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文章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77—2020年间3123篇乡村旅游主题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从文献分布来看,国际乡村旅游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文献间形成了两个核心的引证群落,表现出较显著的内部引证和交叉引用关系。(2)从研究力量来看,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Pena和Barbieri,而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和机构分别是美国和中国科学研究院;(3)从研究主题来看,主要包括居民认知与态度、游客行为特征、乡村旅游影响、乡村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旅游资本6类。(4)从研究热点来看,"影响""管理""乡村发展""保护""社区""感知"等是最为重要的研究热点,同时研究内容经历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中心到以乡村社会发展为核心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文献计量可视化视角探寻我国旅游纪念品研究热点和前沿,采用CiteSpace5.8.R1知识图谱软件,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抽取457篇旅游纪念品相关文献,进行发文量、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和凸显性等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纪念品研究发文数量呈增长趋势,有明显的研究热点关键词,“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频次最高,也是研究前沿;研究热点形成旅游纪念品设计、纪念品、旅游业、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五个聚类;主题演进可以分为萌发、繁荣和扩展三个阶段。对此,可以通过创新文化品牌、强化场景示范、提升数字化水平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路径促进旅游纪念品的科技融合。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以2004—2020年发布的17个中央"一号文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了"一号文件"中乡村旅游政策的供给演进路径与关键内容.研究表明:中国乡村旅游政策的供给演进路径总体呈现"起步阶段-缓慢推进阶段-快速推进阶段"的变化趋势.政策核心内容在于乡村旅游的资本政策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载体、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式和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这些政策内容,实时指出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纲领性,为中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路径.未来乡村旅游政策将着力于继续加大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重视和鼓励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创新、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21,41(1):92-101
以乡村振兴研究领域2017—2019年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分别对该研究领域的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该研究领域高产作者、核心机构和研究热点的分布规律。结合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结果,以理念—路径分析框架对我国乡村振兴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与概括。分析结果表明,国内乡村振兴研究理念维度的内容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与内涵而展开,路径论域则涉及乡村振兴的主体与资源两个层面。未来的乡村振兴研究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进行深化:在理论指向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廓清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问题;在实践指向上,深化对乡村振兴实践差异化、阶段化的认知,探索多元化的乡村振兴路径可能,从而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2010—2022年的1774篇国内外城市收缩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研究趋势比较。研究发现:1.国际城市收缩研究较为成熟,近5年发文量剧增,已形成合作关系紧密的作者、机构网络。国内发文量于2019年爆发式增长,但缺少与国外机构的合作交流,作者数量较少,合作关系较为单一。2.根据“界定识别-特征机制-规划应对”的发展脉络分析城市收缩的热点领域及主题谱系发现,国际热点集中于治理应对、土地利用、人文生态等方面,国内热点集中于测度识别、分布格局等方面。3.从研究趋势看,国外研究多集中于规划应对领域,其研究维度多元、学科交叉性较强,研究重点从经济增长转变为城市建设与人文关怀。国内城市收缩研究发展较晚,以识别测度、空间演化为主要研究方向,但近来年关于规划应对的研究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6.
旅游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典型模式,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以张家界武陵源区为例,紧扣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影响因素和传导路径,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旅游城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发现,旅游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精准分析旅游城镇化作用乡村振兴的不同路径及其影响效应;武陵源区目前的自然发展模式虽能创造较好的经济增长效应,但会造成结构性失业、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5种仿真模式中,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路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最佳模式;旅游政策影响因子在不同仿真模式中均成为重要的政策因子,印证了武陵源区旅游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实现旅游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最佳驱动必须从经济增长、社会文化与生态优化三个层面联合发力,以系统化的协同发展路径促进乡村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系统地梳理了最近10年国内农村电商的演化路径和热点前沿,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术界对农村电商研究的知识生产过程的认识,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思想与方法,以2011—2020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2061篇农村电商文献为样本数据,对中国农村电商领域的发文数量、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并采用Citespace分析工具,绘制农村电商关键词知识图谱、时区共现视图和突发性关键词序列,展示中国农村电商研究的演进脉络与热点前沿.结果表明:中国农村电商发展经历了早期起步探索和近期快速成长两个阶段,研究热点集中于互联网、农产品上行、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四个领域;其中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农产品上行和影响因素是农村电商的研究前沿.