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岸金融市场──中国走向国际金融市场的战略选择刘芳芹本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国际经贸、金融联系进一步紧密,国际金融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表现就是各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这说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谋求本国经济的迅速...  相似文献   

2.
“期货”是商品数额与交换条件均已标准化的远期合同。金融期货是以金融工具为交易对象的期货。本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国际金融领域中出现了由多重储备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率频频变动,金融市场日趋国际化等重大的变化与发展。形成了经济国际化要求与利率、汇率频繁波动混为一体的现象。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途径,金融期货应运而生。自1972年5月16日设在美国芝加哥商人交易所内,第一家经营外汇期货的国际货币市场(IMM)问世以来,金融期货已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从品种上看,已经有了专营外汇期货的所谓“货币期货”与专营各类债券、股票、商业票据和其他有价证券  相似文献   

3.
起步于1986年12月份,截止至1988年9月,东京TOM资金余额达3939亿美元。再加上香港(截止6月底总计4438亿美元)及新加坡(截止至6月底为2472亿美元)则超过1兆美元的欧洲市场。东京、香港、新加坡结成的三角地区形成了巨大的“金融三角”。亚洲金融市场已超越了纽约IBF市场的规模,并与欧洲的伦敦市场相匹敌。  相似文献   

4.
仲达明 《东西南北》2010,(10):26-26
目前,世界各国都注意到了房价平稳的重要性。同是欧洲国家,英国、西班牙等国的房价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有较大幅度上涨,危机后这些国家的房地产市场随着美国急剧下滑。相比之下,被赞为“房价十年不涨”的德国,则继续保持着平稳的态势。分析其缘由,独具特色的德国房地产制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离岸国际金融市场模式的选择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岸国际金融市场模式的选择与借鉴田毅一、离岸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及特征离岸国际金融市场又称欧洲货币市场,或称境外货币市场。它主要是指经营欧洲美元等境外货币借贷业务及其它各种交易的,并可以在金融、税制等方面享受一定优惠待遇的自由交易市场。这种市场的性质和...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是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逐渐融合。众所周知,国外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是相互影响的,然而这个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却很难被识别和量化。在“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和汇率:如何衡量国际金融传递”这篇论文中,三位作者迈克·埃尔曼(Michael Ehrmann)、马赛尔·弗拉  相似文献   

7.
汇率浮动和利率过高严重制约经济增长。这两个因素的根源都在于无序的全球化金融市场。因此,国家的财政政策、工资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形成一个稳定整体,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必须协调合作,引导而不是限制金融市场的期望,这样才能让金融市场为增进福利服务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五号公告”发布,允许投资者以人民币购汇方式通过合格的金融投资机构投资外国资本市场,QDII制度逐步推出。QDII制度的试行有为国内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多样化的风险组合以及提高资金投资安全等优点;同时QDII制度的“有序开放”对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融风险是指产生金融损失的不确定性。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导致金融国际化。在金融国际化进程中,各种类型的风险也随之渗透到各国金融业,增加了管理难度,威胁着各国金融业的稳定,严重者可引发金融危机。国际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其表现有哪些?本文试作一点简单介绍。连锁反应是国际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日益融入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关系的日益紧密,世界经济,特别是金融业的关联度正在加强。资本在各国之间的自由流动虽然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福利水…  相似文献   

