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的本性:生物学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轴心时代以来人类在解答“人的本性,以及利他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上几乎没有新的进展,当代生物学的丰富思想资源使这一探索柳暗花明。他们在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对“利他”提出了三种解释:亲缘选择,互惠行为,群体选择。亲缘利他是原初的利他形态,是稳定的进化策略。亲缘利他行为的效果诱发了非亲缘关系中的互惠行为。道德是以这两种利他形态为基础的,道德是亲缘利他中的同情心和互惠行为中的理性的扩展。道德的建立还依赖人类身体上的两大特征。其一是智力,它使人类有了认识自己长远利益的可能;其二是“幼体持续”,它为社会化过程提供了优越的、独一无二的生物学条件  相似文献   

2.
论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莱一种言语行为.本文通过举例说明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主要是出于礼貌的需要,但是间接言语不一定完全是为了礼貌.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受社会关系、文化背景和个人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对它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其中在广告语中的应用尤为典型。多数广告语并不是直接说出宣传目的,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间接向大众传达真实意义,这样使广告更形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广告中的实例进行研究,旨在为广告语言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自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以来,亲社会行为的进化就一直是个难以解开的命题。科学家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并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亲缘选择理论、直接互惠理论、间接互惠理论、惩罚理论和文化群体选择理论等。在主要介绍惩罚理论和文化群体选择理论基础上比较了各理论的优缺点。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和各个层面上的交互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行为学(ethology)和生态学(ecology)是生物科学中两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分支学科,而行为生态学(behaviouralecology)则是两个学科的交叉领域。行为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即研究动物的行为功能、存活值、适合度和进化过程。以行为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利益集团可以更为微观地来探究利益集团的特征,利用行为生态学的博弈形式对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社交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语言是社交的核心,语言的艺术运用是当今这个倡导高度文明的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本文主要从修辞格、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预设等角度阐释间接言语的生成机制,以及揭示其内在规律,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这种语言现象。文章的所有语料均来自电视剧《潜伏》。  相似文献   

7.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们都普遍认同助人为乐的行为,但是当面对广州小悦悦事件路人态度的冷漠,"南京彭宇案"助人者的官司缠身,再到近日来网络上的俄罗斯行车记录仪记录下的助人为乐行为,在各大视频网站已被点击数百万次,这些看似简单的事件告诉我们,"助人为乐"应该值得每一位民众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用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语言的新方法。为了使对话更成功更有效,说话者有时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本文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分析了特定背景下角色之间对话的言外之意,以求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爱国行为失范作为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类型,它揭示的是公共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或剧烈冲突状态。针对目前社会频发的有关爱国行为失范现象,以社会学的"失范理论"为切入点,结合近几年的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视角对当前爱国行为失范现象的成因进行学理分析。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从制度创新、舆论监督、道德教育三个维度提出爱国行为失范现象的规避路径,以期为探索爱国行为失范现象的不同发生机制、剖析爱国失范行为的深层社会机理、增强爱国行为的规范性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闫丽 《现代交际》2013,(11):79-79,78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薇拉·凯瑟《啊,拓荒者!》。对于生态女性主义者来说,所有压迫的根源是西方二元论,而西方父权社会中基本的二元对立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与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之间的对立。因此,女性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的压迫都来自于男权文化对女性特质的贬损。生态女性主义者竭力肯定并普及女性价值观,即关爱、哺育、多样性、互惠和相互关联性等。这篇论文将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凯瑟的小说《啊,拓荒者!》。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宅"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越来越普遍,不少大学生的"宅"行为严重影响到其现实生活,特别是现实的自我与社会认同。运用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发现,通过提高抗逆力,建构现实自我与社会认同来介入和矫正大学生"宅"行为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走出宅生活。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令第34号《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规定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类别,但是没有对作假行为规定明确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非常难以判定,虽然社会上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可以提供量化标准,但仍难以解决判定标准问题。从国家到学位授予单位均可以成立独立的学术道德监督评判机构,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对学术不端行为作出最终的评判。  相似文献   

13.
当一个经理人被雇佣时,所有者不仅仅关心其能力,更为关心的是他是否值得信赖。即在资产委托给经理人后,经理人是否会做出利用企业的资源另立门户、恶意跳槽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背叛”行为。对此,本文运用以复制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和进化稳定策略(ESS)为核心的进化博弈论分析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是在经济主体(个人、企业等)有限理性的基本前提下,研究较长时期内经理人选择“背叛”行为的群体比例变动趋势和进化稳定性,寻求这种“背叛”行为产生的内在根源、作用机制和关键因素。这是基于以下考虑:①经理人对“背叛”行为的选择与涉及的其他经济主体(如所有者、政府、社会公众等)的反应之间存在博弈关系;②经理人在这些行为选择中的理性是有限的;③“背叛”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普遍程度、比例的问题;④“背叛”问题也是一个长期问题。  相似文献   

