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充《论衡·超奇篇》,在我国思想史上、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有着重要价值。可惜历来对这篇奇文注意不够,即使论及,亦语焉不详,或未把握住要旨。《超奇篇》内容丰富,思想警拔。王充综观汉兴以来一代学术,分析、品第了汉代知识分子。所论作者,上自汉以前的孔子,下至“生于今世”,与王充同时同地的周树(长生),举凡书奏、史传、论说、辞赋,无不涉及。因此,有人认为《超奇篇》是我国文学批评“作家论”的滥觞。事实上,《荀子·非十二子》和《庄子·天下篇》已开作家通论先河,《淮南子·要略》继之,史迁《太史公自序》引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再扬其波。王充《论衡·超奇篇》提到的作者虽达廿一人之多,其主要目的还在于通过某一  相似文献   

2.
《礼记·儒行》篇和《荀子·儒效》篇都是战国时期儒学对自身的定位和理解的反映,将二者联系起来研究可以看出战国儒学发展的脉络以及转向。《儒行》篇应当属于子张后学的作品。荀子严厉地批评了俗儒、贱儒、小儒,同时提出了大儒理想。相对于《儒行》篇而言,《儒效》篇对儒者的定位与理解已经比《儒行》篇有了极大的提升与飞跃,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扭转了儒学发展的路径,即更加重视儒学中的政治品性。这一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汉代儒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汉代妇女婚姻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婚姻史上,汉代是一个由宽松渐趋缜密的发展阶段,作为妇女本身,从西汉到东汉在婚姻观念上也发生了由主动争取幸福到顺从、主动接受礼制约束的变化。刘向《列女传》、班昭《女诫》和《后汉书·列女传》为我们研究两汉妇女婚姻观念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一演变过程与当时的经济基础、家庭结构、思想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重新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文本和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 ,不难看出婚姻爱情主题才是《安娜·卡列尼娜》的众多主题中的基本主题 ,列夫·托尔斯泰的婚姻爱情观和这一婚姻爱情主题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代小说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认为汉代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历史时期,而目前对汉代小说的研究还很不够。主要问题是我们的研究工作往往受汉代人小说观念的局限,拘囿于《汉书·艺文志》等正史著录的所谓小说家著作这个狭小的范围,因而眼界不宽。这样,很多有价值的材料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汉代小说发展的实际状况也就不能清楚地加以阐述。要使对汉  相似文献   

6.
陈莉 《南都学坛》2009,29(2):12-15
《汉书·艺文志》序言一直被认为具有"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文献价值,为我们了解西汉时期的学术提供了重要依据。《汉书·艺文志》序言表现出汉代学术的"多元一体"图景,即汉代学术实际上并未真正"罢黜百家",而是在以儒学为基本价值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诸子之学进行扬弃、整合和融通,最终形成了汉代的学术大融合。  相似文献   

7.
一、《离骚》的题意对"离骚"二字的解释,自汉代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具有代表性的说法约有四种.(一)离忧这是司马迁的解释.《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大概他是因为《九歌·山鬼》里有"思公子兮徒离忧"之句,"离忧"较好懂,所以借  相似文献   

8.
《小尔雅》是一部以解释先秦典籍中的词语为主的语义分类辞典,在《汉书·艺文志》中已经著录,今保存在《孔丛子》一书.据《隋书·经籍志》载,《孔丛子》为秦末陈胜博士孔鲋所撰。这一说法自宋代即有人怀疑.《小尔雅》的作者也随之成为问题.至清代,更有学者认为《小尔雅》非《汉志》著录之旧本,应出于汉末.但也有一学者认为《小尔雅》突出于孔的之手,秦汉之交.争论至今不息.本文拟就此提出一己之见,庶几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前人怀疑《小尔雅》为的作,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孔丛子》是伪书,《小尔雅》作为其中一篇,亦必伪无…  相似文献   

9.
新春伊始,张岂之教授的新著《儒学·理学·实学·新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儒学·理学·实学·新学》是一本论文集,但和普通论文集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有着一种整体构思。从形式上看,她按照历史顺序,分为“儒学篇”、“理学篇”、“实学篇”、“新学篇”,实际上,这些部分正是思想史研究的“热点”或“关节点”,从这些肯綮下手去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就犹如解牛的庖丁,“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在各个关节点上,作者都提出了有创见性的观点,例如对儒学“人学”思想体系的剖析、论儒学的理性自觉与独断主义、关于宋明理学的研究方法论,清初三大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的各自特点和贡献,中国近代哲学的主线、内容和特点,等等。在这些“点”上,特别可以表现作者的理论思维深度,这也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汉武帝的十三州问题讨论书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三○年秋,我进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当研究生。第二学年秋季开学,我选读了顾颉刚先生所讲授的“尚书研究”一课。顾先生在讲义中讲到《尚书·尧典》篇时,认为其写作时代应在西汉武帝以后,一条重要的论据是:《尧典》里说虞舜时“肇十有二州”,而先秦著作称述上古州制,只有九分制,没有十二分制的。到汉武帝时置十三刺史部,其中十二部都以某州为名,自此始有十二州,所以《尧典》的十二州应是袭自汉武帝时的制度。为了让同学了解汉代的制度,当时还印发给班上同学每人一部《汉书·地理志》,作为《尚书研究讲义》的附录。我读了这一段讲义之后,又把《汉书·地理志》翻阅了一遍,觉  相似文献   

