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黑格尔的自然观,可从"自然是自我异化的精神"、"自然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以及"知性形而上学批判"这三个方面来把握,"客观观念论"为其基本路向,"逻辑概念的自我确证"为其基调。而谢林、歌德和马克思对黑格尔自然观的批判,有助于人们理解黑格尔自然观的内在局限,并揭示出在自然观问题上实现"生生不息的自然、感性的现实生活与积极自由的精神"三者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指出,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阐明“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的第二部分“本质论”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马恩选集》第三卷第484页),是黑格尔哲学“全部理论的真正核心”(《马恩选集》第四卷第359页)。这一编的第一部分第二章“本质性或反思规定”是专门讨论矛盾问题的。在这一章中,黑格尔把矛盾描述为一个发展过程。黑格尔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把矛盾发展过程只是看作“纯概念”的自我展开。在他看来,自然界只是对立统一的“纯概念”或“绝对精神”的“外化”,它本身只有空间上的展开,没有时间上的发展,因而也就没有矛盾的发展。所以,黑格尔的矛盾发展思想,就其唯心主义方面来看,显然是错误的。但是,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黑格尔在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天才地猜测到了”事物、自然的辩证关系。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探讨黑格尔关于矛盾发展过程的思想,以批判地吸取其合理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分析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思路 ,认为其历史哲学既是西方哲学传统的传承 ,又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表现。因而将历史提高到世界历史的高度 ,将其看作为其自身矛盾运动发展的过程 ,这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伟大之处。然而 ,将世界历史的基础奠基于“理性精神”之上 ,便会产生将人的主体和主体性相混淆等一系列的理论困难 ,从而为现存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提供了说明。对此 ,马克思从历史哲学的基础上批判了黑格尔 ,提出了劳动实践是世界历史的基础这一崭新的历史哲学。这样的历史哲学是从人的现实存在状态上考虑和研究世界历史的命运 ,因而它不仅在理论上批判了先前的历史哲学 ,而且还对现存的社会进行了批判 ,充分显示其革命性。所以 ,我们对于“世界历史”的理论研究决不应该停留在对于当今社会的描述和概括层面 ,而应该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上去理解。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式的辩证法是建立在语言实在论基础上的,是将语言系统中概念的对立、差异而又相互依存的符号结构强加于世界本体,把观念世界与实在世界同一化而形成的一种神秘学说。因此说辩证法反映了自然与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规律,其立论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而且所谓辩证逻辑认可形式逻辑所排斥的理论矛盾,把自相矛盾的理论学说合法化,会导致顽固辩护主义,阻碍学术批判,因为学术批判是哲学的主要功能之一,而学术批判自身的功能就是揭示矛盾,推动科学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在黑格尔看来,这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内在本质,是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的“客观思想”或“客观概念”。“整整一部《哲学全书》不过是哲学精神的展开了的本质。”然而对于绝对观念是怎样领先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这一理论,人们却有着不同理解,因而构成了近年来黑格尔哲学研究中的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以前已有广泛的运用。大致说来,在近代,卢梭首先加以使用‘,但他只是在极其有限的、狭窄的范围的意义上,即在政治意义上运用这~概念;真正将这一概念泛用为哲学名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三巨头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费希特的异化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纯粹自我’创异化观;黑格尔则是客观唯。已主义的“精神异化论”,他是在唯心主义本体论和辩证法的意义*变用异化概念的;费尔巴哈更前进一步,从入本主义的观点阐述异化观,立足于人性和人类的本质,是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异化论。马克思的异化学说,正是在上…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马克思毕生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劳动的问题上,马克思受到了黑格尔的很大影响.过去人们总是将黑格尔哲学与抽象思辨联系在一起,由此黑格尔的(精神)劳动概念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黑格尔认为,以往的哲学只是对“概念”做知性的理解,但是,黑格尔自己的“概念”是运动的、发展的,它体现的是一切生命的原则,是完全具体的东西.正是这种“概念”的辩证运动揭示出了黑格尔“劳动”的本质.马克思也正是看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这种具体性,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劳动”概念,并深入分析造成“抽象劳动”的深层根源,进而揭示了人们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生存状态.因此,只有把马克思和黑格尔放在一起阅读,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通过劳动所揭示的“现实的历史”和“人的存在”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以“从激进到保守”来解释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前后分析似乎不妥。对比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中所采取的不同视角,或许会有新的发现。在《精神现象学》中所采取的是跟随意识的各个形态、观看一般的意识如何逐步走向科学的方式;在《法哲学原理》中则采取的是科学的、概念式、体系式的思想的方式。按照第一种方式,黑格尔将市民社会描述为一种异化的“教化的现实王国”。按照第二种方式则将市民社会理解为绝对精神的显现,因此它是“以概念的方式”将市民社会把握为伦理世界。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对黑格尔的“颠倒”问题的传统观念暗含着三个前提:实体化、形式化和方法化.这不仅误读了黑格尔,而且误读了马克思.在黑格尔看来,所谓“颠倒的颠倒”,绝非“头足倒置”意义上的简单“翻转”,而是一个更高层面上的对立统一.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所谓“颠倒”,既非费尔巴哈“头足倒置”意义上的“翻转”,也非黑格尔对立统一意义上的理性跃升,而是一种基本视域的转换,即从理性的思维过程转向现实的批判过程;从理论意义上的解释世界转向实践意义上的改变世界.这一视域转换指向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者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新译本《精神现象学》揭示出了在旧译本中被遮蔽的“真相”这一重要概念,并将其与“真理”概念明确区分开来。本文充分引据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分别讨论“真相”和“真理”的原文,通过分析表明,前者是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范畴,而后者则是一个认识论意义上的范畴。在这个基础上,本文进而阐释了“真相”和“真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且指出黑格尔的“真相”概念已经预示了海德格尔关于“无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思辨辩证法在于 :作为主体的人是思维着的精神 ,方法即为“从概念自身发展出的必然过程” ,意识的诸形态既实现自身也自我消解 ,以及辩证法是基于本体论概念基础上的内在的超越。马克思辩证法作为非本体论的辩证的叙述方法植根于社会历史范域 ,凸显“死和爱是否定辩证法的神话”及特殊规定性的全部关系 ,而且 ,与黑格尔的理解了的世界才是现实世界不同 ,马克思强调对象化的东西即为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2.
