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宣布了我国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确定了为实现这个宏伟的战略目标所要解决的战略重点,提出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在经济工作中特别要注意解决的四个重要原则问题。本文只谈学习其中一个原则,即“关于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村落建设中应当遵循哪些生态经济学原则?这是村落生态经济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它也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 笔备认为,村落生态经济建设应遵循的最基本的生态经济原则有五条,那就是:维持生态平衡、讲究经济效益、注重社会效益、舒适性和优美性原则。这五条原则不仅是村落生态经济系统的建构和调控中要遵守的,而且是其他聚落生态经济系统的建构与调控  相似文献   

3.
诚实信用应当而且能够成为民事诉讼法律原则。诚实信用作为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律中的确立有利于发现案件真相、解决纠纷,实现诉讼公正和民事诉讼经济与效益的要求,保证民事法律体系的统一,也为理解法律规定准则和解释法律提供了依据。传统道德与目前的诚信建设、学者的理论研究以及现行法律对诚实信用的制度表达,为诚实信用作为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律中确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时,注意处理了三个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建设方针的适宜;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经过三年努力,取得了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协同正义是指同一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的协同。罗尔斯正义第一原则要解决的是政治上的权力与自由方面的问题,一定意义上契合了同一性正义原则;第二原则要解决的是社会与经济方面的问题,一定意义上契合了差异性正义原则。很明显,罗尔斯没有注意到正义应当包括同一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再者他在安排正义两原则的顺序时,认为正义第一原则要优先于第二原则,某种意义上就是先把政治上的事务解决了,再来解决社会经济事务,显然存在失误。  相似文献   

6.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这是目前为我国绝大多数环境法学者所承认的。有关报刊杂志刊载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本文仅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谈谈在环境法中将两者协调发展作为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应当承认,在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一面。这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落后,我们无法做到在生产过程中将所有的自然资源都转化为产品,工业企业生产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很严重,工业“三废”排放量十分惊人。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公布的《一九八五年环境统计公报<一>》,1985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257亿吨,处理率为22%;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达44885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过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长期任总理职,为新中国铁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认为,铁路是先行部门,对经济建设、巩固国防、改善人民生活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举足重轻。在指导铁路建设时,周恩来提出了三项原则:既加大投资,又不操之过急;各级政府、各部门都要支持铁路建设;铁路要与其它交通运输部门协调发展。周恩来还亲自参与解决铁路重大问题.如恢复旧线,大力建设新线;排除“文革”干扰,确保行车安全;加强铁路的集中统一管理,严守规章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刘光杰教授是一位长期潜心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建设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适应本国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逐渐发展的情况,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另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制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矛盾,确定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概论》前言第一页,该书以下简称《概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中国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为了解决根据地军需民用的困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不仅明确论述了围绕革命战争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且还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原则。到了延安时期,他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总结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经验,进一步论述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详细阐述了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对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经济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并存的两种伦理道德体系在道德原则上是尖锐对立的。要解决这一矛盾,在道德建设领域应坚持和发扬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两大共同原则,在经济建设领域,则有赖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成长、壮大和信息化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与认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意义在于全面缩小城乡差别,尤其是二次分配差别;从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公共服务、新社会保障和新精神风貌六个方面分析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论述了政府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三项主要职能:规划指导、财政资助和技术服务;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原则:园地制宜原则、讲究实效原则、官民结合原则和节约资源原则。最后指出了新农村建设不能完全替代农业问题的解决,建议继续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的各项投入,确保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和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健康推进。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管理原则 党的十二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使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在全部经济工作中特别需要解决的重要原则问题之一,就是关于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问题。这条原则,是我国建国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计划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理论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管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刘光杰教授是一位长期潜心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建设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适应本国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逐渐发展的情况,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另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制定存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矛盾,确定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概论》前言第一页,该书以下简称《概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性。但一些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为人们所公认的会计原则,往往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歪曲或忽略,削弱了会计工作的质量。为了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使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仅就以下两个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心问题。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中国农民问题及其解决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认为农民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他消除制度阻隔,为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体制支撑;他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小城镇经济的发展,解决广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就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提出建立区域性小城镇债券市场的新思路。对区域性小城镇市政债券发行的可行性作了大量的分析,对建立区域性小城镇债券市场的基本原则、小城镇市政债券的风险控制和发行标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主要是: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人民的利益服务。民主原则。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尊重、相信和依靠群众,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和方法解决思想问题。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说事实,讲真话,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的原则。经济是基础,思想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力求渗透和贯穿其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核心问题是人心,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提高思想认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教育同关心群众物质利益的关系,增强思想工作的有效性。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政治工作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论述孙中山规划中国“建设之革命”,提出规模宏大的实业计划;中国实业建设分两路进行,而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为主体的实现中国工业化道路;实业建设与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利用外资的具体形式和应把握的原则;向读者展示了孙中山利用外资开发建设新中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这是目前为我国绝大多数环境法学者所承认的。有关报刊杂志刊载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本文仅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谈谈在环境法中将两者协调发展作为基本原则的必要性。应当承认,在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一面。这是因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党和国家不仅把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与政策,而且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国家着重从经济上采取措施,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如设立各项专款和定额补助,扶持民族地方发展经济建设事业,仅1979年就多达800多亿元,在投资贷款、税收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实行优惠。建国以来,基建投资累计1000多亿元,对民族贫困地区乡镇企业和农牧民在一定时期内减免税收;在紧缺生产资料和日用品的分配上,对少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