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功能定位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对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势头,福建究竟要怎么发展?在全国出现已成形的经济区(如长三角经济区)快速发展、未成形的经济区(如泛珠三角)加快构建、国家重点考虑跨省区区域规划的形势下,福建必须作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与范围、经济区形成的必然性、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与功能定位,并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峡经济区合作机制与战略推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文章分析了构建海峡经济区的现实可行性和重大意义,着重就构建海峡经济区的目标、原则和合作机制进行了探索,认为构建海峡经济区必须建立健全区域合作的各项机制,强化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强制性与渐进性,根据客观情况分阶段逐步推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推动海峡经济区从战略性构想到可行性运作的理论跨越。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潮流,区域经济整合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海峡经济区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客观需要.构建海峡经济区,是实现两岸经济整合的可行方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农业产业化的背景下,农业产业链在更大区域范围内进行整合,本文从闽台农业产业链整合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海峡农业经济区现实必要性,对海峡农业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属于区域经济整合的过程,海峡经济区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连珠江三角洲,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区的联结点.海峡经济区的积极构建和发展,既可以促进其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大中华整体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又可以加深互信、互动和互利,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民族团结.当前海峡经济区的发展需要注重七个方面的问题,加强闽台产业分工协作,加快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不断提高两岸的产业水平,促进本区经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五缘文化力是建设海西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是一种包括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在内的独特的闽台之间的联系力,是文化经济力、和谐发展力、强大的整合力,可以有力地推进闽台关系的发展和海西建设.尤其是五缘文化力作为维系、凝聚闽台人民的精神纽带,可以促使闽台之间成为经济文化紧密联系的、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有力地促进相互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经济流、信息流,有力地促进海西建设以及环海峡经济圈的形成.闽台五缘还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对于形成具有个性的爱拼敢赢的闽台商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海西建设中,大力发挥五缘文化力的作用,必将促使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促使环海峡经济圈经济与文化的双崛起.  相似文献   

7.
闽台旅游产业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海峡旅游共同市场是两岸旅游产业合作的最佳形式,两岸政府、旅游企业和民间组织三方面应加强努力,构建海峡旅游共同市场”三位一体”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新",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核心要义.新发展格局是"三新"的落脚点.在辩证思维中,新发展格局作为多样性的统一、许多规定的综合,在形态上,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发展格局;在空间上,是以...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政府有着丰富的内涵。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培养服务行政理念,清除官本位意识;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推行电子政务,创新服务方式;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两岸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经贸交流出现各种机遇与挑战。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加速推动两岸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促进两岸之间形成互补、互利的经济合作机制,对推动两岸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提高两岸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兰西格经济区发展基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兰西格经济区在未来十年的功能定位是: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集聚区和引领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先导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特色经济带.这为兰西格经济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海南特区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划功能设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农业信息化主要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是未来农业的重要生产和经营管理手段 ,将在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农业生产技术与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传播。现代化的农业要求现代化的管理。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求微观农业经济的优化 ,而且要求宏观农业经济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检察权独立具有丰富的内涵,除了作为原则的检察权独立,还包括检察权的外部独立和内部独立、检察权的责任独立、检察权主体独立等内容。当前强化我国检察权的独立行使,既需要保障检察权的外部独立,也需要加强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从强化检察权责任独立着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经济类型区可以用五分法(沿海区、近海内陆区、内陆核心区、深远内陆区、沿边区)来取代传统的东中西三分法,并可根据五大类型区的区位条件,提出各自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全国的地域分工格局,在五分法的基础上,再通过合纵连横来划定综合经济区,把全国分为五大辐射圈和四个独立辐射区。  相似文献   

17.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既一脉相承、紧密联系,又独具特色。多角度、全方位、科学地探析新时期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以期能对加强新时期党的科学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建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践行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以达至社会治理的最终愿景。社会治理以多元治理取代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以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为特征,在社会生活领域实施现代治理。在治理过程中,社会治理通过优化公共服务、创新公益事业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治理的基础,以标准化建设、幸福感评价、新媒介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增强治理的能力,在不同领域共同增强社会治理的成效,对推进社会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宪政是现代国家运用良性宪法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现代国家的标志。从本质上说,宪政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机制,也是国家权力部门内部的平衡机制,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机制。宪政是建立在宪政理念、宪政文化和法律制度基础之上的一系列原则。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历史渊源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有三个层次:从主客体关系上,把人当作主体,强调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发展依靠人;从目的和手段关系上,把人作为目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本身;从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上,把人看做是尺度,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更要既坚持物的尺度,也坚持人的尺度,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尊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