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构建中国特色智库学,以推进对智库建设的特点、本质、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智库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科意识淡薄、学科定位模糊、学科知识不全,虽已基本具备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科标准,但目前尚处于前学科状态。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推进智库研究的学科化,加强对智库学的学科范畴、基本规律以及学科架构等智库学元理论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美国智库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治理多端主体中的重要角色,从纵向历史来看,美国智库的意识形态化契合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从横向视角来看,智库深度参与政治体系运作、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促进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积极进行对外意识形态渗透、搭建思想共识平台,以及借由"旋转门"机制,积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等,在意识形态治理中扮演着愈益积极的角色。尽管制度属性有本质差别,但美国智库深度嵌入国家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的举措,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专业化为趋势,政府主导建设特色智库方阵;以职业化为标准,营建智库人才成长和流动机制;以多样化为布局,多管齐下扩展智库的影响力;以专题化为突破,集中攻坚意识形态治理瓶颈。  相似文献   

3.
高校智库是现代智库的重要类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既是对我国现代智库建设国家战略的积极回应,也是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和内在要求。当前,我国高校智库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存在一些现实缺憾,对此高校应从明确目标定位、人才队伍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校智库建设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国家战略咨询机构,兰德公司的发展经验对中国智库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笔者对美国兰德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兰德公司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中国智库未来发展可以努力的方向:坚守自身独立性;坚持非营利性原则,拓宽资金筹措渠道;人才选拔注重多样性,重视人员流动;积极推广研究成果,扩大智库影响力;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强跨单位、跨地域甚至是跨国间的合作交流;立足中国国情,提升智库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智库朝气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合理的智库评价体系,有助于引导各类智库切实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智库内部治理、推动智库提质增效,进而形成内外兼修健全发展的中国智库生态圈,以高质量的智库产品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笔者通过梳理国内外智库评价实践动态与学术研究现状,归纳总结我国智库评价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成因,并指出它们可能给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带来的影响。由此建议:我国应基于中国经验、中国国情及智库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时代背景为依托,构建中国特色智库评价体系,促进我国智库体系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加强智库治理。笔者结合智库内外部治理,提出智库治理的结构模型及影响因素。智库治理包括对智库产品、单一智库以及智库竞争的治理,这三类治理相互影响、相互强化。智库治理问题的本源性因素在于智库产品具有政策导向性、不完全性、难以精确衡量性,而条件性因素在于智库产业环境欠佳、智库人力资源缺乏。可以认为,智库治理应当从内外部两方面入手,围绕建立完善的智库产品及智库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公正、公开的多元市场竞争与需求机制,依据相关法律政策,明确智库及智库从业人员的权利、责任、义务、处罚等事项,而培养智库专业人才则应采取多样性、综合性的治理措施。总之,中国智库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对智库本身及智库产业、市场的治理,才能真正实现为中国的发展蓝图而赋予中国智库的新要求、新任务,真正有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环境下智库网络影响力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论文构建了智库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由三个一级指标(智库网站建设、智库网络传播、智库新媒体)和七个二级指标组成.以《2015年中国智库报告》中高校、党政军、地方社科院和社会四类智库为样本,分析发现不同系统智库网络影响力差别较大,高校智库遥遥领先;党政军智库在网站影响力方面占优;社会智库则在新媒体影响力方面领先;地方社科院智库总体处于弱势地位.就此,文章提出智库应该注重网站建设、灵活运用新媒体、丰富网络参与形式、加强与媒体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智库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建设中,要明确心理学服务国家社会发展战略、心理学的社会治理和心理学的社会服务价值定位。要正视心理学智库建设中面临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困境。基于心理学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加大投入促进心理学科均衡全面发展、结对子帮扶助推跨学科综合人才培养、开展协作联动与打造心理学大数据库、加强心理学知识传播与科研成果转化四个方面开展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建设,提升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服务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和促进国民健康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新制度主义为智库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从新制度主义理论角度来看,当前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存在着理性选择导致主体利益冲突、权力的非对称分布导致组织与学科专业权力冲突、合法性机制引起多元文化碰撞等困境产生。