据此,提出国内农村电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已然成为当下环境法治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中国知网中的北大核心和CSSCI数据库收录的环境公益诉讼学术论文为分析样本,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绘制知识图谱,系统考察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的文献特征、热点主题及演进脉络。结果显示:文献特征上,发文量受到立法实践的牵引作用明显,研究力量间的“学术共同体”尚未形成,学科领域的“小众性”特质显著。热点主题上,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关系模式、原告资格、程序规则、域外引介等方面。演进脉络上,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热点与前沿变迁经历“学理探索—制度构建—实践推进”三个阶段,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等议题有望延续成为前沿问题。未来环境公益诉讼研究需要构建“学术共同体”协同合作长效机制,拓展研究视野;应用多元化研究方法,注重不同方法的功能集成;立足前沿问题,开展持续性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归纳总结其当下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旨在为我国乡村旅游后续创新性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以CSSCI数据库中1998—2017年刊载的460篇乡村旅游文献为数据基础,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绘制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科学知识图谱,从文献时间分布、研究作者、重要期刊、研究热点和前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乡村旅游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显著增长趋势,具体可分为缓慢发展、快速增长和平稳推进3个阶段;研究群体小而集中,群体间联系互动少,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术代表;研究成果主要刊发于旅游、地理和农业三大类专业期刊上,《旅游学刊》《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等都是重要的知识载体;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精准扶贫等是高频关键词,代表乡村旅游研究的热点;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在经营实体、城市化、个人理性、土地流转等主题上,乡村旅游相关的基础理论、政策保障、产业融合、智慧旅游等方向未来也需重点关注。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经历了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重实证轻理论、重定性轻定量、缺少学术研究领军人物与核心团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把握国际海洋旅游研究的演进态势与前沿焦点对于提升我国海洋旅游研究水平,促进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Web of Science为文献检索源,应用CiteSpace软件对1979—2021年海洋旅游894篇相关文献进行数理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揭示国际海洋旅游研究的演进脉络、阶段特征与研究热点,并提出中国海洋旅游的研究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海洋旅游研究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生态导向与单元起步阶段(1979—1999年)、方法集成与多元实践阶段(2000—2015年)和市场导向与深化拓展阶段(2016—2021年),研究内容由生态、环境单要素研究逐渐向市场、社会等多元实践研究转向演进;(2)按照海洋旅游开发实践的逻辑理路,归纳出国际海洋旅游研究的热点议题主要集中于概念思辨、环境解析、开发管理、效应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3)中国海洋旅游研究应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应用创新研究方法,拓展多维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数字农业能够加快农村新旧动能转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系统梳理2001—2022年CSSCI、CSCD数据库中涉及数字农业相关议题的393篇文献,从研究趋势、核心研究作者与机构、关键词共现及聚类等视角,对中国数字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演化路径展开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数字农业领域发文量总体呈现“J”型发展态势,领域内合作网络稀薄,国内研究者主要立足数字基础、数字治理、数字经济、数字生活视角展开探究。数字农业领域已初步进入高速成长阶段,未来仍将继续作为热点话题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要]为研究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政策变迁,揭示其变迁历程、表现特征、作用机制和驱动因素等方面的演进逻辑,本文借鉴“间断-均衡”理论,构建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政策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民族地区2006-2020年基本公共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细致梳理。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政策变迁过程经历了逐步覆盖阶段(2006-2010年)、适度调整阶段(2011-2013年)、稳步提升阶段(2014-2017年)和2017年以后的优质发展阶段。政策变迁体现出“间断—均衡”与延续性并存、地方政策耦合协同中央政策、注意力驱动政策选择等逻辑规律,体现出一定的中国特色。在此基础上,对“间断-均衡”理论分析框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对增强“间断—均衡”理论解释力以及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加以实践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概念是社会事实的概括、提炼与总结,反映客观事物的根本属性,而概念(先验部分)在过程(经验部分)中的逻辑性呈现即是概念史,其是古典历史哲学及社会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深描”可较好地镜像追踪概念的时空语义变化及存续状态。把“乡村旅游”概念作为方法,自觉跟进并回溯其三十年(1992—2021年)演绎历程,以“时序质变”研究补充和修正“时序量变”研究,发现其在时序空间、内涵意蕴、叙事范式等维度都呈现出较显著的脉络特点,即前期历经了萌芽起步(1992—2001年,掠影观光)、探索发展(2002—2011年,驻足凝视)及较快成长(2012—2020年,差异体验)三个“十年”发展阶段。当下在“后现代之后”思潮涌动中正迈向高质量发展(2021—,感知求真)的新阶段,该阶段在文本叙事和旅游实践上呈现出“转换与回归交迭”的发展趋向和“我游故我在”的未来性隐喻;同时文章还揭示了乡村旅游实践及相关知识生产活动的本相、耦合关系时效性和内在演变机理等,并据此提出乡村旅游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两山”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应积极践行“两山”理论:贯彻“两山”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 居家园;探索“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兴旺和移风易俗;构建“两山”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实现乡村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15.
