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郁离子》的作者刘基,虽然是明朝开国元勋,但作为一个作家,他应属于元代末期,因为他的主要作品都写于元末。《郁离子》是一部以寓言故事为主的散文集。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政治教化光明的意思。郁离子,是作者假托的人物。作者借郁离子之口,发表了对政治、教化、世态、人情等的看法。《郁离子》全集18章195篇。无论在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上,《郁离子》都取得相当成就。正象他的门生徐一夔在  相似文献   

2.
刘基的政治寓言集《郁离子》,“其言评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诚、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概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内容非常博杂,“阐天地之隐,发物理之微,究人事之变”,有关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内容几乎都涉及到了。我们在仔细考察刘基所论之后,将《郁离子》的内容大致归为五类。对其表现方法做了初步探讨,发现刘基的寓言创作确立了整体性的意识——巨作意识,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刘基的寓言创作才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中国乃至世界寓言文学之林,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郁离子》是继柳宗元使寓言取得文学独立地位以来我国的第一部集大成之作。在这部寓言集中,刘基不仅阐明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伦理、道德等观点,还表现了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本文试对他的寓言文学的审美特征,作些探讨。一、鲜明的主体意识——个性美在文学创作上,刘基主张要“裨于世教”,反对清虚浮靡,强调文学和政治道德的互利关系。因  相似文献   

4.
刘基其人,家喻户晓。提到他,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烧饼歌》、《推背图》,把他看成知过去、哓未来的神秘人物。事实上,把刘基视为一个知天卜命者实在是一个大误会,应把他看作元末明初卓越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坛宗主。他的重要著作《郁离子》,就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然而,这部重要著作,至今仍未被人重视而作较深入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相似文献   

5.
刘基《郁离子》的创作,在取材、构思、立意诸方面,对古代的寓言、重言、卮言皆有借鉴,但毕竟不是同一水平的回归复显。它已融进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上了时代烙印,富有创新意识,为寓言艺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郁离子》(下简称《郁》)的作者是明代开国功臣刘基。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人。读书期间就表现得才识过人、卓荦不凡。二十岁参加元朝科举考试,登进士第,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浙江儒学副提举。在官场中因受压抑和排挤,旋弃官归隐。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又因反对招安方国珍,而弃官还青田。至正二十年,应朱元璋征召出山。他向朱元璋“敷陈王道”,出谋划策,深为朱倚重,尝称其为“吾子房也。”明初主要典章制度,大都是他和宋濂  相似文献   

7.
王馨一先生《刘伯温年谱》据《元史·石抹宜孙传》及《诚意伯刘公行状》,定刘基于“至正十七年,为行枢密院经历,与行院判石末宜孙守处州。寇平,弃官,与义从者归青田山中”。后之论者遂认为《郁离子》是在至正十七年到二十年三月刘基应朱元璋召出山这三年中写成的。按,《石抹宜孙传》及《刘基行状》,乃至《神道碑》和《明史》本传,于弃官时间均无明白交代,而至正十七年冬,刘基尚有《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之作,表明其时并未离开处州。《明史》本传称:“行  相似文献   

8.
《郁离子》是一部寓言、故事兼议论的杂文集。它的作者刘基(1310—1375)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兼文坛宗主。刘基在元代至顺四年(1333)二十三岁时举进士,先后任过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等职。至正十七年(1357)冬,因受到执政者压抑,愤而弃官归隐浙江青田老家。两年多后,应朱元璋征召,从此在朱元璋军中“委心听命”,“运筹帷幄”(罗汝敬《覆瓿集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传统文体,“连珠”源远流长且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新的特色。刘基68篇《拟连珠》不仅在其诗文集中别具一格,即便在整个元明时期,也是以其匠心独运、风格清奇,因而在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上与南北朝之后骈文化的连珠体区别开来。这组《拟连珠》集中阐述了举贤授能、人君之德、古今治乱、立身处世等方面的思想,后来的《郁离子》对此又有深入阐发。它体现了刘基秉持的儒家诗教观,认为作文的目的在于明道以厉行,学以致用。刘基使连环珠体复归其最初的谏诤和讽兴教化的功能,以古朴晓畅之语出之,深刻彰显了他深沉的文化复古主义者情怀和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郁离子》是刘基著作中兼有文学、历史等价值的最重要的一部书。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幼颖异”,元朝至顺年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为台丞所阻,再投劾归”。他“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时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刘基生当元末,政治黑暗,经济萧条,兵害频生,天灾不断,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趋激化,人民生活陷于绝境。至正八年(1348),世以浮海贩盐为业的黄岩人方周珍率众数千  相似文献   