要想突破这些困境应做到:其一,为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实现"管办分离"、畅通智库筹资渠道、提高财政独立性、明确角色定位、开展多元化研究等方面做好科学规划;其二,从建立政策分析市场机制、改革科研组织机制、改进智库成果的评价机制、完善成果转化与传播机制等方面入手实现创新;其三,从明确"新型智库"的建设理念、打造"高校品牌"等方面入手,塑造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要实现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目标,必须解决智库建设的定位、主体、内容、环境、机制等策略问题。在建设定位上,要处理好问题导向与学术导向、数量和质量、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关系;在建设主体上,要以专兼职研究人员、专业管理人才和优秀学生为主打造高校智库人才库;在建设内容上,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现实需求,坚持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对策研究和战略研究同行;在建设环境上,要积极搭建横向沟通、国际交流、成果发布平台,为智库发展营造良好生态;在建设机制上,要完善高校智库运行机制、资金管理机制、决策咨询机制和评价机制,以完善的机制推动高校智库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智库建设研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热门领域.为此,笔者谨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智库研究的发展态势,以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文章以1961年至2016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智库研究相关学术论文作为样本数据,通过文献计量学结合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智库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宏观分析.研究认为,由于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的推进工作,近年来中国智库研究在文献数量、期刊分布、研究群体、传播载体以及研究热点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和最新进展,反映了中国新型智库的发展脉络及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新型智库建设的高度重视,全国范围内的智库建设和智库研究发展极为迅速.鉴于在智库实践和智库理论研究方面涌现出来的迫切需求,笔者从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报纸论文、会议论文、学术专著等5种理论研究成果出发,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新型智库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服务和推动中国智库研究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智库产品质量是智库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对智库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是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手段,制定和实施智库产品质量标准有利于加强和完善质量管理、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并为科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构建智库产品质量标准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首先界定了智库产品,分析了智库产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内涵;其次采用文献调研、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方法明确了智库产品质量标准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遵循四大原则,构建了由环境、资源、过程、成果、影响效果等五要素组成的PRICE"蛛网式"智库产品质量标准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是整合现有资源,在智库机构整合上,设计整合准入评价指标,构建整合准入机制;在人才资源整合上,设计遴选标准,构建专家遴选机制;在网络资源整合上,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搭建智库联盟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谋求发展,辅助决策,纷纷"借脑"。"外脑"能够帮助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对地方政策进行评估和评议,防止失误。外脑发挥良好功用的必要条件是自身保持独立性,研究保持客观性,拥有现代化研究手段,研究结论要有创意和针对性。地方政府有必要借力掌握高端和前沿知识的专家队伍,多方扶持外脑发展,发挥外脑合作网络的作用,充分重视"土外脑",同时顺应时势,广泛寻觅"洋外脑"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在既有的体制机制下,地方高校学报需要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新型智库建设为地方高校学报的转型找到了聚焦的“着力点”。融入新型智库建设,在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转型,是地方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此,作为学报主办方的地方高校,应当准确理解与把握学报融入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栏目内容、读者群体、发行模式等方面进行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友好合作平台,智库合作在其间发挥着润滑剂和推进器的作用。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不可忽视的大国和中国最重要的邻邦之一。中印智库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是大势所趋。中印智库合作面临着重要历史机遇,双方友好往来历史悠久、人文交流迈向深入、智库高端人才集聚、权威意见需求迫切;与此同时,也需应对来自第三方力量和不确定因素冲击、制度化约束和独立性缺乏、国际影响力话语权较弱等带来的挑战。提出通过强化政治互信交流、着力培养智库国际影响力、共建共享学术平台及研究成果等发展对策,推动中印智库合作可持续发展,营造两国智库间的友好合作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