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商鞅的哲学思想中,包含有许多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强调“变”,这是其显著的特点。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前进的,世俗民情等社会具体情况也是经常变化的,因此,作为治理社会和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也应当因时而变,统治者决不能袭故蹈常,一味泥古。这反映了商鞅的辩证法思想,也表现出一个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的变革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2.
商鞅"法治"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商鞅"少好刑名之学"是历史时代和生活经历影响的结果;其提倡"法治"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秦国富国强兵、称王称霸,直接目的在于使"权制独断于君";人君(生)而有好恶、明君治国不可须臾忘于法分别是其提出"法治"思想的人性论基础和法理基础;赏刑理论是其"法治"思想的核心,商鞅在"赏"上强调用赏明赏壹赏,在"刑"上强调任刑重刑壹刑,赏刑并用,重刑为主。  相似文献   

3.
商鞅和梭伦是中西法制思想史上的两个代表性人物。商鞅之法以君王为核心,其目的是维护以君主为首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梭伦之法则以雅典公民集体为核心,旨在维护公民集体的团结。但二者在对法制的重要性、法与时代、民情的关系以及公布成文法等问题上认识基本一致。因为他们在改革时面临的政治、法律传统不同,导致了在政治上的地位、改革所依靠的力量上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法制思想。由于他们对时代的要求以及对所处时代形势的接近,所以二者的思想在法制原则上又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商鞅本末观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 ,是商鞅提出了农本商末的理论 ,但是这一观点需要新认识。因为从直接反映商鞅思想的《商君书》的内容来看 ,说商鞅提出农本商末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同时 ,从商鞅变法的目的和在其后才成书的几部史籍来看 ,抑末并不等于抑商 ,商业不应属于被禁绝的部门和职业 ,所以 ,人们所认为的商鞅思想中的商即末观点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商鞅的愚民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产生过长远而又深刻的影响 ,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对商鞅提出愚民思想的动机和目的、商鞅愚民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对秦汉时期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和策略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秦汉国家经济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从秦国商鞅以来到西汉中期国家经济思想的演变轨迹。作者认为商鞅极力推行农战政策,严厉限制和打击工商业,这实质上是一种国民经济军事化思想;而作为西汉初期国家经济思想的集中表现的司马迁的“善因”论,则是对商鞅经济思想的否定。在作者看来,司马迁宣扬的“善者因之”类似于西方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潮。由于实行这一经济主张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直接导致了《管子》轻重理论的形成,并且使汉武帝和桑弘羊将其大规模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商鞅战秋菊"这一思想实验检验了法律界日益盛行的从普法到专法的法治转型主张。对法治转型的可能途径与后果的实验检验表明,由于普法型法治已经使法律面前人人知识和权力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寻求建立法律职业的知识壁垒和权力格局非但不能帮助法律人建立专法型法治,而且势必走向专制和人治。法治的实现因此需要中国法律人超越职业主义和精英主义,寻求与普通民众的共识基础,探索中国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8.
论商鞅的一元化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尽论述了商鞅的一元化思想,分析了商鞅政治目标和手段的绝对单一性,以及实现单一目标的重要前提——人的绝对单一化。揭示了各种“单一”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晁错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经济学家。作为经济学家,他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则是其"储蓄"思想。在汉初"无为而治"的政治背景之中,晁错的储蓄思想源于贾谊的《论积贮疏》,并将其从理论发展为实践。晁错还充分吸取商鞅农战思想,以"重农贵粟"为根本,以"增收节支"为目的,以"先边塞、后内地"为策略,最终达到了"主用足、民赋少、劝农功"的治世效果。这种"储蓄"思想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前言《商君书》是先秦法家的重要典籍。作者是商鞅及其他法家人物,关于这点,前人考之綦详,不具述。商鞅的法治思想,为韩非所继承和发展,虽然他也批判商鞅“有法而无术”。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商鞅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清代学者对《商君书》曾有校释,成绩卓异。近人和当代学者续有订补,或译为今语,朱师辙先生《商君书解诂》。高亨先生《商君书注译》、山东大学编写组《商子译注))等尤为详审。笔者参阅众家之作,在若干处提出浅见,藉资商榷,并作补  相似文献   

11.