11.
《郁离子》上承先秦寓言先风并发展创新,在艺术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取得很大成就。本文试从比喻手法的运用看刘基《郁离子》这部寓言文学作品集的艺术特色。言难直陈曲以为喻寓言是具有较深刻寓意的虚构的小故事,用以表达某种训示。它是采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说理的,可以说,寓言是比喻的文学,没有比喻便没有寓言。比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寓言正是仰仗于此才构建起来。在下面的论述中,我们不把比喻仅仅作为一种修辞格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  相似文献   

12.
被明王朝追溢为“太师文成公”的刘基(字伯温),一生充满神奇色彩,曾给后人留下出神入化的口碑形象。笔者早在孩提时,即对刘伯温的行世事迹略有所闻,进入大学就读历史系后,虽说增添充实了一些内容,但终究仍未超出刘基作为军事一政治谋略家的既定形象。直到新近捧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周群博士的新著《刘基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笔者才充分了解了刘基的生平与思想。作为第一部叙述刘基生平并评析其思想的学术专著,《刘基评传》的出版有助于人们更加完整全面地认识刘基这位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寓言文角度对刘基政治寓言故事集《郁离子》进行爬梳,旨在说明刘基寓言与先秦寓言的传承和发展关系。这种传承表现在:1思想内容方面承继了先秦寓言的政治性和伦理性。2.在艺术特点和形式上一如先秦寓言善抓类型特征和善用比喻等文学手法;这种发展和创新又表现在:1更加强调寓言的本体性。2更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3.雄辩性和更丰富的情感性。  相似文献   

14.
(一)从“盍去诸”说起一九七九年高考时,有道语文题是要求考生把《赵人患鼠》(刘基(《郁离子》)中的“盍去诸”译成现代汉语。这一下把不少考生都难住了。其实,这道题并不算太难,但由于多数人不知其中“明三暗五”的这个奥秘,因而一筹莫展。“盍去诸”看去是三个字,但因其中的“盍”与“诸”都是“合音兼义词”(简称“合音词”或“兼词”),所以实际上等于五个字。“盍”是“何不”的合音词,“诸”是“之乎”的合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主要是就探求治道而言的,其核心内容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天人”、“古今”两个方面建立起自己的政治思想体系。司马迁继承了孔子著《春秋》以道义的传统,通过撰史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满当时政治思想领域中的各种政治理论;并与历史上寻求治道者相区别,提出自已的卓越见解。  相似文献   

16.
去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我国古代一部出色的政治寓言故事集——《郁离子》(明、刘基撰)点校出版了,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经过点校者的一番校勘整理、补苴罅漏之后,使人感到它好读了,容易见到庐山真面目了。我们广大读者应该感谢点校者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论苏舜钦诗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苏舜钦诗歌的艺术特色胡问涛,罗琴作为一个积极从事政治革新和诗文革新的文学家,北宋的苏舜钦有自己的文学思想和创作主张。关于文与道的关系,他在《上孙冲谏议书》中认为文是道德之“表”:“文者,表而已矣。”《上三司副使段公书》又说:“尝谓人之所以为人者,言...  相似文献   

18.
盘点孝心     
“百敬孝为先”。古代先贤把“孝”视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古代育人的代表作《弟子规》的核心主张。就是强调“孝亲敬师”。“孝”成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无数海外游子不远万里回祖国大陆寻根祭祖,就是循着“孝”这条主脉而来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一年一度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自己的孝心,对“孝”做一番自我拷问。  相似文献   

19.
古代,“学在官府”,史书都由史官写成。相传孔子根据鲁史记《春秋》修成我国第一部历史著作《春秋》,实开私家撰修史书的先河。对我国后来史书分官修和私撰两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孔子修《春秋》目的在于通过对春秋历史事件的评判来阐述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张。司马迁曾指出:“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  相似文献   

20.
从《通典·食货典》看杜佑富国安民的经济思想徐大英杜佑编撰的《通典》,详细记述了历代与治国密切相关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典制法令,各种评论,以及作者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文集奏疏之有稗得失者,每事以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