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伴侣(A版)》2013,(6):45
有一位登山者一直想要登上世界某高峰。经过多年的准备后,他独自开始了攀登。夜幕降临,月亮和星星被云层遮住,登山者什么都看不见。就在离山顶只剩几米的地方,他脚下踩滑,快速地往下坠落。危急时刻,系在腰间的绳子拉住了他,他整个人被吊在半空中。在这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求助无门的境况中,登山者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只好大声呼叫":上帝啊!救救我!"出人意料地,天上有个低沉的声音响起:"你要我做什  相似文献   

2.
作为登山者,征服每一座山峰是他们最大的梦想。有两位登山者,却做出了不同寻常的选择,让人感到温暖。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19日,他发了最后一条微博,一条"在火车站退不了票"的普通微博,却得到了6434条评论。评论里最多的,是一盏盏红蜡烛。那是他留给人们最后的文字印记。是的,他不回来了,永远留在了他挚爱的皑皑雪峰中。"攀登就是他生命的全部"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严冬冬成了自由登山者,他找到了一生的爱好。曾因付不起房租,严冬冬在学校顶楼搭帐篷过夜。后来在清华大学西门附近租了间平房,不到5平方米,单人床占了大半空间,冬天屋里没暖气。兼职翻译,是他登山的经济来源。他一天最多能翻译20个小时、27000字。挨饿习以为常,他有时会翻箱倒柜地找硬  相似文献   

4.
《金色年华》2014,(11):58-60
对于一些人来说,蓝天是用来仰望的,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蓝天却是用来俯瞰的。如今,许多玩家开始热衷于一种新鲜刺激的运动——滑翔伞。滑翔伞源于阿尔卑斯山登山者的突发奇想。1984年,它还只是流行于少数登山者之间的冒险行动,直到法国登山家路易·菲龙使用改良后的方块伞,成功飞下勃朗峰。  相似文献   

5.
逼你成功     
"一口田"旁边有神的保佑,是"福"。"一口田"上面加上个屋顶,表示有房有田.是"富"。"一口田"长了脚,要你行动.要你进取.去得到那"一口田"就是"逼"。上班的人,星期一早上不想去,还得去.因为生活逼。念书的学生.每天放学不想做功课.还得做.因为老师逼。一个登山者,跳过一条他平常绝不敢跳的深沟.因为有只野兽逼。  相似文献   

6.
攀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在感觉有点神秘,似乎那该是件和珠穆朗玛峰有点沾亲带故的事儿。确实,最初在高高低低、宽宽窄窄的冰瀑布下,聚集的都是职业登山者,他们是到这里来进行适应性训练.为攀登雪山作准备。  相似文献   

7.
世界之巅,圆一个美国女人的攀登梦译编/李存凤图/郑屹我希望能成为征服珠穆朗玛峰的第一位美国女性,几经失败终于实现了怀抱多年的梦──们离世界之巅很近了,只有九百米左右,可是在1987年的那个寒冷的夜晚.我们并不是在攀登,而是在躲藏着。我们四个登山者被困...  相似文献   

8.
正冬天,你到北方农村,一下火车,在汹涌的人潮中往往一眼可以认出当地人,不是由于服饰、气质啥的,就单纯是看脸——满脸的大冻疮和红肿鲜艳的耳朵。在电影《绝命海拔》中,一位登山者在严寒的珠峰露天度过了一夜后,裸露在外的鼻子变成了黑色,获救后只能切掉鼻子、手指等因为低温而坏死的组织。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很难遇到这  相似文献   

9.
无果而终的联合国哥本哈根大会丝毫没有减弱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争论,相反,伴随着北半球寒流的不断来袭,人们对低碳经济的种种猜疑再起波澜.按照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提供的消息,一度作为哥本哈根会议主要论据的所谓喜马拉雅冰川将在2035年完全融化的结论,实际上源自学生论文和登山者见闻.面对席卷整个北半球的寒潮阴影,面对纷至沓来的冰雪灾情,人们不仅要问,由发达国家发起的这场风靡世界的低碳运动,其背后是否隐藏了更多显为人知的隐情和玄机?  相似文献   

10.
这一期是本刊的第200期。200期犹如登山者的一处目标营地,它记载着已经攀登的艰辛的快乐,更为下一步立一个新的高度。刊的发展凝结着读者、作者、编者的心血与希望,于是就有一南一北的两位热心读者,不约而同地,表示要以自己的方式,当一回作者,以志祝贺。他们就是长沙的敖耀寰先生和兰州的张志有先生。  相似文献   

