们是老师的“对头”、“累赘”。他们的行为令家庭人伤脑筋,令学校老师、同学厌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学生”出“问题”难道是他们的过错?  相似文献   

3.
辛鸣 《决策》2005,(12):57-57
近来中国社会关于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又争论起来了。究竞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公平优先,效率次之”?立论双方各执一词,似乎都有自己充足的理由。但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中的一句话:“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公平论者大为高兴,让效率论者颇为不解。难道中国社会发展不再需要效率了吗?难道中国这些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是效率惹的祸吗?  相似文献   

4.
转化     
一次某议员碰到总统林肯,对他对敌人的态度表示强烈不满:“你为什么要试图跟他们做朋友呢?你应当试图去消灭他们。”“我难道不是消灭敌人吗?”林肯温和地说,“当我使他们变成朋友的时候。”图/韦尔乔文/王玉北转化@王玉北  相似文献   

5.
吴明华 《决策》2012,(7):36-38
“我这样做,错了吗?难道厅长就不能跟他们聊天了吗?”自从“请农民工吃饭”事件被热炒之后,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便陷入了“纠结”之中。“真没想到会被炒起来,真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关注,真没想到会引来作秀的质疑。”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在接受《决策》杂志采访时,连说“三个没想到”。自从“请农民工吃饭”事件被热炒之后,陈里便陷入了“纠结”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上流传着:“音乐,音乐,豆芽科学,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顺口溜。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只想如何跳出“农门”,成天埋头于“数理化”,这是升学的敲门砖,什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强调得十分重要,但对不少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谈,可望而不可及。面对这样的实际,音乐课几乎形同虚设,课堂上作其他作业的人比比皆是,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做音乐教师难啊!尤其是像我这样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音乐女教师更难啊!怎么办呢?难道我含辛茹苦,所学的知识,不能传授给学生,就付之东流了吗?党中央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就…  相似文献   

7.
不管你们是为了什么而工作,不管你们的职业倦怠感有多少,我看到的是:在这个物欲横飞的时代,你们仍然坚守着职业阵地。一年,两年,十年,几十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青春和生命谱写着无悔乐章。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我们的身心和灵魂,谁来关注?谁来充实?当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时,我们动之以情;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们晓之以理;多少个夜晚,当别人被精彩的电视节目吸引的时候,我们还在灯下认真地备课、批改作业;当启明星还眨着眼睛流连于清晨时,我们早已走出家门,走进教室。我们对得起教师这神圣的称号。同事们,难道不该给自己点掌声吗?  相似文献   

8.
赵斌 《科学咨询》2007,(10):14-14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他们希望,教师既要成为学习征途中的良师益友,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显现出不凡的综合素质。“传道、授业、解惑”已并非简单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完成了。那么,到底怎样的教师类型及其角色才会受到学生及其社会的认同呢?  相似文献   

9.
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难道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优生。”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就像一棵弱小的幼苗,必须得到园丁的精心呵护,才能使他成长为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0.
阳光不锈     
一商人赶着毛驴经过一座大山.见山脚下愚公的子孙正在挖山.干了多年才只挖了一个大坑.于是停下来对他们说:“现在都实现机械化了,你们为什么不用挖土机干呢?”愚公的子孙们回答说:“我们哪付得起那么贵的费用啊?”一路人插话:“那你们把家搬到山那边去不就方便了吗?”  相似文献   