11.
悲剧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的或偶然的 ,而是多方面因素碰撞的结果。亨利·詹姆斯《淑女画像》中单纯善良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婚姻悲剧令许多读者为之同情叹息。青少年时期业已形成的对于自由、婚姻的模糊概念和矛盾认识 ,对于情爱的畏惧心理 ,以及从小养就的浪漫、富于幻想、惟美性格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酿成了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周代礼乐制度,对《诗经·周颂·载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篇中若干关键词语的训释,对于《诗经》与其他先秦典籍的解读有普遍的意义.本文认为,诗篇中的“媚”字,是一个表述先秦时代“和合”哲学思想的重要词语.本文还对周代礼乐制度中的礼俗关系作了一定的释述.  相似文献   

13.
一、篇名《尧典))是《尚书》的首篇。《左传·文公十八年》在引述它的文句时,浑称为《虞书》。《礼记·大学》又称之为《帝典》。先秦文献中,最早出现《尧典》这一篇名的,是《孟子·万章上》:“《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而据汉初伏生《尚书大传》,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颜回说:“《尧典》可以观美。”那么,《尧典》这一篇名早在孔子编次《尚书》时就已经出现了。《孟子》所引《尧典》之文,实在今《尚书·舜典》之中。清代学者已经考明,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许多身处逆境,不甘沉沦,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女性形象。《简·爱》、《谢利》、《教师》、《维莱特》等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相继出现,震动了当时的英国文坛,赢得了普遍热烈的赞扬。这已为许多评论文章所论及,在此无需赘述。但我认为,有这样两个问题可以深入探讨一下: 一、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简·爱”式的女性形象,她们共同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夏洛蒂笔下的女性形象较为典型的有简  相似文献   

15.
王枝忠教授的《汉魏六朝小说史》,虽然我读得既粗且浅,然而印象甚好,感到很有特色。大致说来,有以下三点:一这部小说史专著的一大特色,是资料丰富,内容充实。自汉代而魏晋以至南北朝这三个时期中,一般治中国文学史的人,除了论述《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十五种小...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传本,仅郭象编注的三十三篇流传下来,其中是没有“惠施”这一篇题的。但《北齐书·杜弼传》云:“(弼)注‘庄子·惠施篇’。”王应麟根据这句话,疑《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庄子》五十二篇旧本,原有“惠施”一篇。谭戒甫先生又进而推考:杜弼注的“庄子·惠施篇”,其实就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惠子》一书,刘向校定群书时,按“篇名互见例”附入《庄子》五十二篇,其后晋人删注《庄子》,又将其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 ,通过对五起婚姻的描述 ,表明了她的婚姻观 :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 ,而贪图金钱和情欲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她的这一观点 ,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语(以下简称“仕而句”)出自《论语·子张》,是子夏的一则语录。对于这句话的训释和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时甚至被断章取义,加以曲解。因此,先有必要略述一下已有的各种不同说法。归纳起来,不同说法主要有五种: 其一,“行有余力”说。这一说起源于汉代经学家马融。他以经解经,认为“仕而句”就是《论语·学而》中所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意思。这一说的影响很大,旧时注家,多援引和发挥马融的说法,当代也有不少学者赞成此说。例如杨伯峻先生的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里,重视农业生产,轻视商品流通的思想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但《管子·轻重》篇则不同。它特别强调流通的作用,认为国家必须控制商品流通过程。研究一下《管子·轻重》篇的这一思想,今天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管子》书中有十九篇文章(亡佚三篇)冠以“轻重”之名。郭沫若认为:“《轻重》诸篇成于汉文景之世。”①罗根泽认为:“轻重十九篇,并汉武、昭时理财家作。”②根据“轻重”篇的思想内容看,应是西汉前期的作品。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经济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诗经》的话(代序)《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易》、《书》、《诗》、《礼》、《乐》、《春秋》合称为《六艺》,又称为《六经》.《乐经》今无其书.或说亡于秦火;或说《诗》《乐》为一,自诗言之叫做《诗》,自乐言之叫做《乐》.或说《周礼·大司乐》章;或说《礼记·乐记》,原出于《乐经》;这都无据.现在就只有《五经》了.有谁提到《六经》,我们就知道这是说的《五经》.其称为《经》,最初见于《庄子·天运》篇、《礼记·经解》篇.朱彝尊《经义考》说:"《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