从德国古典哲学一直到现代西方哲学,许多哲学家都对"实践性"作出过解释。他们的解释一是"费尔巴哈"式的,"实践"被看作动物式活动,体现某种自然力量对人的限制和约束;二是"康德—黑格尔"式的,"实践"或"实践理性"被不恰当地看作摆脱自然或部分摆脱自然客观基础的纯粹自由或"善良意志"。毛泽东理论品质的实践理性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理论框架下,对其给予理解和分析,指出它是从人的实践方面理解整个世界意义的深层思维和精神结构。毛泽东理论品质的实践理性从主体出发,关注生活,提倡创造力,在思想上反对僵化和封闭。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对康德“定言命令式”的空洞性批判历来极富争议。科斯嘉、施耐德巴哈、赫费认为该批判无效,理由是它所依赖的循环论证批判无效。科斯嘉等人的论断有失偏颇,因为他们并未理解黑格尔提出的循环论证批判是以空洞性批判的另一要素即伦理偶然性批判为前提。此外,虽然“定言命令式”涉及康德的“人性”概念,但是由于“人性”在康德那里只是被“消极地设想”,缺乏历史实践的教化环节,因此在黑格尔看来,康德的“人性”概念仍然不能使“定言命令式”免于一种空洞性。  相似文献   

14.
“熟知非真知”,这是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圆圈式思想,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人们所熟悉、却并不真正了解的黑格尔哲学思想。一在哲学发展史上,黑格尔是明确而系统地阐发圆圈式思想的第一人。《精神现象学》——这部使黑格尔成为黑格尔的重要著作,同样也是其圆圈式思想的源头。黑格尔把《精神现象学》规定为关于意识发展史的科学,即绝对精神从最低级意识现象,到“科学的概念”的发展过程的科学。在《精神现象学》正文中,直接论及发展的圆圈式的地方有近十处之多,其中最精采的一段如下:“内容——而内容就是精神——自在地就是实体,因而也就是意识的对象。但是,这个本身即是精神的实体,就是它变成它自在地是那个东西的过程;而且只有作为自己回复到自己的变化过程,精神自身才真正是精神。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要正确理解黑格尔的判断学说,就必须把该学说置于他思辨逻辑的整体构想之下。亚里士多德、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学说主张,判断的结构是主词与谓词两种概念通过系词“是”的联结;黑格尔则认为,判断的结构乃是主词向着谓词的概念发展,“是”所刻画的正是概念“是起来”的生存论特征。黑格尔对判断的讨论同样服务于整个思辨逻辑的任务,即阐明一种自规定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抽象的精神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自然的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一范畴。“现实的人”作为历史范畴,至少包括实践性、社会性、自然性、精神性、历史性等特征。它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及共产主义学说的前提和落脚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石,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有机统一。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探讨,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观察的理性”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最长的一节,但却被研究者们长期忽视。本文区分了黑格尔讨论科学的三种进路,并从《精神现象学》的主题出发,把该节解释为黑格尔从 “意识形态”分析的角度对科学的特性进行的哲学反思。基于对“理性”意识形态的分析,黑格尔揭示了科学认知的自主性、无限制性和概念自觉,以及科学认知的实在论基调和发现 (而非发明)的逻辑。在“观察的理性”的具体讨论中,黑格尔揭示了科学描述和分类的本质,以及科学规律的普 遍性这一特征在不同学科那里的复杂性。而黑格尔对面相学和头盖骨相学的批判还揭示了当代脑科学里也存在的一种简单的物质主义对应思路的谬误。黑格尔的这些思想对当今的我们理解科学的特性来 说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主奴辩证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它表明在这个阶段上,自我意识之间处于一种依赖关系而非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这一点构成了黑格尔自我意识理论的独特之处,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学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哲学因自身体系建构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其"反思"概念的意义敞开也相应经历了多层次的环节运演,就其内蕴的特殊涵义而言,一般可分为"内向的反思"和"反思的反思"两种."反思"作为中介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精神自我发展内在力量的必要条件.综观胡塞尔"现象学哲学","反思"作为其理论自身的重要方法论,同黑格尔的"反思"概念存在着特殊的反思关系.胡塞尔对黑格尔"反思"概念的批判与超越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克服近代主客思维模式的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20.
认识论中的主体能动性问题,是当代哲学关注和争议的焦点。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既要以现实的认识过程为对象,又要以哲学史为借鉴。研究认识能动性的诸种性质和规定,可以从它的一种历史形态——费尔巴哈的直观认识论谈起。在哲学史上,费尔巴哈哲学具有重要的历史功绩。它正确地批判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集大成者黑格尔的错误。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错误在于它的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一方面表现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脱离了认识的感性基础,甚至脱离了自然现实的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不是别的,只是抽象的与自己分离了的所谓有限精神”。“抽象就是假定自然以外的自然本质,人以外的人的本质,思维活动以外的思维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