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数据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日益迅速,当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在供需双方的沟通、服务范围和参与主体等方面问题突出。将大数据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构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能更好地整合各方主体和资源,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建构统一而规范的平台,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办法。运用大数据构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需要在深入了解和分析该模式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模式的基础上,明确当下的现实问题。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各方主体养老公共数据、信息的互联共享;培育和支持养老智能终端设备市场的发展;注重专业性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鼓励、支持和引导公益组织积极参与,进而推动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养老服务资源的智慧养老得到蓬勃发展,但由于全社会为老理念不强、全社会参与度不够、养老服务资源集成有限等,使得智慧养老难以满足全时空、多场景、立体化的养老发展需求。在总结和分析智慧养老基础上,提出智慧养老未来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全域养老,界定全域养老的内涵特征,比较全域养老与智慧养老的差异,提出基于养老智联网的全域养老平台,以支持老年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养老服务供应链协同服务模式、个性化场景服务模式、利益相关者服务模式四种全域养老模式。从多主体协同参与、全要素集成融合、全时空协调发展和全过程监督管理四个方面构建全域养老的实现机制,并从多维视角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提升,传统的养老服务供需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新的契机,随着智慧养老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亦呈现动态演进过程。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调查(CLHLS)数据对不同年龄段老年群体的失能程度和照料时间进行测算,并与老龄服务人员供给进行匹配。同时使用2010年、2016年、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互联网及手机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得出:随着时间推移,不同年代的人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发生较大转变,接受度亦有很大提升。因此,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介入养老服务供给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居民主动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各国针对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慢病服务需求提出不同形式的管理模式,但我国老龄慢病管理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建设经验尚且不足。基于此,文章以国外实践经验为参考,从多方面归纳分析老龄化背景下国内慢病管理服务现状,发现当前国内老龄慢病管理以社区工作为主,以医养护一体化、中西医结合、智慧健康养老三个方面为主要服务内容,在配套政策、社区健康服务能力与建设、人群主动健康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从医保医药、卫生人才建设、社区绩效考核机制、信息平台建设与健康教育等方面完善慢病服务体系,提升健康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日前,住建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由保安、保洁、保绿以及保修等"四保"服务人员为主体,利用碎片时间上门为辖区有需求的老年居民,特别是高龄、独居等生活困难的老年群体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医"五助"服务项目。通过购买服务结合市场机制的方式,探索社区共治的"熟人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老龄化趋势越严重,智慧养老的社会需求和发挥的作用相应也越大。以江苏省出台的智慧养老政策为研究样本,分析江苏省破解老龄问题的政策路径,对其他地区智慧养老制度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收集江苏省及其地级市发布的85份智慧养老政策;通过量化手段梳理智慧养老政策时间、主体等显性特征,分析政策演进的主要脉络;以TF-IDF算法提取政策高频关键词并进行聚类,剖析养老领域顶层设计格局。聚类图谱显示,江苏省智慧养老政策主要聚焦于公共服务、产业模式及智慧技术三大主题。对今后智慧养老政策制定提出三点建议,分别是基于政策基础深化制度体系建设、多方联动探索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立足群体特征优化智慧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7.
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是积极应对深度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基于对C市12651位老人的数据调查及20余位社区工作人员的个案访谈,发现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令人堪忧,表现为服务项目供需失衡、服务范围覆盖狭窄、责任主体混乱不清和专业服务人员队伍欠缺等.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建立符合C市老年群体需求的辐射型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在植入市场化医养结合模式的同时推进双向互动机制,打造对象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智慧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的首要组成部分,也是缓解我国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新兴模式。尽管我国政府为推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提供了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但现阶段其发展仍存在“形象工程”等问题。步入全域智能化时代,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构建需要从个人、社会交往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出发,通过构建沟通渠道、建立实用数字技术课堂、大数据分级处理、智慧平台终端助推模式以及简化智能设备等方式削减银发数字鸿沟,提高老年人社群的自主能力以及高质量生活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研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老年人居住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中,"组织社会和娱乐活动"服务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对"与子女同住"模式的偏好;"上门看病、送药"服务能显著提升老年人对"独居(子女住在附近)"模式的偏好;上述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因此,建议从增加购买养老服务的经费投入、加大对成本较高且需求量大的养老服务的购买力度、提升购买服务项目的层次以及因地制宜提供不同养老服务等入手,以实现不同老年群体的居住偏好。  相似文献   

10.