鉴于乡村教育生态的独特性,生态化培养模式逐渐成为乡村教师教研能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乡村教师教研能力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息息相关。研究将乡村教师教研能力发展分为5个层级,各层级都有其独有特性与核心标准。因此,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乡村教师教研能力发展生态化培养模式,有利于革除乡村教师教研能力发展阶段与发展路径相分离的积弊。研究立足乡村教师教研能力发展的现实样态,提出了以“五级生态梯度”为核心的“2+5+5”纵向层级体系构想:将乡村教师划分为“2”,即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在“2”的基础上提出第1个“5”,即新手型教师、合格型教师、骨干型教师、卓越型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在“2+5”的基础上提出第2个“5”,即五级教研能力、四级教研能力、三级教研能力、二级教研能力、一级教研能力。通过挖掘不同层级乡村教师的教研特点,以及界定相邻层级之间的阈值,可以对乡村教师教研能力发展进行层级化表达。研究还构建了以“四维生态理路”为核心的“4+5+4”横向框架,即围绕4个问题(发展什么、用什么发展、怎么发展、如何评价发展),针对5个梯度(五级教研能力、四级教研能力、三级教研能力、二级教研能力、一级教研能力)...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多维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得到的2007—2023年1 546篇文献为样本,综合运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关键词图谱分析,总结研究热点与前沿进展。结果表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文献发布数量时序上呈明显的阶段性与政策性,空间上研究者与研究机构呈现出区域差异性与孤立性;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领域研究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文旅融合、休闲农业为主的热点问题,并围绕乡村人、地、业要素推动其由抽象概念到具象模式的不断深化;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文化传承转化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问题与发展策略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前沿方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可分为探索期(2007—2016)和成长期(2017—2023),探索期内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农业旅游的广泛研究为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成长期,文旅融合、城乡融合、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等研究热度持续提高,研究趋于多元化与复杂化。  相似文献   

17.
乡村遗产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有关的话题也是国内外学术界的热门课题。运用CiteSpace软件,以2010—2023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的乡村遗产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对国际与国内乡村遗产的研究进展与热点演进趋势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空特征上看,国际与国内乡村遗产研究发文量均呈上升态势,美国、德国、中国等国主导着乡村遗产研究的发展方向。从学科背景来看,国际乡村遗产研究分布在环境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呈现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的特点。国内乡村遗产研究基于文化学、建筑学、旅游学等学科基础,具有多学科的研究范式。在热点演进趋势方面,国际乡村遗产研究热点整体显示出“从顶层的政策制定到基层的社区参与、从乡村遗产保护衍生出乡村遗产旅游、从乡村遗产具象化为传统村落与农业景观”的研究趋势,国内乡村遗产研究热点演进总体呈现出“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复兴-文化自信-遗产活化利用-乡村振兴”的演变趋势。研究认为:未来乡村遗产研究要深刻认识乡村遗产保护和利用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对乡村遗产进行科学界定,从而...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新时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源泉。梳理红色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前沿热点,对推进后续红色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CNKI数据库中红色文化相关研究文献为数据依据,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清晰展现国内红色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学科领域、研究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国内红色文化的研究主要经历了起步阶段(2004—2011年)、成长阶段(2012—2018年)、发展阶段(2019年至今)三个阶段。2)目前红色文化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旅游、党史党建、新闻传媒、政治等领域,未来红色文化研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将更加明显。3)红色文化的研究总体而言较为分散,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微弱,作者之间的合作较少,仍处于相对独立研究的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不同机构之间、不同作者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合作。4)红色文化研究的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教育等方面,未来新时代红色精神的弘扬、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等将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研究历程及热点前沿,以2007—2021年间收录于CNKI中的70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视化学术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维度入手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及网络图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意愿研究经历了缓慢起步阶段(2007—2013年)、迅猛增长阶段(2014—2018年)和平稳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当前部分研究机构及学者在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但机构、学者间的合作程度有待加强。研究的知识脉络结构日臻完善,研究热点主要在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产生机理研究和逻辑链中的后向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以1992—2017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 V对我国矿区生态环境研究的高产作者、发文机构以及关键词绘制了知识图谱,直观展现我国矿区生态环境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结果显示:矿区生态环境研究在经历了8年的缓慢沉淀后,于2000年开始迅速发展,2013年后历年的发文量基本停止增长;以白中科、胡振琪等为首的学者在该领域做出突出性贡献;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为高产科研机构;《中国矿业》《金属矿山》《煤炭工程》载文量位居前三。国内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主要围绕土地复垦、重金属、煤矿区、生态修复等热点展开,遥感监测、矿区景观生态重建等将成为未来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