14.
瑜伽法源自于古印度,它是将类似于古文书中的教法与日常的行为方式融合起来,并使信仰充分地渗透,以此支配人的灵性修养、道德操行、生活实践来追逐身心与灵魂的和谐一体,同时激发体内潜能的体系。古印度人相信天与人的合一,瑜伽体式中把古老的技巧与合理的膳食相结合,妄图改善人们的道德与身体素质寻得长寿的奥秘。印度《奥义书》曾告诫世人:"一把剑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所以智者说:"解脱之道是艰巨的。"瑜伽法在传播过程中,融汇了信徒对身心改善的期许。鉴于东学西渐之风日盛,印度瑜伽的东传以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使我们把研究视角对准了古印度文明时期,在此我们对《薄伽梵歌》中关于瑜伽法的发展及其思想作一个初步的把握,以期探讨瑜伽法与古代印度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陕西汉中市为研究案例,通过网络日志采集市域范围内的自驾游出行信息,并采用数据挖掘方式对自驾游时空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来汉中市自驾游的出游时间集中在4月和10月,平均逗留时间为2.098天,日均访问节点个数为1.80个,以短途、短时观光出游为主,具有长时维度的季相模式和短时维度的周末模式;二、在区域自驾游空间结构方面,形成游憩点轴—闭环模式,表现为来汉中自驾游游客的客源地呈近域集中特征,游客来自西安市方向的特征显著,自驾旅游流线和路径以高等级道路为主骨架,来汉中市自驾游以西汉高速和G108为主体交通廊道,辐射周边国道和省道沿线;三、在内部自驾游空间结构方面,形成城景放射—互动模式,汉中市境内自驾游游客行为访问热点呈现高聚集特征,以汉中市区、南郑县城和勉县县城周边景区(点)为主,辐射带动围绕城市和景区近邻集群区域;四、结合旅游时空行为的发生机制,发现来汉中自驾旅游时空行为以时间规限、交通指向、设施贴近、营销刺激四大机制影响其形成和组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现代的高校教育过程当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其精神情操,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同时,在现代高校的教育体制下建立起相匹配的思政教育体系对于提升学生思政知识的学习兴趣,丰富其精神价值,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操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的建立不仅要符合现代高校实际教育的特点,还要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求,根据学校教育的特点,学生学习的特点来建立相应的思政教育机制,满足对学生实行高效率思政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正义论》是基于西方文化的背景提出来的,其理论不但充分反映了西方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义蕴,而且它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最不利者,提出了“满足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差别原则,这对于我国公正对待弱势群体并完善社会最低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审美现代性是一个抽象概念 ,它通过具体的文化实践来实现。因此 ,对审美现代性的考察必须落到实处 ,本文将通过对现代社会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的研究 ,透过文化实践的主体行为、社会机制和结构的复杂活动 ,将审美现代性置于一个文化社会学的背景中加以分析 ,以期揭示审美现代性的某些特征。一、艺术世界哈贝马斯在社会学意义上称之为文学公共领域的机制 ,在比较狭隘的美学意义上 ,可以称之为艺术世界或艺术共同体。艺术世界这个说法来自美国哲学家丹托 (ArthurC .Danto) ,他于 1 964年发表了颇有影响的论文《艺术世界》(Artworld)。通过…  相似文献   

19.
程琳 《现代交际》2012,(11):26-2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不断改革和开放,金融犯罪日渐增多,贷款诈骗罪就是近年来多发的一种犯罪.对于贷款诈骗罪我国《刑法》第1 93条对其做了相关规定.由此规定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对于单位实施贷款诈骗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座谈会纪要中对其做了相关的规定:“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对于这一点笔者存有疑义,通过严密的分析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通过对社会心态的研究框架的讨论,对社会心态进行了概念界定。本文认为,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总和。社会心态透过整个社会的流行、时尚、舆论和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感受、对未来的信心、社会动机、社会情绪等而得以表现;它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作用,通过社会认同、情绪感染、去个性化等机制,对社会行为者形成模糊的、潜在的和情绪性的影响。它来自社会个体心态的同质性,却不等同于个体心态的简单加总,而是新生成的、具有本身特质和功能的心理现象,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建构而形成的最为宏观的心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