11.
尹伯成 《经理人》2009,(5):26-26
因3、4月份持续出现一轮“小阳春”,房地产嚣音再度四起。有一种“声音”认为,随着“小阳春”的到来,国内房地产周期性的调整结束了,但是更多的“声音”却还是疑虑:难道刚性需求真是“小阳春”的最大动力吗?房地产繁荣真的到来了吗?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的学生不仅走进了花季,也走进了雨季,或者说就是个多事的季节。一方面,独立意识增强,表现出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青春与活力;另一方面,对性的觉醒与萌动,对情感的需要与体验,又产生了种种烦恼与困惑,表现出迷茫和无助。歌德说:“青年男子哪个不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怀春?”由于少男少女性成熟的早期化,正值豆蔻年华,又由于社会存在着诱发“早恋”的种种刺激因素,男女同学之间进行交往并萌发爱慕之情本无可厚非,就是“早恋”恐怕也不值得大惊小怪,这正是青少年的性意识在生活中的反映。青少年男女之间能够产生爱慕之情,就允许他们“早恋”吗?我国《中学生守则》明确规定中学生不准谈恋爱,原因是其恋爱的条件尚不成熟。那么,面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特别是当学生出现“早恋”的情况时,更应该怎么办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无论在道德方面,还是在身体方面,都是一年一年逐渐成熟……如何使道德的成熟走在身体成熟的前面,就成为一个细致而复杂的教育问题,看来对于青春期学生的最好引导就是加强青春期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古风》(六年制《语文》第五册)教学中,有学生问:既然“万颗籽”且“无闲田”,为什么“农夫犹饿死”?很多教师依据教学参考书,直白: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无法生活,云云。小则归咎于地主,大则推诿于封建制度。这种狭隘的教学思想和唯政治论的功利性答案淹没了众多学生的思维想象,严重削弱了本诗的教育思想艺术性。我也不禁要追问:难道只有地主阶级才残酷地剥夺贫民百姓的生存权吗?饿死的原因科学地分析起来会有哪些?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出生后向世人展示的最初的东西就是一张白纸。随着年龄的增长,白纸上开始划过一道道的笔痕。是优美的画还是潦草的纸,主要是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状况。所以,学生的成绩和习惯也会因经历不同而参差不齐。我作为一名职高的班主任,见到了太多因为学习成绩而被淘汰的“差生”,后来却非常自信地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上,成就了不小的事业。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大的转变呢,难道职高的班主任神通广大吗?我的答案是言传身教改变他们的习惯,久而久之的习惯决定了他们的性格,从而改变其命运。所以,班主任对于学生言传身教的意义是不小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新课程理念也早已深入老师们的心。他们曾认为,新课程的理念是先进的,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大班额教学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理念似乎又有一定的难度。在大班额课堂上如何克服课堂上的“盲点”?如上课时你能关注每一位学生吗?每一时刻有多少学生心不在焉?你的讲解每位同学都听懂了吗?讨论时有多少学生在积极参与等,现针对这些“盲点”,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三尺讲台”,是一个短小的词语,其间包含的更多的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一个地点--“讲台”。讲台,对成人来说,对教师而言,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地点,或许,不热爱自身职业的老师还觉得讲台意味着双腿站得麻木,声音喊得嘶哑……然而,我们有否想过,“讲台”,对学生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讲台在学生看来,是神圣的,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可侵犯的,是严肃的。那么,作为学生队伍中最小的团体--幼儿,他们是怎么看待讲台的呢?曾经问过一个孩子“我做你的朋友,好吗?”孩子答得很干脆:“不好!”我疑惑:“为什么不好呢”孩子又干脆地说“你那麽高,你是大人,我是小孩,大人和小孩做不成朋友。”我大笑,心想:原来,在孩子的心里--“高差”,是最基本的,判断是成人或孩子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教中职难,教中职语文更难,相信这是很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确实如此,在小学、初中、普高等教学阶段倍受欢迎和重视的语文学科,却在中职课堂上受到空前冷落.因为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生源的客观条件等等因素把包括语文在内的文化学科统统列为了“豆芽科”.难怪中职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往往觉得仿佛低人一等,抬不起头.于是,语文这门博大精深的国学,这门激情昂扬的“主科”,在职教处在了如此尴尬境地.教师悲哀,学生可怜.难道中职语文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不!我们可以让中职语文课堂动起来,回归其语文本位,焕发它应有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陈捷 《管理科学文摘》2009,(12):194-194
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劲,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思维上达到共鸣,教学才会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达到和谐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广告能消费吗?现在人们的观念中还认为它不能。在芸芸众智的法眼中,广告只不过是促销的手段,只有被它促销的产品才是我们可以消费的。可是,既然广告不能被消费,那还有什么理由让我们的消费者为广告付钱呢?虽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未被告知价格中哪些是商品的真正价值,哪些是转嫁给他们的广告费,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谁不知道?既然广告是被消费者花钱买走了,倘若它又不提供消费的价值,那这是否应算是对我们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侵害呢?因此“广告应该能消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严肃话题。与广告具有可比性的是商品的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初中学生由小学步入中学后,随着学科的大幅度增加,内容的不断拓宽,知识的逐步深化,特别是数学知识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从静止发展到动态,从单一发展到多元……等,无疑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如果依靠“填鸭式”,“注入式”的传授方法去灌输知识,学生不仅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反而会使一部份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却兴趣,丧失信心,成绩越学越差,人为地制造了学困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真正要提高的是学生的素质,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做到“会学”,“善学”,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才能指导学生“会学”呢?要使学生“会学”,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教会学生会预习,会上课,会温习,会总结,会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