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中原大地,有一个名叫桑坡的村庄已成为实实在在的“互联网村”。 桑坡是河南省焦作市的一个回族村。全村1050户,4300多人口,都是回族。 桑坡是黄河中下游一个重要的皮毛集散地和加工地,全村有56家皮毛加工企业、1026个皮毛加工户。桑坡人搞的是真正的“国际经济大循环”,原料、市场“两头在外”……桑坡人可以左右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皮毛的价格……桑坡建有河南省第一家乡村网吧──桑坡网苑。桑坡人利用internet挣美元……皮毛专业村──电话村──互联网村 桑坡村座落在黄河北岸一片冲积平原上。黄河乳育了…  相似文献   

2.
包头作为内蒙古地区黄河北岸重要的商业市镇,在清雍正、乾隆年间仅仅是一个以游牧经济为基础的荒僻村庄。到光绪初年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包头作为一个以皮、毛交易为中心的边界贸易城市发展起来。可见,皮、毛等商品交易的发展是包头兴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此过程中,一向在中国“具有企业精神”的回族发挥了中坚作用。  相似文献   

3.
康杨镇是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属的一个集镇,地处尖扎县西北面,北临黄河,是周围坎布拉、直岗拉卡、多加、贾加等五个乡的农村贸易集散地,市场贸易十分活跃。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粗浅地淡一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康杨经济的想法。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康杨经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现实,民族地区需要通过扶植和培育新的经济组织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商品化率.通过对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繁荣的案例研究,认为产地批发市场不仅具有市场的传统功能,更具有强大的农业经济组织功能,它应成为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组织形式和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5.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鄂、豫、陕、渝交界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五县(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一市(丹江口)、两区(茅箭、张湾)及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十堰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50万。十堰是湖北省散杂居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之一,全市有一个回族乡即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13个回  相似文献   

6.
澧水流域中上游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18个贫困片区之一武陵山区的核心区,近年来,经济有了长足进步,但只是一种被动式拖带型发展,与外地经济发展相比较仍有差距。在国家经济转型带动下,该地区应适应因转型而产生的变化,审时度势,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国家经济体制转型以来澧水中上游区域的发展、经济转型对澧水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澧水中上游经济发展对策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该地区的经济状况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关于宋代在僮族地区建立土官制度的经济内容,近年来在学术办的讨论中,意见颇有分歧,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土官制度所反映的是封建制的经济内容,即土官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僮族地区封建领主制的确立。我认为桂西(包括左右江及红水河、龙江中上游地区)在宋代,  相似文献   

8.
蒲津渡是黄河中游古代三大渡口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连接秦晋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蒲津桥始建于鲁昭公元年(前541),改建于唐开元十二年(724),铸造铁牛做桥头地锚,改竹索为铁索,成为黄河第一座铁索连舟浮桥,毁于金元光元年(1222)一场战火。  相似文献   

9.
近30年来,成都武候区民族街(主要是以藏族为主)迅速发展,形成非常繁荣的藏族文化商品集散地,也成为成都市民非常喜欢的"藏人街"。文章主要以问卷方法收集资料,并通过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城市真实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以期发现隐蔽在日常生活背后的规则,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民族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属岭南地区,历史上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盘古文化遗存。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的盘古文化遗存,是历史上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先民越人所开创,与珠江中上游的盘古文化同属于一种文化体系;汉族迁入该地区后,接受和吸收了原住民族创造的盘古文化,使之得以世代传承下来。而肇庆市的盘古文化以及盘古祖殿里供奉的“狗头人身”(盘瓠)塑像,则是由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瑶族所开创,是瑶族信仰和崇拜的图腾。  相似文献   

11.
云南回族马帮的组织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帮是一个集货物运输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商旅组织 ,肇始于古代云南边疆地区 ,流行于云南三迤各族群及毗邻的东南亚泰、缅、老、越各山地民族社会 ,以及中国西南的川、黔、桂、藏和印度、尼泊尔等的广阔区域里。云南有回、汉、白、彝、藏等 5个族群从事马帮营运活动 ,但以回族马帮规模最大、历史最久。本文依据田野调查资料 ,对云南回族马帮的组织结构、地区分布、通商道路、营运货物等 ,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期,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其婚姻礼俗对华夏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加剧了收继婚俗的盛行;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进行使华夏族的婚姻家庭伦理观念重新高扬,从而促进了收继婚俗消亡.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上游各民族的口头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它不但是黄河上游各民族长期融汇交流过程中提炼升华而成的思想文化的结晶,而且是各民族创造和生产新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章对黄河上游东乡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裕固族五个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和生存状况进行了梳理分类和调查分析,并提出在抢救和保护工作中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关于拉林地区满族移民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旗满族向拉林地区移驻的历史前后达百年之久。这场有组织的移民活动巩固了东北边疆,传播了中原文化,促进了农耕经济在东北的发展,其历史贡献很值得后人去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自从实施自然保护政策,并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保护,有利于黄河、长江等下游地区的环境保护以及整体生态的改善.近年来,社会各界充分关注黄河源头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平衡,对于移民群体的传统文化保护、文化传承与文化适应等问题却缺乏足够的关注.本论文侧重从政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设立保护区的初衷以及当地政府对生态移民政策的设计思路进行深层探讨.本文尝试以应用人类学的视野来对上述种种现象加以解读,深层分析政策性的生态移民活动对移民群体的文化传承与文化适应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于汉代西域都护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文献和简牍材料 ,对西域都护的称谓和建置时间这两个问题作了探讨 ,提出 :西域都护设官于汉宣帝神爵二年 ,立府施政在神爵三年 ;它在建立初期为加官 ,属虚名 ,约在汉成帝时变为国家正式编制下的实名官职  相似文献   

17.
马宁 《西藏研究》2010,(1):73-82
甘肃省南部林区属于国家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世代居住在这块地方上的藏、汉族群积累了大量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技能和经验。构筑起与这种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文化,形成了以森林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与以苯教为核心的生存文化之间的共生关系。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类似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变同一地区不同族群的生态观念等方面都能发挥作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应该进行深入发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公元16世纪上半叶,大批蒙古族靠武力占据了环青海湖地区的肥沃牧场,而世居当地的藏族各部落被迫渡黄河南迁.19世纪中叶,藏族抓住青海蒙古族日趋衰落、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导致满清政府无暇顾及青海的有利契机,率众北渡黄河,从而形成了青海今天的蒙藏民族分布格局.本文结合汉藏史书文献,探计了"环湖八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随着开埠通商与内外贸易的扩展,位处珠江上下游的广东与广西之间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双方依据自身经济的发展进程的特点和需求,围绕着人力、资金、技术、商品物资等方面,建立了长期而频繁的交流,通过双方的分工与互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共同推动了近代珠江流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