智慧养老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养老模式、养老产品与服务提供方面形成了创新,提高了养老效率与质量。但是,作为新技术在民生领域的转化应用,智慧养老仍然具有伦理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这一系列风险都缘于新技术因素与传统的法律规制体系、社会运行体系之间的矛盾。对此,应当构建以法律为主导的智慧养老规制体系,并结合相应的纵向风险防控机制、智慧化与多元化法律思维,以此为基础保障智慧养老模式的顺利变革,进而促进民生领域的治理质量与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智慧养老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养老模式、养老产品与服务提供方面形成了创新,提高了养老效率与质量。但是,作为新技术在民生领域的转化应用,智慧养老仍然具有伦理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这一系列风险都缘于新技术因素与传统的法律规制体系、社会运行体系之间的矛盾。对此,应当构建以法律为主导的智慧养老规制体系,并结合相应的纵向风险防控机制、智慧化与多元化法律思维,以此为基础保障智慧养老模式的顺利变革,进而促进民生领域的治理质量与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2.
智慧养老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养老模式、养老产品与服务提供方面形成了创新,提高了养老效率与质量。但是,作为新技术在民生领域的转化应用,智慧养老仍然具有伦理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这一系列风险都缘于新技术因素与传统的法律规制体系、社会运行体系之间的矛盾。对此,应当构建以法律为主导的智慧养老规制体系,并结合相应的纵向风险防控机制、智慧化与多元化法律思维,以此为基础保障智慧养老模式的顺利变革,进而促进民生领域的治理质量与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老龄化社会,现有养老模式不能满足老人对养老品质的追求,养老模式创新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安徽乐庭健康养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和推行的全景式智慧养老模式,其系统架构包括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嵌入式智慧养老服务和家庭养护院智慧养老服务四个子系统,能够覆盖各类服务对象的养老场景。全景式智慧养老模式人性化的服务体验、精准化的服务项目和高效化的服务速度充分弥补了现有养老模式的弊端,但其发展面临需求、成本和人才困境。因此需要提出解决思路,不断创新养老模式,满足老人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互助合作难以形成和老年服务形式由娱乐向照料转向困难两大困境。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借助数字技术的数据集成处理、信息分析匹配和远程数字视频等功能嵌入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互助养老模式的改造。通过建设权威数字平台、建立可量化的互助积分以及利用数字视频技术推进互助照料落地的方式,重塑互助合作生产流程,提高互助服务供需配置效率,实现互助养老的精准化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元互助主体协同共治格局,为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养老问题成为影响社会治理的重要问题。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的运用价值不断提高,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紧密对接大数据的发展要求。大数据实现健康养老的智慧化升级,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养老服务新业态的价值。针对当前大数据及智慧健康养老的相关认知,对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健康养老的新特点和新需求进行分析。基于此,提出产业创新的实现路径,以促进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获得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衡量老年群体生活福祉提供"中国概念"。新时代老年群体养老获得感的产生是客观获得与主观评价合力作用的结果,精准化满足差异化养老需求的实际获得是养老获得感产生的客观基础,通过公平认知与多重比较叠加对实际获得产生满意的主观评价是养老获得感产生的主观基础,而遵循的逻辑进路为,"基本权利要求的获得产生逻辑""实现多维度发展的需求满足逻辑",以及"基于获得利益比较的主观评价逻辑"。中国为有效提升新时代老年群体养老获得感,应通过革新养老理念、发展科技驱动的智慧化养老模式、优化养老保障制度,实现养老保障从"福利"到"权利"、从"供需错位"到"精准供给"、从"隐形失衡"到"适度平衡"的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者对于健康养老的研究较少,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模式格局,三大模式各有优劣势,但现实发展过程中,三大模式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融合度较低。从美、英、日、澳四国的经验中,可见在健康预警、专项服务、基本保障、知识教育宣传等方面,具有本国特色的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已建立。文章系统剖析了我国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养老服务为考量核心,提出智慧养老创新养老服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事业是女性公益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女性公益组织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递送是女性以公益慈善为平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也是女性公益组织社会化的重要通道。女性公益组织显著优于其他主体的养老服务,具有女性特有的养老服务优长:对老年群体独有的性别关注,与各级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强大志工团队参与养老服务的灵活性,愈趋人性化的精神慰藉与临终关怀,等等,这也是新形势下深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失独群体数量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长,其面临的养老困境也逐渐凸显,而现行失独群体扶助模式存在扶助主体单一、缺乏科学分类扶助等缺陷。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养老服务有着较长历史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孤寡老人照顾模式,在服务类似我国失独群体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借鉴其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分类提供服务的老年人社区照顾模式经验,构建我国失独群体“社区+”精准扶助模式,期望通过采取完善养老服务法律体系、加强政府对失独群体社区照顾的支持和引导、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针对性供给等措施解决失独群体面临的养老困境,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失独群体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具有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重要养老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完善。大数据的应用是未来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提升养老服务科技含量的同时彻底变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基于大数据背景,首先介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和问题,之后阐述大数据为社区养老服务带来的机遇,在此背景下构建起大数据支持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并对体系框架的内容构成、运行机制和主要功能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提出推进大数据背景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建议,为大数据时代解决现实中的社区养老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