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地方政府竞争与中国的经济转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前强 《学术论坛》2005,3(4):75-78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分权化而非民营化开始的,地方政府及其控制的企业的巨大活力,是中国经济转轨与俄罗斯、东欧经济转轨的主要差异,这是中国经济转轨相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度发育,一度是中国经济发动机的地方政府,在继续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深层结构和增长的基本态势,并且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统消费行为理论不能充分解释中国经济转轨期居民消费行为。我们研究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相关性,提出了中国经济转轨期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假说",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所提出的"假说"进行了实态验证,印证了居民消费行为"假说"的真实性。得出的基本结论为:中国居民是基于传统消费文化来安排消费的,这种传统文化在动态变化的体制变迁中铸就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呈现典型的间歇式周期性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解读转轨国家政府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对比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分析俄罗斯转轨过程的基础上,认为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经济恶化的原因在于经济转轨过程中没有恰当地完成政府转型,没有在经济改革前预先构建完善的法制基础。对转轨国家而言,在强势政府护航下进行经济转轨才能避免因体制真空所造成的暂时失败,之后的政府转型方能确保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在强势政府主导下,实现了转轨初始阶段的经济高速增长,然而要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则需要进行政府转型——明晰政府职能,实现由全能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北京共识”的认识出发,认为对于发展中的转轨国家,转轨中的制度选择对转轨的绩效至关重要,各国应该结合各自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转轨中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一条制度创新-交易成本合理化-增强生产激励-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经济实现增长的路径。中国在转轨中选择了宪政平滑变迁的方式,这可在短期内化解转轨的经济体制成本和政治体制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理论研究和经验表明,金融抑制会阻碍经济增长,这与中国在长期处于金融抑制条件下的高速经济增长颇为相悖,中国金融抑制下的金融漏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处于转轨经济中的中国金融改革,必须加快金融深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转轨模式的特色突出地表现为以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为基本方向,实行转轨运行规则、转轨运行方法、转轨运行效应三者有机结合,兼有渐进式与激进式,或者说整体上渐进式转轨与局部激进式转轨并行的特点.其转轨运行规则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为主体制度的有机结合;转轨运行方法稳中求进与改中求进相结合的渐进方式;转轨运行效率实现经济上台阶、波浪式的跳跃发展.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有效需求、环境保护与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的内涵,是为了满足一定增量需求而利用资源创造供给的过程.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主要注重于资本、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的运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结构比例关系的匹配,舍弃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变量因素,如制度变量、需求变量、环境变量等.在分析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解释中国经济增长方面的局限性基础上,引入制度、需求、环境等变量,构建新型生产函数,可为解释转轨期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地方政府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在制订国民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提出来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它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21世纪现代市场经济.我国现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转轨期,在这一转轨期,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我国国民经济分层管理及调控格局的形成,地方政府怎样在增长方式转变中发挥职能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试从地方政府职能的有效行使与行为合理化,探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判断经济增长方式、衡量经济增长效益的重要指标.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处于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其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经验值得江苏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金融约束理论是斯蒂格利茨等经济学家总结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经验而提出的一种适应发展中国家采用的理论与政策体系。文章在对中国转轨经济中的金融因素做了分析后 ,认为中国转轨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实施了金融约束政策的结果。同时 ,文章也分析了实施金融约束政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认为随着中国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金融约束政策的使命已基本完成 ,需要实现从金融约束到金融市场化的转变。其主要任务是实现公有经济部门的战略性改组 ,改造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 ,建立竞争性的金融体系 ,加快利率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