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深层发展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其中婚姻价值观是总体转变的重要形式之一。宁夏回族婚姻价值观在经历社会转型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集中表现在社会转型后。通过对社会转型前后宁夏回族婚姻观变化的分析,总结提炼出回族婚姻价值观的变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夏回族婚姻价值观在实践中应该确立的合理规范方向。  相似文献   

2.
侯红霞 《理论界》2011,(4):31-32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的政治心理发生了积极变化,同时仍然存在着消极因素。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呈现出多元性、怀旧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针对农民政治心理现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调适: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等。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学翟学伟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4BSH021)"建构中国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方向:视角、方法与模型"最近结项,鉴定等级为良好.项目最终成果为论文集<中国人社会心理与行为模型的建立与嬗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手段、效果上得到明显改善.新一代大学生成长成材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正确把握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嬗变与特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社会转型期,中国的精神文化正在由一元向多元方向发展,而且文化的主导性正在由理想型主导向世俗型主导转变。面对这一当下语境,研究转型期社会的文化心理机制,对于构建新型的精神文化大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匮乏与满足从历史上看,每当社会处于大转折的时期,都伴随着巨大的精神分娩的痛苦和迷惘。由于传统的价值系统已失去存在的合法性,而新的价值体系又不能马上确立和完善,这样,人们一时失去了心理平衡的支点,处于一种精神的失重状态。但是,作为生命个体,还要在夹缝中生存下去。于是,这一时期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骆正林 《兰州学刊》2011,(10):33-39
中国社会的转型使公众的社会心理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随着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功能分化,中国人的生活空间、精神空间被放大,公民的人格更加独立,参政热情明显提高,契约意识普遍强化,国际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因为社会结构、制度环境的变化,在传统与现代、进步和落后的碰撞中,社会心理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如落后心理乘虚而入,社会诚信遭遇挑战,仇富仇官心态严重,维权事件频繁发生等。社会心理的负面效应,并非只是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只要社会能够正确地对待、引导,负面社会心理不但不会起到负面作用,反而会提高社会肌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代际价值观的凸现.与改革开放之前代际价值观尚未成型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代际价值观在自身的逻辑嬗变中逐渐成型,其嬗变轨迹总的来说经历着以下三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代际价值现的痛苦反思时期;20世纪80年代代际价值观的历史调整时期和20世纪90年代代际价值观的重新整合时期.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论述了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心理的关系;从结构、功能和行为反应这三个角度分析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二者是如何互为因果和彼此迭加,以及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如何区别联系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论证了社会心理是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活动的心理背景,对制约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主要社会心理条件作了逐一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正是由于人类社会男人与女人两大主体的相辅而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女性在参与社会多种活动中遇到的阻力远远超过男性。影响农村女性地位提高的不仅是经济因素,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即文化素质偏低、心理素质较差、政治素质偏低、身体素质欠佳及各种偏见和阻力的存在。国家应从实行倾斜性保护政策、为农村女性创造参与社会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农村女性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以提高我国农村女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心理困扰的社会成因与调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 ,面临着国民心理困扰不断加剧的严峻局面。本文试图以社会转型为背景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 ,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会调适  相似文献   

11.
农民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与其获得的社会地位极不相称。应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普遍建立农会组织、增加普通农民的代表席位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2.
雅典由盛而衰转折时期的农民社会心理变化特征为 :要求报复 ,主张战争 ;不再尊神 ,违法乱纪 ;反对战争 ,渴望和平 ;为了糊口 ,充当工具 ;投身党争 ,崇尚民主 ;厌恶城市 ,幻想公有  相似文献   

13.
从农民的概念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导入,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农民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农民现代化与否将关系着21世纪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政治认同由主体、客体和外部环境三要素共同构成。作为执政党,农民的政治认同是中国共产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农民对利益的满足和权利的保护成为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成为价值选择,农民对党的政治认同也出现了影响因素多样化、存在层次性与地域性差异等许多新特点,党面临着多方面的考验。因此,提高农民政治认同的正确路径是:构建政治民主、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构建认同的政治文化、促进农民政治社会化;优化国家制度安排,满足农民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5.
毕素华 《中州学刊》2002,(6):172-176
本文对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国企职工社会心理承受力进行研究分析 ,并提出了寻求增强国企职工心理承受力的良策  相似文献   

16.
论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消解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主要表现在相对剥夺感的普遍增强、社会焦虑蔓延、自我保障心理过度以及个人生活满意度滞后等方面,在一定意义上已构成了社会向纵深发展的心理阻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平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是消解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内生式新型农民自治组织是在对传统农民自治组织和外源式新型农民自治组织批判的基础上,伴随着农民利益主体意识、政治主体意识和自治诉求的不断提高而滋生和发展的。它在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有效回应民众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非均质社会环境和制度供给缺位、外部输入过剩、集体行动的困境等诸多因素的交叉影响和制约。当组织无法将这些外部负效应内部化、内部负效应正效化时,便会偏离既定的轨道而发生嬗变。文章从组织发展的视角切入,明晰了内生式新型农民自治组织嬗变的表象,剖析了嬗变的原因,试图从学理上匡扶它的发展路径,以助益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论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心理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的健康的适应政治发展的政治心理逐渐生成发展,而传统的政治心理还未完全失去。针对农民政治心理的消极因素,应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为农民政治心理的现代化奠定强大、坚实物质基础;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为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加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为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创造思想、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其中政治现代化还有待于国民,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热心参与。所以农民政治心态现代化,对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及其农村这块阵地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农民与传统中国农民相比较,政治心理现代化进步明显,但也存在不足,需采取措施促进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