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先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3):56-58
国家赔偿包括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文章通过对司法赔偿被请求人的确立原则的论述,弥补了当前我国《国家赔偿法》司法赔偿被请求人理论的不足,并提出了司法赔偿被请求人确立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
《国家赔偿法修正案》对司法赔偿程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改革,包括取消确认程序,规定签收制度、一次性告知及补正等程序性权利和义务,首倡司法赔偿协商,明确审理期限,畅通申诉程序,统一赔偿金支付程序等,这都集中彰显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先进理念;另一方面受制于原条文的束缚,或者是司法实践对立法的推动还不够强烈,《国家赔偿法修正案》在先行处理程序、复议前置程序、法院审查方式和追偿等程序方面的规定则存在一定的缺憾与局限,应当立足于司法实践,从程序的正当性入手,以公正、公开、高效、便民、具有可操作性等原则为指导,进一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阎桂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2)
行政赔偿程序是对赔偿义务机关行使公权力的有效约束,是对赔偿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有效保障,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保障。通过对法律程序、行政赔偿程序等基本概念的分析,并借鉴各国行政赔偿程序立法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赔偿程序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5):112-116
现阶段司法违法行为受害人在获得国家赔偿时存在着申请难、决定难、执行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现行司法赔偿程序正当性的缺失则构成了不容置疑的制度性障碍.现行<国家赔偿法>对司法赔偿程序的设计是一种非诉讼决定程序,就其属性而言应为行政程序.为此,以二元交叉型审理制度为核心来建立司法赔偿诉讼程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表征为由行政法院审理普通法院违法司法行为导致的司法赔偿案件;而由普通法院审理行政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和监狱管理机关的违法司法行为导致的司法赔偿案件. 相似文献
5.
仲裁司法审查程序是司法权、诉权和仲裁权共同作用的过程,它是以保障当事人权利、促进仲裁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其最终目的,而这些目的的实现有赖于制度上的精心设计和构筑。 相似文献
6.
肖声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4-99
著作权法的首要目的是保护著作权,而最终目的则是鼓励创作和促进科学文化进步。我国司法实践较为重视著作权保护,而对著作权法的最终目的却有所忽视。著作权立法缺陷和司法观念扭曲是其中重要原因。对此问题,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应当给予正视和改进,司法观念的修正与转变也应当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司法话语权的基本原则包括:法治原则、权利本位原则、公正原则、本土及融通原则。就法治原则而言,其对中国司法话语具有解构和均衡功能;就权利本位原则而言,其对中国司法话语具有平衡功能;就公正原则而言,其起源导因于利益冲突,其本质在于平等,其得以实现的保障在于程序优先;就本土及融通原则而言,在于立足当代中国语境,将中西方视为一个共依共存、冲突交融的全息话语有机体,以达到实现中国司法话语权之目标。 相似文献
8.
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轶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4):47-52
刑罚目的是一个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和执行刑罚所追求的客观效果,量刑任务在于选择适当的宣告刑,以期达到刑罚目的。从刑罚目的出发,量刑不能简单还原为惩罚或预防等单一要素,而必须考虑多元性要素。基于这一认识,可以概括出我国量刑的三个具体原则,即刑罚法定原则、罚必当罪和刑罚个别化相结合原则、刑罚必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2012年最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在诸多制度构建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关于行政赔偿制度采用的归责原则仍有争议,对行政赔偿程序的规定仍存在不明确处,导致实践中行政赔偿漏洞百出。完善行政赔偿制度,应从以下问题入手:明确行政赔偿法律规定中“违法”的本意,并以过错责任原则替代违法责任原则,修正行政赔偿程序规定,包括行政赔偿程序的启动、行政赔偿决定的效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严学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3):66-69
"目的中立"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价值主张,其主要含义是国家对诸"优良生活观念"保持中立,并由此拓展出世界观中立、制度中立、道德中立多重向度.从积极方面看,"目的中立"有利于保护公平竞争、培养公民理性、扩大政治认同;从消极方面看,则助长放任自流、个人主义及道德亏欠.其实,抽象地谈论"中立"并无实际意义,在何种范围内保持中立取决于实践过程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吴明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2):74-78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的全部活动中,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基本原则的规定,现时对其进行修订完善,应予以保留。但是,对现行法中规定的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则应分别写入《民事诉讼法》的有关章节中去;对人民调解原则,可以采取单独制订人民调解法予以详细规定;关于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原则,仍应将其写为民事诉讼法适用范围的例外。 相似文献
12.
公益林生态补偿基本原则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的基本原则是整个法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公益林生态补偿应首先确定基本原则来指导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立法及实施。文章立足国内原有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基本理念以及国内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具体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提出了确立效益原则、公平原则、利益权衡原则,利用者补偿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为公益林生态补偿基本原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余翔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5):22-26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已颁行十余年,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出缺陷与不足。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立法理念落后、基本原则缺位。应将修订国家赔偿法、改革和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突破口选择在基本原则的革新上,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国家赔偿的相应制度。 相似文献
14.
赵嵬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88-92,111
作为死刑控制之程序保障的死刑复核程序,因部分死刑核准权的下放及死刑复核程序的非诉讼化特质而出现诸多问题,使这一程序失去了程序保障的作用,不利于对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保护。从被告人合法权利的程序保障的角度出发,本文建议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诉讼化的改造并提出了诉讼化改造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司法程序的基本特征:传统型与现代型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左卫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13-120
从类型学的角度将法院制度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基本类型,并在司法程序的独立性、理性化、公正性、刚性、和平性以及程序之主导参与主体等方面勾勒了两种类型司法程序基本特征之不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张显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5):69-72
学界对行政程序的关注与研究局限于“法定行政程序”,一般行政程序也具有行政程序的价值,大量的游离于法规范以外的一般行政程序正沦为恣意行政的借口,侵害着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毁损着诚信政府的形象,一般行政程序也应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司法审查的着眼点在于程序合理正当。一般行政程序违背了程序合理正当的,也应视作严重违法,是无效的行政行为,法院应作出撤销判决。 相似文献
17.
彭兰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3):150-152
话语是人们口头、书面语言活动的结果,话语是否有效与信息编码的要求有关,也与编码者有关。从编码的角度上说,语言形式所表现的意义和内容都有合质的要求,而且要适量,适量不等于简化语符,也不等于多多益善。从编码者的角度上说,善预测与善选择与否是衡量语言把握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谢国兴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4(4):35-39
企业策划是研究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具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管理学科 ,企业策划过程中不仅要遵循科学的理论、运用先进的方法 ,还要坚持创新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系统集成的原则和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19.
能动司法: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控辩式审判方式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背景下,能动司法理念的提出和司法新政的推行,可看做司法改革的延伸和进一步推进。回顾和考察坚持程序正义主导的审判实践,没有完全实现司法目标和满足人们的司法需求,但能动司法追求的司法目标不应是单纯的实体公正以及在此基础上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包含对程序公正的追求。本文认为,在遵从司法消极、克制性本质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追求司法能动,达至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平衡和契合,为能动司法的意旨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