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部地区创新型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创新型城市群的概念和特征,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与制度创新、环境支撑和网络协同创新等六大方面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比分析了中部地区四大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经济收敛模型对武汉城市圈1999~2010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用人均经济变量的变异系数变化得出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存在δ-收敛;利用面板数据分析得出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是存在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在2.2%~3.3%之间。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城市圈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时相关研究继续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技能和技术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及外资参与等指标评价了武汉城市圈的投资环境.并从调整产业结构、编制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和健全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改善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制度变迁中的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和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制度变迁的进程中,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发展模式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赋予武汉城市圈新的发展内涵.只有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积极选择新的发展路径,探索一条既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才能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后发优势,快速提升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带动中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竞争力评价问题,首先从产业投入、产业产出、产业市场绩效和产业技术水平四个方面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食品饮料、医药化工和机械电子等武汉城市圈主要产业为例,对武汉城市圈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句勒出了武汉城市圈产业竞争力现状.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产业融合与布局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融合与布局一体化是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因素.武汉城市圈要完成"两型社会"建设的重任,圈内产业整合的原则与方向要有重大转变,并须以政策机制为先导推进内产业融合与布局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喻昊 《统计与决策》2006,(14):64-66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贫困问题在"西部大开发"热潮映衬下显得尤其突出.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名前10位的省区市中,东部8个,西部2个,却没有中部省份上榜.中部地区城市贫困原因主要有权利贫困和政策的缺陷,这些贫困的成因很可能对中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阐述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武汉城市圈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为发展武汉城市圈物流业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武汉城市圈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缘经济关系的内涵,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欧氏距离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个地缘经济关系测度体系,进而对武汉城市圈1 8城市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测度,并根据实证测度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实证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上地缘经济关系互补性强于竞争性,但个体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不同城市要根据各自地缘关系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以促使武汉城市圈更加协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之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对中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等方面的分析,就后WTO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天时(政策契机)、地利(地域优势)、人和(人力资源)的相互协调、合理整合,从而有力地助推中部崛起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构建城市流通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9个市流通力进行实证比较,认为影响流通力的主要因素有规模因子、贸易因子及信息因子,并以因子分析结果为基础构造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武汉城市圈9个市流通力综合排名。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经济联系强度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工具,建立城市圈内部经济联系的分析框架,对1994-2004年间武汉城市圈内部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动态分析,指出武汉城市圈在2002年被作为一项政策提出后,对城市圈内部的经济联系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圈内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企业规模与效益不断提高,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不断增强,并提出未来提升武汉城市圈内部经济联系强度的重点应该放在扩大圈内工业企业规模上。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武汉城市圈经济现状的基础上,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和交通格局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定量测度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特征;从而提出"亚圈层多核联动"这一推进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新模式,并就新模式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1—2019年湖北省79个县域的数据为样本,以双重差分法(DID)为工具,分析武汉城市圈扩容对新进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更换结果变量和安慰剂检验的方式对上述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扩容对促进新进县域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并且对贫困县经济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非贫困县经济的促进作用;贫困县在加入武汉城市圈后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源,积极的效果更加明显。为此,城市圈的扩容要在产业空间优化布局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城市间的不同功能,形成城市间的优势互补,缓解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个针对事件分析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和paneldata数据对中部崛起效应进行检验,发现中部崛起效应已经显现。本文还对中部崛起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部主要城市投资环境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投资环境是指围绕着投资主体并足以影响或制约投资动机、投资决策、投资行为和投资绩效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若干个相互影响及制约的子系统构成。既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也包括政治、经济、人口素质、政策环境等软环境。投资环境评价的  相似文献   

17.
江西与中部省份发展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道宾 《统计研究》2003,20(6):12-6
In a common sense, a transforming proces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process of the economicdevelopment. Firstly, this thesis reviews the past and the current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central China after the PRC was established. Secondly, The thesis deeply analyses the reasons that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lays behind the others in the central China in six aspects assystem, investment, level of opening-up, and so on. Finally, after realizing Jiangxi's present situation andus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reas for reference,we pose six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focus on accelerting to deyelop economy and upgrade industrialstructure of Jiangxi Province.  相似文献   

18.
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为评价对象,首先给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到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均水平,与东部省份有明显差距,与东北地区平均水平相当,略高于西部省份等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如投资、消费及产业结构、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及技术的分析、制度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并通过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前后对比揭示这一动力的变化,为中部地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然 《统计与决策》2013,(1):99-101
文章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中部五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软化情况,并与全国的整体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部五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软化度差异较大,有的高于全国整体水平,有的则低于这一水平;但是如果只考虑现代服务业的投入,中部五省则全都远低于全国整体水平,其中尤以河南省为甚.因此,中部地区应该重点提高现代服务业在农业生产投入结构中的比重,并以此推动本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