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澳洲打开门户 ,倡导多元文化。华人在澳州的数目大增 ,现有 2 0万左右 ,华人的语言文化生活也开始丰富多彩。东亚文化成为澳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澳洲本迪戈发现的洪门会簿和其它资料入手 ,系统论述了华人秘密社会在澳洲传布发展的历史与特点。作者认为 ,洪门在澳传布发展分三个时期 :(一 ) 1851~ 1875年 ,是澳洲金矿发现 ,大批华工赴澳淘金 ,洪门在澳广泛传布时期 ;(二 ) 1875~ 190 0年 ,是澳洲排华运动不断升级 ,华工急剧减少 ,洪门在澳活动沉寂时期 ;(三 ) 190 1~ 192 1年 ,是澳洲洪门民族主义思想日益提高 ,社会政治活动高涨时期。澳洲洪门与其它海外洪门相比 ,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基本上未发生帮派间的械斗或堂斗 ;二是较早地走向统一并与当地社会相融合。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形象塑造是各民族国家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民族复兴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当代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既要尊重民族文化之根,也要重视在国民教育和大众文化中培育新的民族精神。民族形象的文化建构既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国家应付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挑战的一项有关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4.
陈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综述对海外华人移民问题探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探讨太平洋区域和欧洲华人移民发展变化以及移民类型、心态特点与其总趋向,并展望90年代海外华人移民的发展前景,必将有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与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5.
崔一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6,23(3):36-40
“北乡”是由解放前在东北的韩国人知识分子提出的乌托邦幻想,其基础是努力在东北寻求生路的生存意志。“北乡”意识产生于以日本的殖民统治为中心的中国、日本、韩国等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力量关系之中,于是韩国人的生存意志在日本的殖民语境中变形为一种乌托邦异国形象。 相似文献
6.
环境难民还是环境移民本——国内外环境移民称谓和定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人类行为导致的全球变暖将带来一些突然的或不可逆转的影响,其中包括由于干旱、洪涝、荒漠化以及海平面上升而出现的环境移民,这种由环境变化引起的人口迁移现象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然而,有关环境引发移民的许多问题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尤其在有关称谓和定义方面.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结合我国环境移民实践,就中外环境移民的称谓、定义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文章认为在研究环境与人口迁移问题时,应采用环境移民作为专业术语,弃用环境难民一词,同时应进一步细分环境移民的类别,同时注意区分环境移民、生态移民、灾害移民和工程移民. 相似文献
7.
《奥斯卡与露辛达》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彼得·凯里唯一探究澳大利亚信仰文化的小说。凯里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澳大利亚社会的信仰状况:澳洲土著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相遇和碰撞,并探讨了上帝遇上“梦幻时代”神灵时,信仰缘何成为文化冲突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9.
10.
“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教育活动已拉开帷幕。这一活动的启动意味着“粗俗、封闭、依赖”等将逐步荡涤直止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文明礼貌、道德高尚、敬业进取”等精神面貌和对外形象的日渐生成。新的世纪,黑龙江人应当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是文明、高尚,还是粗俗、蛮横,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基于此,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以“强素质,树形象”为中心议题,召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院内各主要学科的专家、学者就形象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做出了新的阐释,并提出了一些有创建的建设性意见。现摘登其中有代表性的若干篇,旨在引起各界对“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这一系统工程的高度重视,更期望就此规划和设计出充满地方魅力独具特色的现代黑龙江人形象。 相似文献
11.
异族、“他者”形象:战时中国文学的一种寻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大战是中华民族仅有的一次直接参与的世界性战争,它使我们民族直接置身于跟整个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境遇。战时中国文学中的异族、“他者”形象,作为中国作家战争中生命体验的一个侧面,表明中国文学有可能更开阔地在人类悲悯和人性拯救的高度上去拓展自身存在的时空。张爱玲、无名氏、夏衍、侣伦等人用自己对异族、“他者”形象的塑造,为中国文学如何从自己民族的传统出发去接纳人类普遍性价值,留下了久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德波,在其被誉为当代<资本论>的名著<景观社会>中,提出了景观时间这一概念,本文通过探讨景观时间与循环时间、不可逆时间、生产时间、消费时间、虚假循环时间等概念之间的关系,系统剖析了这一概念,并指出了它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台湾的特殊历史遭遇,造成了多元复杂的台湾文化,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台湾电影的书写方式.台湾电影中"日本书写"的演变,从早期的"抗日"主流影像,到1980年代后对于"殖民记忆"的多元叙述,直至近年来的带有"后殖民"色彩的暧昧想象,这种影像变迁折射出台湾社会的某些文化症侯.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政府形象管理:目标、难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的、公平的、高效的政府是政治民主化与传播数字化时代政府形象的必然要求.但是,转型时期舆论多元化、尖锐化,政治信任流失,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给政府形象管理带来很多难题.在网络时代,政府形象管理必须明确形象管理目标,突破形象管理中的"短板效应",提高形象传播能力,才能在形象管理上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与最初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是列宁东方革命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理论的创新,是东方落后民族与被压迫国家革命的纲领,是马克思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直接思想来源.中国共产党何时接受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传统的看法是1922年初远东劳动代表大会,中共代表团将其主要精神带回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本文以<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为证据,诠释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传入我国分为两个阶段,1921年初到1922年远东劳动代表大会前,列宁的新理论已经传入我国,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理论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作了最初的探索.1922年初到中共二大,中共对列宁的新理论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标志是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摆臂动作在跨栏跑中起着指挥全身联动的作用 ,摆臂技术的好坏关系到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与栏间跑衔接的效果 .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大量日占时期台湾殖民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对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总督府确立殖民教育方针的过程,殖民教育方针的内涵与实质,以及殖民教育方针实施对台湾人民的精神奴役所造成的历史及现实危害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从文化的视角揭露了殖民文化对殖民地人民的精神伤害和历史的歪曲. 相似文献
18.
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殖民地处境与日据台湾新文学的关系问题为分析对象,重点考察日据台湾社会的基本特质及殖民地政治、文化对被殖民者精神的压抑和渗透、对写作者身份的改变.一方面结合史实和殖民与后殖民理论,理清被殖民者身份改变的多重脉络;另一方面分析日据台湾文学和作家身份确认的复杂和困惑,同时探讨文学传承和文学身份问题在日据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9.
日本占领大连后,为进一步巩固其殖民统治,掠夺中国资源,旋即在大连设立海关。到日本投降,大连海关一共坚持了38年之久。大连海关是日本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特殊工具,其一切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与日本对东北乃至中国的侵略密不可分。深入研究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大连海关的历史脉络,特别是其特点和影响,对于今天我们认识历史问题及现代海关行政管理和港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亨利希.伯尔的《列车正点到达》中,既存在空间时间,也存在心理时间,这两种时间既尖锐地相悖,有悖反的张力,又惊人地统一,有极端的巧合。在这两种时间关系上,伯尔选择性地吸收了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又赋予它新的涵义,表达了他对二战的明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