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勤工助学活动不仅是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贫困生心理健康。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焦虑心理、自我封闭心理、忧郁心理、偏激心理等不良心理,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
试论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招生并轨后 ,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是做好特困生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坚持在课余时间进行 ,不影响学业 ;坚持以校内为主 ,以解决特困生为主 ,以运用所学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社会提高素质为主的原则 ;坚持正确引导和管理的原则 ,使高校勤工助学活动健康生动地开展 ,从而做好特困生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相应改革,高校贫困生的数量有较大增长。新形势下作为缓解贫困生经济压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勤工助学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本文分析了传统意义上勤工助学的方式和弊端,并对新形势下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机制的改进、工作方法的更新和工作思路的拓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浅析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自尊是大学生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对自我积极的评价性和情感性体验。通过调查发现,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无论是总体水平还是具体指标上,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自尊水平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自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大学生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5.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是人格调控系统的核心。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加强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可以有效地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校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应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处理好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勤工助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大学生勤工助学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跨世纪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和作用, 分析了高校勤工助学的思想认识以及具体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提出开展勤工助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当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勤工助学的态度比较积极,男生对勤工助学的态度明显好于女生;大学生参与意识比较浓厚,参与勤工助学的频度较低,男生参与勤工助学频度明显高于女生;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主要目的;随着每周勤工助学频度的增加,学生对其心理和社会功能的需求呈现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9.
高校勤工助学的历史回顾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回顾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历史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析现状,把握发展前途,旨在正确理解勤工助学的内涵,做好当前勤工助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基础。针对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过程中合法权益不断被侵害的社会现象.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在勤工助学合法权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再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自编问卷对885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有勤工助学意识的大学生的比例较大,但其中只有一部分大学生把意识转化为行动,并且效果也不理想,只有极少数大学生真正实现了勤工助学。本文还对影响大学生勤工助学意识和行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年级"、"性别"、"家庭结构"、"家庭住址"、"专业"等影响因素,并就研究结果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标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心理健康标准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不仅使我们看出统计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等心理健康标准的局限性,而且有利于更深入地分析解决现在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利于探求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有利于我们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必然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因此,和谐个性应成为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新纬度。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新形势下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切入点。这一结合已具有宏观上的政策指导,重点要解决的是中观层次上各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的相应调整和微观层次上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的科学协调与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和访谈分析,对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特长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是比较好的.但从症状表现看,敌对和偏执因子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其根本原因是文化课学习基础和能力差所致.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应对教育是伴随应对研究的兴起而兴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应对方式和应对资源的反思,提出在高校开展和加强以丰富学生的应对知识、完善其应对策略和应对技能、建立健全和完善应对资源为内容的应对教育是有其现实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可以促进和有利于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健美操运动能够缓解精神压力,释放负面情绪,塑造完美体型,增强自信心理,健美操不仅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有显著效应,在增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中也有着独特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形体舞蹈训练作为一种集舞蹈训练、形体塑身、音乐欣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作用,是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形体舞蹈训练在培养大学生形象气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可以稳定情绪、缓解压力、有效提升自信心,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以及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与作用等方面,阐述高校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推动高校体育更好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以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心理健康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含义,分析了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心理健康理论,及其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进而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