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无论是刑事诉讼实践,还是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以及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证据问题都是一个焦点问题。然而从实践应用的角度来看,相对于总体的刑事诉讼理论的繁荣和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证据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及其对于现实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如果我们承认大多数人的证据法律意识以及实际的司法状况对于法学理论之生命力和价值具有重要的说明作用的话,那么,我国证据法学理论研究任重道远。鉴于此,本刊特约请几位专家就证据问题加以探讨,希望能对学界和实务界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选择和理性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法取得的证据 ,能否在法庭上作为证据提出 ,能否作为对被告人定罪的根据 ,是刑事诉讼中最易发生价值冲突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中是否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及确立什么样的排除规则是证据法学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 ,有必要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选择和理性基础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2013年1月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庭前会议程序,其中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内容引起了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对庭前会议司法实践的实证研究表明庭前会议程序本身还存在法规模糊、制度欠缺等问题,其中对于非法证据的处理更是争议的焦点。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中有关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条款,考察了司法实践情况以及法学理论界的不同观点,从我国当前刑事司法体系发展阶段及特点出发,提出除控辩双方争议较大的情况以外,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原则上应当在庭前会议中解决,同时法律法规应明确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排除决定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作为证据法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既是法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又是实务中亟需解决的焦点问题。目前 ,学者、同仁提出的诸种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均存在难以实际把握的缺陷。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和我国刑事诉讼证明实际 ,我国刑事审判中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明标准 ,可以设定为三种 :一般标准 :高度盖然性与排除合理怀疑的有机结合 ;特殊标准 :证据确实、充分 ;简易标准 :证据优势  相似文献   

5.
证据的关联性(或称相关性),是刑事诉讼证据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与诉讼实践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办案的质量,关系到刑事诉讼的成败得失,因而对证据的关联性问题进行理论探索,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举证责任是刑事证据法学的重要内容 ,它与无罪推定原则紧密相联。本文认为举证责任应为一种败诉风险负担 ,应把它与提出证据的责任相区别 ,以理清刑事诉讼过程中控辩双方的证据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刑事诉讼中是研究的重点内容,2012年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确定了非法证据的范围,并制定了相关的非法证据标准及程序,成为我国司法实践的指导和依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然而我国的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刑事诉讼的形成和发展晚,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实际执行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困难很多,因此研究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行的障碍及其具体运行的程序规则,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作为我国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其具体职能是监督刑事诉讼当中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活动。自从我国检察制度恢复重建以来,对于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研究一直局限于实务当中,注重实务当中出现的问题,但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研究少有文章提及。本文着重从理论的层面研究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活动,分析我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中国法学的春天.在法学理论领域,学者们纷纷摒弃旧的思维模式,大胆吸收革新观念,对传统法学理论提出严肃质疑和新的思考,推动了中国法学的成熟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说,这些都是值得欢迎的好现象.但是,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造就了我国法学土壤的贫瘠,迫使根植其上的中国现代法学,在幼稚中艰难地跋涉.《中国法学》1995年第4、5、6期先后发表了张光博、陈桢和刘作翔同志关于中国法学发展的几篇讨论文章,其中对于法的本质是什么、中国法学到底该向何处走等问题,双方各抒已见,其目的都是发展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对于法学界所探讨的这些问题,确实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笔者拟就目前我国法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供学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对于刑事诉讼过程中保障人权和限制刑事司法权规范有效地行使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治进步和科学的重要标志.但从实践的视角审视,该规定的司法贯彻又面临着许多制度障碍和实践难题,如何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排除和修正这些阻滞因素从而保证该规定得以有效贯彻和实施就成为刑事司法实践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论基本证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办案人员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收集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这些规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审判、检察和公安人员应该遵循的办案原则。  相似文献   

12.
学者之梦     
一、初入学界长期以来,中国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不甚发达,以至于在陈瑞华的《刑事审判原理论》出版之前,除了李心鉴的《刑事诉讼构造论》、宋英辉的《刑事诉讼目的论》等少数专著之外,刑事诉讼法学者并未能奉献出多少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想和学说。相反,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著作仍然是一部部的法学教科书,以及一些带有教科书体例的所谓“学术专著”。在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期间(1992年~1995年),陈瑞华试图通过博士论文的写作对刑事审判制度中的基本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作出具有开拓性的学术贡献。现在看来,这一抱负…  相似文献   

13.
姚健 《中州学刊》2002,(5):177-179
在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是否可采 ,设立怎样的证据排除规则 ,是司法界和诉讼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热门问题。对此问题作一深入探讨 ,以期推动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立法与司法实务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4.
证据法学理论基础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传统观点"认识论"与新说"价值论"都存在着固有的不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程序价值论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克服理论研究中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模式;在刑事诉讼证明中两者的统一并重有利于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证据客观性的信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属性是证据法学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而证据的客观属性则是证据法学理论中必须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少学者对证据的客观性一直争论不休。通过总结证据客观性的各种观点,对其产生争议之原因予以阐析,并以“事实信息理论”为依托,从证据是存贮有案件事实信息的载体这一定义出发,对证据的客观性予以信息解读,提出证据的客观性包括作为证据表现形式的物与人的客观性以及证据中案件事实信息的客观存在性,这两者统一于证据之中,都是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民事责任竞合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区分责任竞合与规范竞合、请求权竞合等概念 ,然后分析了各国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对于责任竞合的处理 ,最后则简要分析了我国学者和司法实践对于责任竞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理论中的一种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这种观点认为,证据是不依赖于人们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文中通过对六种证据形式以及办案人在认证中所起作用的分析,认为意识对证据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非法证据能否在法庭上作为证据提出,能否作为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定罪的根据,是刑事诉讼中最易发生争议的问题。由于法律文化传统的不同、对于实体真实与程序正义价值冲突的选择不同,不同国家有关这一问题的诉讼理论和具体对策存在着许多差异。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刑事诉讼规律认识的提高,各国对非法取证的危害性认识也日趋深刻,并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62-1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其他部门法研究相比,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现状难言满意:实践与文本相隔离的片面化的注释法学、本土与舶来相隔离的单向化的移植法学、制度与理论相隔离的孤立化的对策法学仍然占据了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部分舞台,并使其陷入"无根之木"、"无病呻吟"、"无言以对"的困境。应通过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的革新与拓展、"拿来主义"到"自生主义"的本土化重塑、基于中国问题的基本共识的研究范式的转型,形成"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能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实践并存共生的研究范式,实现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事实、规范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法律行为,它作为法律规范调整与控制社会行为的功能,越来越多地展示在人们的法律生活、司法实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等面前。由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学理论发展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本文试从法理学的视角探讨法律行为的构成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