11.
运动后开始流汗了,那种痛快的感觉在经历过无数个酷暑不能流汗的难受劲后,感觉分外的亲切。流汗的生理需求对我来说是一件急迫的事情,就像我好端端地把女儿折腾哭一次,再去和她亲热一样。大汗淋漓的人们在健身房应该是很应景的,充分显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精彩,然而,很多人,是不适应,也不愿意去健身房里进行群体性的流汗运动的。比如说我,我喜欢幽静的山路,喜欢烈日下的阴凉树荫,喜欢山间的风,喜欢夏季的蝉鸣,喜欢间或遇到的登山者,更惊喜某个青年用艺术的发声方法在山间高唱:鸽-子-啊-在蓝天上翱翔-。这时,纵然是满面通红,乱发张扬,汗流浃背,…  相似文献   

12.
正打开青藏高原地势图,你会发现构成青藏高原骨架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等几大山系均沿纬度带呈东西排列。唯有东侧群山突然折转,呈南北展布,显得尤其特立独行。这就是横断山,全世界最与众不同的山。贡嘎山是横断山之极,有人称贡嘎山"一半在天上,一半在人间",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曾经、正在或必将被无数探险家、摄影家、登山者、地理学家、游客久久凝视。贡嘎山,又称"木雅贡嘎",主峰海拔7556米,是横断山最高峰,西南第一峰,也是世界著名的高峰之一。"木雅"既是地域概念,又是族群名称。做为族群名称,它特指生活于贡嘎山地区的康巴藏族,即木雅  相似文献   

13.
苏岑 《伴侣(A版)》2011,(5):10-11
正我18岁的时候就和男朋友在一起了。他比我大8岁。刚开始我真是太爱他了,一心想要嫁给他,没有细想就和他同居了。他之前在广告公司干了几年,可是当我和他同居后,他就不工作了。我和他在一起有多久,他就多久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虽  相似文献   

14.
让成功拐弯     
正他的童年十分不幸,6岁那年,他母亲便因病去世,是祖母把他带大的。因为经济拮据,他搬了三次家,换了三个学校。中学毕业考试,他排在全校倒数第七名,这意味着他将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拿毕业证的那天,他早早就出了门,一个人来到公园,在那里他看到一群同龄人在草地上玩,他走过去,原来是在玩"高尔夫"球。他提出参加,连续10杆,他都打进了洞。第一次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他回家高兴地告诉了祖母。接下来几天,他自己做了一根球杆,在自家草地上练习。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公式     
直到16岁,他仍是懵懵懂懂地在学校混日子,打架斗殴抽烟逃学,十足的坏学生,连老师都有些怕他,他从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16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那年他喜欢上了班上一个女同学,他给她写了一封情书,她鄙视地看了他一眼,竟然把他的情书贴到了学校的宣传栏里。虽然他的检讨书在宣传栏贴过不下二十次,但这一次,不知为什么他感到一种刺痛。第二年,他就转学了,在后来的那几年里,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拼命地学习,竟然考上了湖南大学。  相似文献   

16.
爱的诠释     
世事难料。那天他突然病倒了,医生告知他,他的时日已不多。他突然感到担心和害怕。他害怕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哪天如果他真的不在了,母亲该怎么办。他仿佛看到秋风中那头发花白身材瘦弱的孤独的背影,那是他最后一次回家时母亲送他上车而定格在他心中的画面,他想也许这是永久的了。每每它在心中浮现时,他的心就会隐隐作痛,多么孤独多么可怜的母亲啊!  相似文献   

17.
爱没有理由     
林苔 《现代交际》2002,(12):51-51
她和他结婚五年,也和他磨擦了五年,终于有一天她累了,她要离开这个男人了。她在白纸上罗列了十条自己离开丈夫的理由: 1、他不讲卫生,袜子乱丢。 2、他粗心,丢三落四。 3、他懒惰,不会做家务。 4、他不浪漫,不会哄自己开心。 5、他没有责任感,孩子病了他却还在执勤。 6、他没有时间陪自己一起去看母亲。 7、他曾因执行紧急任务;将自己丢在公园门口或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18.
学学蚂蚁     
一个外企高级主管给我讲述了他的一段故事。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一辈子受穷的父母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他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这片黄土地。然而,就在他上初三那年,父亲病故了,母亲在一个深夜,跟一个外地郎中私奔了。他大哭一场,从此告别了学校,用他16岁的单薄肩膀挑起了抚养两个妹妹的重担。每当夜深人静,想起自己走出黄土地的梦想时,他总是用泪水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以为自己将永远与泥土为伴。有一天,他在地头发现了一窝蚂蚁,蚂蚁们正在匆匆忙忙地搬运食物。看到那些小家伙悠哉游哉的样子,他嫉妒了,想把满腔的不快…  相似文献   

19.
你是谁?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他上中学的那年,学校主办了一场卓别林模仿赛。在这次大赛中,他获得了一等奖。回家后他立即兴致勃勃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母亲,他还说:评委们都说我的模仿惟妙惟肖,简直就是卓别林重生呢!他一直生活在母亲的褒奖中,今天他也在静静地等待着母亲的夸奖。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母亲这次却没有夸奖他,反而问了他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郎慧智 《金色年华》2011,(12):15-15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