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学术研讨会纪要在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由西北大学教授赵俊贤任主编,西安联合大学教授王仲生任副主编的五卷本《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颇具个性色彩的学术著作。它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学史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正>赵俊贤教授是我的导师,是真真切切领导我走上学术道路的先生。从1989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本专著《中国当代小说史稿》,到陆续推出《杜鹏程的审美理想》《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上下册)、《中国当代文学风格发展史》《学府流年》等著作,直至新近出版这本《当代作家的背影与文学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赵俊贤三部学术专著——《中国当代小说史稿》、《论杜鹏程的审美理想》和《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的评述,论证了他将研究视角的独特性、把握对象的整体性和理论构架的系统性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统一于具体著述之中的学术个性,以及因此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是一本目光锐利、新意迭出的中国当代文学类别史。其学术价值是不容低估的。首先,此书的出版,标志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跨入了“分体研究”的新阶段。中国当代文学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萌生的新...  相似文献   

5.
书法,在史学领域有广、狭两种涵义。狭义的理解,认为是著史之初的发凡起例、统一用语问题。广义的看法,认为是史家著史之法。它既要回答史家为何写史,也要回答史家如何写史。前者主要指史家写史的指导思想,即“史意”;后者主要指史家写史的方法,即“史法”。胡三省为《通鉴》作《音注》,通过《通鉴》行文的具体事例,揭示了《通鉴》书法,对广义理解书法涵义,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给治史者以良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古人著书以求不朽的意识在晋代得到明显体现,这促成了史学的大发展,并表现出文人兼综文史的特点。由此,晋代史学在诸方面对文学产生深刻影响。以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来看,诗人的创作常能起到以诗观史的效果,诗人还借用史家手笔歌咏史事,体现出史学意识。  相似文献   

7.
闫晓昀 《东方论坛》2014,(1):107-110,119
洪子诚版《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学科教学的典范教程,其在治史实践中体现的优势与缺憾具有反照学科优劣所在的功能。透过洪本当代文学史可探知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存在涵盖面偏狭、经典缺失、学科内部存有分裂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新成果──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探究》申海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向来为史家所重视,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专题考索多于宏观论述,对国家机构职权的具体考证多于对国家机器运作机制的全面分析,仝晰纲副教授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探究》一书,对国家机...  相似文献   

9.
说“义”──史学批评范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史学批评之范畴体系中,“义”,居于中心地位。本文从“义”的解析入手,结合中国史学批评史实践,探讨了“义”范畴的内涵及层次的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评析了历代史家关于史作如何体现史“义”的纷纭看法。  相似文献   

10.
将近半个世纪了,中国当代文学已经有了相当的历史跨度。其间或为政治思潮左右;或因自我意识的觉醒,当代文学可谓一路风尘,坎坷了几回,风光了几回,也失落了几回。于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便蓬蓬勃勃开展起来。回眸历史,好比面对清风明月,史家“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总算勾勒了当代文学学科的一个大致面貌。不过,当代文学作为一门历史学科,与其他文学史有一个区别:它还是一个活的机体,并没有凝固,还有待时间老人用一个下限给它划出一个段落来。唯其如此,要对一些作家作品,或者文艺思潮、文学现象盖…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新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有两个重大问题始终难以妥善解决.一是现有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未能有效纳入中国的台湾、香港和澳门文学,二是现有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基本上没有有效涵盖汉语言文学以外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近年来提出的"汉语新文学"概念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也为解决上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两大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资源.  相似文献   

12.
古人著书以求不朽的意识在晋代得到明显体现,这促成了史学的大发展,并表现出文人兼综文史的特点.由此,晋代史学在诸方面对文学产生深刻影响.以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来看,诗人的创作常能起到以诗观史的效果,诗人还借用史家手笔歌咏史事,体现出史学意识.  相似文献   

13.
巫小黎 《东方论坛》2007,(5):127-128
古远清长达70多万字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1949-1989大陆部分)历时将近20年终于和读者见面了。展卷喜读之余,想说说对于该书的一些个人看法,一为介绍这一成就巨大的研究成果,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此书,二为引起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洪子诚版《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学科教学的典范教程,其在治史实践中体现的优势与缺憾具有反照学科优劣所在的功能。透过洪本当代文学史可探知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存在涵盖面偏狭、经典缺失、学科内部存有分裂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研究、撰写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些进步,不仅表现在教材的数量上,也表现在编撰思路的推陈出新上。以具有代表性的三部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当代文学史写真》及《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为例,可以看出编者在文学史观上各具特色的介入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份代表性成果。该书为中国古典小说正名添价,是第一部中国小说史。它对后来学者的影响很大。但同时具反讽意味的是,这种巨大影响又束缚了鲁迅之后的中国小说史家。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客观地思考鲁迅成就的一体两面。《中国小说史略》的成就与缺陷俱在,这些连同它们的意义,将在此一并给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现实主义与人文精神都对“人”关注这一层面上,从“史”的角度具体而系统地透视了中国当代文学各个时期的现实主义人文精神的状况及其由残缺渐趋丰满的动态发展脉络,并藉此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之精神。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是 2 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他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哲学 ,一是中国哲学史。这里想从哲学家的哲学史与哲学史家的哲学史角度 ,对冯友兰的“三史”作一点比较 ,以凸显“三史”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不以瑜掩瑕,也不以瑕掩瑜──对南朝史家范晔的再认识刘重来在中国古代史家中,南朝史家、《后汉书》作者范晔恐怕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了,千百年来,褒贬美抑,争论不休。褒者给他戴上了一顶顶桂冠。古代学者赞颂“范晔《后汉》,良跨众氏” ̄[1],慨叹“史裁如范,...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校历史系副教授宋衍申撰著的《史家·史识·感情》史论集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论集收文32篇。大部分内容是研究《通鉴》及其作者司马光的,此外还有中国古代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唐宋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