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文广 《社科纵横》2006,21(8):47-4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才能够确保乡镇政府不会有吞噬建设资金的机会主义行为。财政压力引起乡镇政府管理体制变迁,解决乡镇财政利益相对独立和上级政府管制之间的矛盾,既要满足乡镇政府的财政利益,又要加强对乡镇政府的财政约束。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从财政视角看,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在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中,乡镇人民政府作为直接面向农村的政府机构,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强化社会管理、发展经济、公共服务和基层建设职能,但又面对职能界定不明晰、财政资金入不敷出、干部队伍结构与农村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和机构编制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在深化改革中,如何正确定位、转变职能、服务农民群众,成为乡镇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同时务必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实名管理机制,严格控编,规范管理,完善考核。  相似文献   

3.
李平  胡海 《太平洋学报》2009,(12):47-56
公共服务是政府最基本、最经常的职能之一,体现了政府治理的核心内容。闽粤边界农村远离省会中心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在新农村建设中容易形成被忽视的断层,乡镇政府职能如何定位等问题相对突出。本文以闽粤边界的永定县、大埔县、诏安县和饶平县四地为对象,对其新农村建设、乡镇政府职能以及公共服务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乡镇政府职能重点定位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及建立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建康 《社科纵横》2007,22(11):39-41
在新时期,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当前税费改革为契机,以构建"以农为本"服务型基层政府为目标,以民主观念的培育、执政理念的转变和民主治理型体制的构建为前提,以干部人事任命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推进乡镇有限自治和构建"中型政府"为手段,以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为保证,切实实现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刘建军 《创新》2011,5(6):20-23,126,127
在我国,乡镇政权担负着指导村民自治和协调纠纷的重要功能。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使乡镇政权失去了以往支配农村社会的行政权力和财政能力,乡镇政权权威弱化。重塑乡镇政权权威需要理顺县乡政府、乡镇政权与村委会、村支部的关系,加强乡镇干部行政能力建设和政府间合作,做好村民自治的指导监督实施,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渠道,积极协调化解农村社会纠纷。  相似文献   

6.
谢伟 《探求》2010,(2):36-41
我国乡镇政府工作和乡镇政府职能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因此,提出乡镇政府职能要由全能的"无限责任政府"转变为"有限责任政府"、要由忙于应付的"任务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政府"、要由错位的"权责脱节型政府"转变为"权责对等型政府"的转换路径,并从行政体制改革、组织设置、队伍建设、财政改革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转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其中,乡镇机构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新形势下,我国乡镇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服务职能的严重缺失。因此,当前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是,彻底改变伴生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乡镇政府机构,专门设置合理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机构,并强化其公共服务职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乡村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强镇扩权:浙江省近年来小城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现行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成为制约小城镇发展的制度瓶颈。改革乡镇政府体制,加快小城镇发展,已经成为学界和政界的共识。在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市场化改革"先行一步"的浙江省,近年来因地制宜地实施了以增强重点镇(中心镇)权能为中心的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于近期全面推开了以"强镇扩权(中心镇培育工程)"为内容的小城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这一改革给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推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乡镇是我国纵向权力结构的最基础部分,在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构建乡村治理的新格局,不仅牵涉乡村基层社区的体制安排,尤其与中央和地方关系相关联。乡域自治理想样本能否真正实现,最终取决于政府间宪政性的地方自治分权改革。我国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实行村民自治;第二步,充实完善村民自治,逐步实行乡镇社区自治;第三步,巩固提高乡镇社区自治,最终实行乡镇地方自治。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6):52-60
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府,直接与农村、农民相联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承担着各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乡镇政府在推动这一进程中还存着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乡镇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乡镇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背景、内容、内外部原因入手,找出适合其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试论乡镇政府的职能转换与机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明忠 《探求》2000,(2):43-45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从集体所有制为主转向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的市场化速度在不断加快。但农村的一级基层政府──乡镇政府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政府机构模式和管理方式还没有改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对乡镇政府的职能转换与机构改革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乡镇政府当前面临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现代化等新课题的外在压力和自身臃肿,经费不足,体制不顺,管理效率低下的内在压力。自身改革不到位使政府…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本质上是要在农村实现善治.调查表明,实现农村的善治是有效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保证,其基本途径在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建设和培养新型农民.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实现善治,要实现政府转型,要加强政府的合法性建设,提高农民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认同程度;加强透明政府建设,增加政府农村工作的透明度;加强责任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农村工作的责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农村工作的法治意识;加强政府回应性建设,使政府及时对农民的需求做出有效反应;加强效能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农村事务管理的效率.从农民的角度而言,则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备现代心理特征的新型农民.做到这一点,需要农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改革是我国整体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约束条件和发展战略、农村经济制度、微观主体行为选择、经济发展绩效的依次影响关系,构建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分析框架。该框架阐释了我国农村经济改革40年的内在逻辑,强调农村经济改革经历了"粮食增产主导"和"农民增收主导"两个阶段,且制度变革的核心是推动政府-市场关系调整,主线是放松政府管制、激发市场活力并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现阶段我国经济从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经济随即开始步入城乡融合主导阶段,这内生地需要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且在政府-市场关系持续调整时需要关注政府间、市场间的结构特征,由此可引申出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6,(7):55-58
作为国家最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是农村法治发展的主导者,其主导法治之难不仅在于立法的缺陷与执法的尴尬,更在于要在一个有着浓厚伦理文化传统的特定地域植入现代法治化治理机制,改变沿袭了几千年的乡村治理传统。基层政府主导农村法治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基层法治生态不健康,政府行政的法治化程度偏低;基层政府行政的法律权威面临多重挑战;基层政府行政与村民自治的冲突长期存在;基层干部的行政理念尚未完成法治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吴业苗 《阅江学刊》2011,3(5):71-77
乡镇政府是农村社会的"法人行动者",尽管它的组织形式一度为人民公社,其职能也曾表现为政治统治型和经济发展型,但它始终在农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乡镇政府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要组织者,应该凸显公共服务型和治理型的功能。如此,为实现其与角色对称的功能,乡镇政府可以通过明确重点服务域、确立决策权威、增加服务资金投入等践行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吴艳 《社科纵横》2012,(3):36-37
中国进行的历次乡镇机构改革都难以逃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之中,为了解开让乡镇处于怪圈之迷,本文以民族行政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宗法"、"官本位"观念,"集权"观念,"人治"观念,"封闭保守"观念的民族行政文化对农业税取消之后民族地区乡镇机构改革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以便从中找到阻碍乡镇机构改革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对乡镇机构进行改革,从而实现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7.
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标准体系建设,对于加强地方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标准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职能导向标准、价值标准、效益标准、公平标准和公众满意度标准。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原则、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原则、独立性与差异性原则和成本与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18.
乡镇政府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其向上承载着庞大的国家机构体系,向下则连接着九亿之众的广大农村社会.乡镇在客观上担负着调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职能,它以独特的方式调处、化解形形色色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乡镇纠纷解决机制,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乡镇却面临着社会与自身的双重转型,并深深地陷入转型期的不适与痛楚之中,这种境况严重制约了乡镇调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职能的发挥.因此,乡镇需要通过制度与机制的创新,从而获得与其职能相匹配的调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但云聪 《创新》2008,2(2):45-47
我国政府改革从过去的减人、减事、机构精简的行政职能调整已经开始扩展到"减少层级"的行政改革。其中市县关系不和谐、政府层级过多、县域经济不断发展等因素都是层级改革的主要原因,而要解决种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开展政府层级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20.
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发挥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维护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本文在简述国内外学者有关乡村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维护农民主体地位的保障作用,进而论述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性,提出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的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