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千年的怀特海、中国及全球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特海所创立的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尽管这两种思想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 ,但在上一个世纪均遭到人们的不同程度的冷遇。进入 2 1世纪 ,随着世界格局的千变万化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越发凸显出它们的合理价值 ,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观念。文章从诸多方面论证了这两种思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怀特海过程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怀特海在其主要著作《过程与实在》中提出了一个开放的、能动的、创造的无限宇宙观 ,其中根本的东西是过程和事件。怀特海有关创造性的、综合的和相关性的教育理论是其哲学宇宙观的应用。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和美学思想中表现出的运动、生命和发展主题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息息相关。怀特海的整合学说对当今全球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董慧  高晓溪 《唐都学刊》2013,29(4):59-65
现代农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存境遇,但人类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生态、环境及资源代价,现代农业遭遇困境,危机四伏。笔者认为,怀特海式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其内在深层的"和谐"、"生态"和"创造力"的思想与中国文明和哲学传统有天然的接近,怀特海与马克思都有着对人类命运及福祉的共同关切,因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农业观或许能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从而使中国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协调发展,即充满活力、和谐持续的"后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李楠明 《学习与探索》2006,1(1):109-112
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是人类自我解放的理论。这种哲学是现代性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它突出了人作为个体主体所具有的价值,从而显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所具有的意义。但独立的自我并不是孤独的自我,孤独的自我造就的只是市民社会的私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个体和类的矛盾,使个体能够成为类的存在物,得以自由和谐的发展。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以人为本”与建构和谐社会的主张,其实质就是个体丰富性的马克思哲学精神的反映,这正是马克思哲学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理解和发展即中国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并在早期形成了"以俄为师"的特殊路径依赖,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选择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同时却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长期被我们作了简单化、教条化和实用化的解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返本与开新",通过"回到马克思",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完整视阈和本真精神;通过"发展马克思",在与马克思思想资源的对接中创生出马克思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就此而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开启,已经显示出积极的效应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和美国过程研究中心 (CenterforProcessStudies)联合主办的“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 :怀特海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6月 1 7~ 2 0日在北京同春园宾馆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等 1 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2 0 0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过程哲学与价值哲学的关系、怀特海哲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揭示有机的整体的世界观对新世纪价值和文化建设的意义 ,以及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可能作出的独特贡献。会议的议题涵盖了怀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构建,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吕艳红 《探求》2013,(2):118-120
市场经济越发展,物质生活就越充裕,我们就越需要寻找精神家园.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反思和重建是中国社会实践发展提出的重要时代课题.这个课题的解决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开辟的道路寻求科学的方法和价值支撑.马克思将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使哲学真正关心人、服务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主题和核心就是人学.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解读不能仅限于个别字句和简单的文本研究,更要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忠实于马克思文本的逻辑发展基础上,揭示马克思人学的精神意蕴和变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这篇论文结合作者本人的治学经历,尤其是作者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相关论文,论述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方面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地推进”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新理解、对马克思哲学发展史的新探索和对马克思哲学来源的新反思。  相似文献   

10.
过程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这既表现在过程哲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对中国古典哲学的青睐,也表现在过程哲学新一代思想家们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关注。在美国克莱蒙特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的推动下,过程研究近年来在中国得以迅速开展,尤其是几所过程研究中心的成立大大促进了中国学者对过程哲学的深入研究,可以说过程哲学在中外学术交流上走在了前列。有鉴于此,我刊从本期起开设"过程思想研究"专栏,该专栏主要发表国内外过程研究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这一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刻关联的国际性学术流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要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必须坚持理论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下功夫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先进性 ,在代表“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上下功夫 ,使理论研究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在落实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下功夫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必须坚持牢记宗旨 ,在代表根本利益上下功夫 ,把科学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面向社会、推动普及 ,在促进领导干部掌握基本知识、增强执政能力上下功夫 ;必须坚持贯穿全部、统筹全局 ,在全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必须牢牢把握四个突出 :突出现实 ,贴紧要务 ;突出重点 ,破解难题 ;突出优长 ,打造精品 ;突出创新 ,繁荣学术 ,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精神建设是当下中国历史性实践所提出的重大思想课题。现代化的发展往往意指进入"现代文明"。而对这一文明的抽象理解却掩盖了其本质规定和历史性。中国的发展是在与西方不同的历史前提的基础上开展出来的,仅只部分地从属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而其快速发展正日益凸显后者固有的历史界限。中国发展的现实前景意味着整个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价值体系等的变革与重铸,从而不可避免地要求哲学的新形态。这一哲学新形态的思想资源即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其自主的创造性融合,将积极地指向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罗旭华 《创新》2011,5(4):128-130,136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开办至今,面临着专业定位不明确,社会认可度差,学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专业定位,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宣扬和培育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专业精神和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一代分析哲学家已经突破了传统分析哲学所设定的意识的哲学和语言的哲学的界限 ,并试图与欧洲大陆哲学进行积极的对话。应该说这是当今世界哲学发展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转向。虽然差别仍然存在 ,但是正如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的殊途同归一样 ,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正在走向某种共同的主题 ,比如说 ,以对话的哲学取代意识的哲学等。这使得我们这个时代哲学的面貌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国哲学界正在试图融入到这一意义深远的转变之中 ,而中国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无疑是 :传统与现代的充分沟通以及东方与西方的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发展哲学、交往理论、新儒学、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人学、经济哲学、公共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具体哲学研究领域的兴起,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理性正在重新为自己定位世俗化和向生活世界回归。哲学回归生活世界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应用哲学所代表的对生活世界的外在审视或外在规范的方式,一是文化哲学所代表的对生活世界的内在启蒙或内在教化的方式。相比之下,后者更为深刻。中国文化哲学的建构途径是促使对人的形而上的思考同实证的文化批判的统一、人本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精英文化与市民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地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价值,是迫切需要予以回答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社会实践中具体矛盾的解决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智彗;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规范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动力;三,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和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孙应帅 《创新》2012,6(5):12-15,126
近几年,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指示,这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从某种角度理解,其具体涵义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创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也就是中国实践、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指示精神为指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江怡 《求是学刊》2006,33(1):39-45
身心问题是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也被看作形而上学问题的主要内容。但自从20世纪初的一场哲学革命之后,随着形而上学的被抛弃,身心问题也被英美哲学家们看作思辨哲学的最后堡垒而被抛弃了。由于语言哲学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因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工作,哲学家们愈加关注语言使用者的心灵活动对语言使用所产生的重要的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对心灵问题的研究正逐渐成为英美语言哲学发展的最新形式,“心灵哲学”被看作是语言哲学的核心。而在这个领域中,他心问题则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发展哲学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哲学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特别是近年来发展哲学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人们就发展的元理论层面问题和应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在发展范畴、发展观、发展哲学的建构等方面存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关于发展哲学的建构尚无定论 ,对此加以述评 ,以期推进发展哲学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