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因和外因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原因的重要原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这个原理,围绕着什么是内因和外因,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能否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否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热的讨论。有的同志不从事物的运动形式,而从事物的静止状态的结构来区分内和外,不从矛盾的交互作用来理解内因,而是孤立地把矛盾的这一方当作另一方的外,把另一方当作这一方的外。如在社会历史领域,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看作是外因。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互相看作是外因。从这一前提出发,有的同志提出了外因也是根据,外因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按照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就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把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都看作是形而上学的外因决定论。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问题呢?我认为必须弄清内因和外因概念的由来,明确内因和外因概念的涵义,确定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就这 相似文献
2.
研究科学史的目的不仅是要对科学过去的发展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符合实际的理解和解释,并且期望能够对现在以至未来的科学得到更迅速、更健全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科学史的研究不应停留在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证上,而是应该深入研究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这就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科学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说的人才,是指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推动人类进步做了某种贡献的人。人才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智力较高、有创新能力;二是能满足社会需要,为人类做出贡献。要回答人才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就必需全面地考查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影响,即综合考查人才成长的内因和外因。一、内因是人才成长的根据人才成长的内因,就是人才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性。它引起人才成长的“自己运动”,决定人才成长的规律性和本质,是人才成长的根据。这些内在根据,除了先天的生理方面的条件外,我认为主要的就是王梓坤同志在《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中所概括提出的德、识、才、学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4.
再论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外哲学史上 ,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可概括为四种不同观点。列宁和毛泽东都十分强调内因的作用 ,因此常被视为“内因决定论”者。“内因决定论”对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并不是最完善准确的概括和表述。“内外因力量对比论”才更完善和准确。其内容有七个要点 ,与“内因决定论”的根本不同在于 :内因和外因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其作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力量大的一方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我们经常碰到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事物发展中的内因和外因的问题。比如,在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时候,应该怎样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国家支援之间的关系?在对待个人进步的问题上,应该怎样正确处理自觉革命和党的教育、同志们的帮助之间的关系?想问题、做工作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6.
关于內因和外因的辯証关系問題,毛主席在《矛盾論》中作了非常深刻的論述,正确认識这个问题,对于指导实际工作有重要意义。什么是内因?內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毛主席告訴我們:“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8.
一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問題是全部心理学的一个根本問題。在分别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门的教育心理学、年龄心理学、劳动心理学等领域里,这个問題的重要性尤其显著。要正确地解决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必须同时从两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第一,必须坚决地、彻底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原理,特别是以毛主席的《实践論》、《矛盾論》为指导思想,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二,必须更多地在幼儿园、中小学现场和工厂现场等开展关于儿童和青年的心理发展的科学研究,以坚实的科学事实来帮助这个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上,存在着一种片面强调内因而忽视外因在辯证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偏向。这种理论上的片面性,在实践中曾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现在,我们要清除极左路线的流毒,促进四化建设的发展,就不能不弄清外因在辩证法中的作用和地位,正确把握内因同外因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劳动积极性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和鼓励职工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奋发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试用期望机率理论探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科学途径。(一)期望机率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他的著作《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该书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外因究竟怎样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由《争鸣》一九八二年第二期节录发表。 毛泽东同志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矛盾性包括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斗争性说的是对立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同一性说的是矛盾双方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以及一致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是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要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工农联盟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工农联盟理论的继承,是构建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的“外因”,这个“外因”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这个“内因”起作用的,而对中国工农及其相互关系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为构建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提供了理论前导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问题,大家立刻都会想到《矛盾论》中的一个著名论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但是,有的同志对此却提出了疑义。他们认为,外因不仅是发展的条件,也是发展的根据;内因和外因可以互相转化,并无绝对的根据和条件之分;外因也不一定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可以直接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作用;坚持“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必然会导致唯心论和悲观论,等等。这就尖锐地提出了一个问题:《矛盾论》的论断究竟对不对?这不仅是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应当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可是,十年动乱期间,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打着“辩证法”的招牌,到处招谣撞骗,胡作非为,败坏了辩证法的声誉,在一部分人当中造成了思想混乱,似乎一讲辩证法就没有真理的标准,而正误真假全可以由人们主观认定了。这样就涉及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什么是辩证法,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蔡英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1)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种表现形式,不是两类不同的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是作为必然性存在和起作用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主观辩证法是指思维的辩证运动或辩证的思维,是被思维自觉认识和运用的客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尹保云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7-75
内因-外因的分析模式把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文化看作是封闭的系统,把传统和现代对立起来,并把西方的现代化解释为内源性的。任何一个传统社会所内生的现代性因素的作用有限,不可能带来社会形态的现代化转变;西方的现代社会不是在中世纪封建社会的母体内孕育出的,而是来自于一个世界范围尤其是从中国聚集与融合现代性因素的过程。由于西方在世界范围内聚集了重要的现代性并融合成新的社会形态,迟发展国家的现代化难免表现为向西方国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重点和一般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是重点还是一般,这是客观实际,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能随意改变它,颠倒它.所以,保证重点,照顾一般,这是革命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正象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所说:"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来,重点和一般的关系,也就是"纲"和"目"的关系,只有"纲"举,才有"目"张.因此,抓住重点,保证重点,就是我们革命工作的首要任务,在 相似文献
19.
20.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只要在机械运动中得到证明,那末它在高级运动形式中就容易被证明了。高中政治课统编教材《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用机械运动来说明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原因的基本观点,是恰当的。但《常识》的具体说明却有不够科学的地方。《常识》写道:“根据牛顿的惯性定律,物体机械运动状态的改变是一定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在这里,外力的推动作用似乎成了第一位的原因。其实不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F/m)。这就是说,物体机械运动的变化,固然和作用于该物体的外力的大小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