德才兼备的周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较系统的法律主张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卓越的刑法思想体系完备,内容充满历史进步性和时代先进性,标志着我国夏、商、周时期的法律思想有了重大发展。尤其是他提出的“明德慎罚”法律思想理论,包含了“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的主张,充满睿智和人性的光辉,对后世充满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当今法治与社会建设也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农本思想和对农业的激励政策,到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既有战略高度的认识,又有非常务实的政策措施,并由此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战略目标,实践的效果非常显著.其中商鞅的农本思想和对农业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战国李悝提出的"尽地利之教"的农本思想,使之更为制度化和政策化了,表现出强烈的时代进取精神,值得分析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早期法律思想从夏商时期的"神权至上"、"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经过西周的"以德配天"、神人互补,发展到春秋时期的"以人为本"的政治法律思想。这种发展变化使我国古代法律很少受宗教的影响。而春秋时期的"以人为本"的政治法律思想又使法律与伦理道德结合,礼与法结合,人无法真正地独立。法律思想的这种发展变化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施洋参与并领导联省自治的主客观因素,剖析了其在运动中的思想与活动,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评价了他转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先秦儒家的犯罪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犯罪学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时期。先秦儒家承袭了前代的犯罪学思想 ,但又予以改造和发展。先秦儒家的犯罪学思想是世俗的思想理论 ,这一理论摆脱了神权的束缚 ,以民本主义的观点对犯罪问题进行了诸多探讨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曾有深远的影响。先秦儒家的犯罪原因理论、先秦儒家的犯罪防治主张以及伦理(道德 )与犯罪之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耶律楚材作为中国北方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顺应时代潮流,审时度势,在辅佐元太祖、元太宗时期,主张以儒治国,革除旧法之弊端,推行封建法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现在:崇尚儒学,礼法兼治;变革旧法,推行新法;不畏权贵,整顿吏治,严格执法;赏罚分明,恤刑慎杀。并把这些法律思想付之于治国的实践,收到了一定成效,对蒙古汗国法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元朝法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变社会动乱为天下和谐,贯穿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始末。孔子不忍礼崩乐坏,总结夏商西周的兴亡经验,主张克已复礼以德治国。孟子沿着孔子的思路扩展,形成了仁政说和养气说,使德治思想得以全面发挥。儒家是从统治者的历史经验升华起来的学说,有待新的时代的检验,其实践遇到挫折,便遭到怀疑。受到忙于耕种织、难于温饱的劳动阶层的怀疑,儒学便成了“繁饰礼乐”、“倍本弃事”的伪君子,产生了墨家的兼爱思想;受到了因战乱沦落而心灰意冷的知识阶层的怀疑,孔子便成了奚落嘲笑的丑角,产生了老、庄道家深邃的关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受到急功近利欲王欲霸诸侯们的怀疑,孔孟王道政治便皆不见用,产生了商韩激进的法治实践。儒、墨、道法的学说,实质上是以德、以爱、以道、以法治国四种社会和谐主张,其优劣互见,长短互补。战国末年,荀子识力超拔,在批判各家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社会需要的带有总结百家之学意义的社会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朱德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得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结论.其主要内容包括有关农村问题;农民问题,以及农业发展问题.朱德对社会主义建立初期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已突破传统农村发展的模式,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着眼于新形势的需要,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这一思想处处体现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慎到的学术思想与齐国文化之间相互滋养的关系,分析了慎到居齐的必然性;齐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善因思想不仅成为慎到学术的一部分,对慎到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慎到思想中的黄老意识、人性自为学说也丰富了齐文化,影响了齐国文化的发展;至稷下学宫晚期,由于齐国的统治者穷兵黩武,慎到的学术理论无用武之地,再加之稷下学士的待遇日益恶劣,慎到离开了齐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