10.
王东 《日本研究》2000,(2):39-44
从8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的经常收支的赤字不断扩大,美元的不安定性成了国际金融界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以美元为中心的美元本位制的国际通货体系开始动摇,出现了以美元、马克、日元为中心的三极通货体制的趋势。巴黎合意(1985年G5、1987年G7)之后,美国宏观经济上的不景气及美元的不安定性等不良因素的出现,使得其他先进国家对除美元以外的他国货币依然处于附属地位这一现状,表示大为不满。  其中德国马克在欧洲货币统一的进程中,事实上已经担当起欧洲区域内的基准通货的作用。相比之下日元的地位与日本的经济规模要低得多,其原因何…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市场伦理残缺所产生的金融危机乃至金融动荡引起了国际社会和监管部门对金融伦理的关注,金融伦理也因此日益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在把握金融伦理研究的脉络的同时,我们从金融市场的公平性理论、金融契约伦理、金融职业的德性伦理、金融的伦理风险理论以及金融监管伦理方面介绍了西方金融伦理研究的新动向,目的是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道德监管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的金融分散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目前 ,上述两个国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我们之所以关注中国和印度的金融分散化管理的经验 ,是因为存在着两个至关重要的理由 :其一 ,在金融分散化管理方面 ,两国之间的差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其二 ,两个国家都实施了相关的经济政策 ,并建立了有关的组织和机构。双方都正在推行旨在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改革 ,并制定了有关的激励政策 ,建立了分散化管理的金融机构 ,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是一个从苏联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后,英、美等西方国家已相继通过金融改革立法。中国在金融立法和监管中较为注重对西方发达国家法律制度的借鉴,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西方制度的本土适应是一个法律移植中应较为关注的问题。中国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金融政策选择要求我们要认真思量和妥善解决金融法律制度的移植和本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七、八十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金融自由化狂潮,不仅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给整个世界的经济和金融带来全新的变化。虽然各国经济学家对这种变化是福是祸尚无定论,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一变化的确实存在及其带来的无所不在的巨大影响。本文拟就日本金融市场自由化发生的背景、原因,金融市场自由化迄今为止的发展进程及其对日本社会经济产生的诸种影响等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一、日本金融市场自由化发生的背景——金融体制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金融体制的自由化,一是指金融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的风险监管:日本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虹 《日本研究》2009,(1):18-25
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的混乱仍在持续,无论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均呈自由落体式下跌,其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次贷危机形成的预期损失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恶化。因此,可以说危机将全球金融市场卷入了一个几乎无法解脱的困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的负面作用相互影响,使市场在不断恶化的局面下无法对风险重新定价。更令市场恐怖的是,这次世界性危机何时结束,至今仍无人能够做出明确的判断。本文仅就日本在此次危机中所承受的冲击,结合日本金融体系的特点,探讨金融风险监管的必要性。同时,针对证券化金融商品信用评级中的风险,强调完善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抵御金融风险的应急措施,而且是提高金融业附加价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日本金融国际化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金融垄断资本凭借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从事国际金融经营活动,拓展国外金融市场,获取金融垄断高额利润的过程,也是日本进行对外经济扩张的高级形式。它主要包括4项内容:金融机构的国际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日元的国际化和金融资本交易的国际化。这4个方面相互作用、互为推进,其中,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国际化起步最早,其后才是金融市场和日元的国  相似文献   

1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没有一个强大的金融支撑就没有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给辽宁省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东北区域金融的发展是实现东北振兴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外资银行现“羊群效应”近年来,沈阳金融市场体系有力地支持了沈阳振兴,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自2004年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沈阳金融业在多项领域内取得了长足进步,并逐渐成为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金融“核心”。金融中心地位初显。“十五”期间沈阳市银行机构已发展为17家,中国人民银…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在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中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即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大爆炸式灵活化改革战略和以西班牙与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边缘灵活化改革战略.欧洲大陆国家选择边缘灵活化改革战略的根源在于其保守主义的福利国家制度、英关大爆炸式改革的消极影响和这种改革方式的政治可行性等.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改革事实上采取的也是一种边缘灵活化发展路径.鉴于欧洲大陆国家的经验教训与我国的具体情况,应对我国今后的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即适当限制劳动力市场的边缘灵活化和实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安全性战略.  相似文献   

19.
就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既有制度安排而言,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由于主导制度框架的不足和可行操作路径的缺失,政府层面的制度培育面临较大障碍。纵观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历程,通过市场层面的制度塑造,即区域内银行跨境经营、债券市场合作、证券市场合作等市场路径,加强跨境货币合作,促进跨境资本市场运作,可以实现对区域内金融资源的整合效用,其中尤以银行跨境经营的效用最为显著。在此区域上,区域内各经济体可以通过支付结算、资金融通、金融服务等银行跨境业务受益于区域金融市场的繁荣,从而促进区域金融合作。以市场层面的制度塑造弥补政府层面制度培育的不足,是提升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制度化水平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金融市场的演进经历了从投资者“买者自负”到微观金融组织机构“卖者注意”的历程,伴随着商业实践的演变,最终引发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群体出现分化。非专业的金融投资者逐渐与消费者的身份发生融合,并最终嬗变为新的一类市场主体即金融消费者。基于微观金融组织机构的“经济人”理性选择,以及彰显于微观金融组织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社会分层现象,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内容复杂化的金融背景环境之下,应转变法律理念来对金融消费者予以倾斜保护,并建构体现实质公平主旨的金融法律制度规范。就我国目前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维权成本与维权收益二者间的严重失衡问题,以及基于金融消费者与微观金融组织机构博弈失利的结果表现而言,建构理性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成为应然选择。应建立投资分类保护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筑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横断化”法制,以实现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市场理性规则秩序的回应与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