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孙恩、卢循起事的性质问题,史学界是有争论的,绝大多数的论著认为这是一次农民起义.范文澜独排众议,认为这是一次五斗米道徒作乱,但又认为,孙恩在率二十万众退入海岛之前,多少还算农民起义,而卢循则是道徒作乱(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不管是孙恩、卢循还是徐道覆,都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领导的不是农民起义,也不是五斗米道徒作乱,而是一次地主阶级内部的激烈冲突,是一部分士庶地主武装反抗当  相似文献   

2.
孙恩、卢循起义,是东晋末年一次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的农民大起义。参加起义的农民群众最多时达到几十万人;起义农民转战于当今的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广西等九个省区;时间前后长达十三年(公元三九九——四一一)之久。起义农民烧官府,杀官吏,把斗争的锋芒直指腐朽的东晋王朝和世族大地主,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晋王朝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豪强门阀势力,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为中国农民战争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然而,解放以来,史学界对于这次起义,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意见;虽多数人认为它是农民起义,但又颇感语焉未详,有些问题并未说清楚。因此,笔者不揣粗陋,试就对这次起义的社会背景、起义的组织形式、起义的斗争经过、起义失败的原因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几个问题作一阐述,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 一 恩格斯曾指出:“任何地方发生革命,总是有一种社会要求为其背景”。孙恩、卢循起义自然也不例外。孙恩、卢循起义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呢?概括说来,有以下两点: (一)豪门世族肆无忌惮地大量兼并土地,使广大劳动农民、甚至中小地主日益破产,沦为佃客或奴婢。  相似文献   

3.
以刘裕为核心的文人集团在彭城所进行的饮酒赋诗活动有两次:一次发生在义熙十二年(416)九月到十三年(417)正月之间,另一次发生在义熙十四年(418)九月九日,两次活动的主题并不相同.另外,根据谢庄生平以及《月赋》中的线索,本文认为《月赋》创作于元嘉十八年(441)秋天.  相似文献   

4.
左思诗简评     
自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来,门阀制度日趋森严,至西晋,已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晋书·刘毅》)。左思出身寒门,其妹左禁《离思赋》曾自云“生蓬户之便陋”,所以,尽管父亲左熹从“小吏”升到“殿中侍御史”,左棻被晋武帝纳为后妃,左思自己也曾为权贵贾谧讲《汉书》,并预“二十四友”之列,可终究只官至秘书郎。然而这种黑暗的现实和仕途上的坎坷遭遇,却有助于左思在文学上的成就,尤其是诗歌,在西晋时期可谓首屈一指,“岂潘、陆辈所能比埒”(沈德潜:《古诗源》);颇为自负的谢灵运,也盛赞其诗“古今难比”(《诗品》)。  相似文献   

5.
从东晋建国(公元三一七年),到陈灭(公元五八九年),前后二百七十多年,可以分做三介阶段。第一个阶段,自东晋建国到孙恩卢循为首领导的农民起义崩解了东晋政權为止(公元三一七——四零四年〕,也就是门阀专政的时期。第二个阶段,自刘裕得政到侯景乱梁、江陵陷落为止(公元四零四——五五四年),也就是门阀渐超衰落,寒人逐渐柄用,皇帝出自庶族,逐渐集權中央的时期?谌鼋锥?自侯景乱梁,建康失守,江陵陷落,北方南来的世族大地主,至此已一败涂地,江东的世族大地主也已式微下堪,江南地方豪强的势力,却又逐渐抬头,然而弹指之间,这一部分势力也终於随着陈国的灭亡而消灭(公元五五四——五八九年)。这三个阶段中,要想说明从东晋到南朝,即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间的过程,必须通过东晋  相似文献   

6.
《卷一·宋本纪上》今命使持节、兼太尉、尚书左仆射晋宁县五等男湛授相国印绶 ,宋公玺绂。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18页 )按 :“湛” ,即袁湛 ,其奉晋命授刘裕相国印绶、宋公玺绂事在晋安帝义熙十二年 (4 16)十二月。今考之本书《袁湛传》云 :“义熙十二年 ,为尚书右仆射。武帝北伐 ,湛兼太尉 ,与兼司空尚书范泰奉九命礼物拜授武帝 ,帝冲让。”本书《范泰传》云 :“后加散骑常侍 ,为尚书 ,兼司空 ,与右仆射袁湛授宋公九锡 ,随军到洛阳。”皆记袁湛至洛阳授刘裕宋公玺绂等事时所任乃尚书右仆射 ,与此作“尚书左仆射”者异。又考…  相似文献   

7.
东晋末(公元399-411年)孙恩、卢循所領导的战爭,它的性貭問題,目前还是众說紛紜,沒有定論。有人把这次起义看作統治阶級內部的斗爭,我以为是值得商榷的。一孙恩、卢循所領导的战爭,从当时的阶級关系和历史条件看,应該是农民战爭。列宁关于战爭問題,曾提出这样的基本原理: “我觉得,在战爭問題上,人們常常忘記和注意不够的,以及引起很多可以說是空洞无謂的爭論的,主要是这样一个基本問題,即这个战爭具有什么样的阶級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生子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三六五年),死于刘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四二七年)。这是个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都相当激烈的时代。陶渊明壮年和中年,恰是中原沦陷,东晋偏安江左,政权依靠大族支持,由会稽司马道子父子当政。司马父子揽权纳贿,把国内政治搞得混乱不堪。当时,在统治阶级内部有王恭、殷仲堪之乱;而广大农民群众亦因不堪封建统治阶级豪强贵族的横征暴敛,发生了孙泰、孙恩领导下的农民起义。刘裕平定了内乱和镇压了农民起义运动以后,占据荆州的桓玄又乘机叛乱。约在陶渊明三十八岁那一年,司马道子为桓玄所杀。翌年,桓玄废司马德宗自立为楚皇帝,刘裕起兵讨伐,杀了桓玄,恢复了司马氏的帝位。随着他就出兵征讨南燕、姚燕,恢复了北方的一些失地。可是由于刘裕篡夺帝位的野心勃勃,就在陶渊明五十四岁那一年,他竟然放弃了在北方已经收复的失地,引兵南返,杀安帝,立恭帝,接着又将恭帝废作零陵王,第二年,又用一罃毒酒毒杀了这位傀儡皇帝。东晋灭亡。刘裕建立了所谓前宋王朝。陶渊明的晚年,目睹其事。六年后,他便与世长辞了。这是陶渊明生活过来的时代。这是个国土日削、东晋南面偏安,北方被鲜卑等族占领的时代;这是个战乱频仍、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的时代;这是士大夫文人趋浮华如鹜、廉耻扫地的时代。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里面,有许多士大夫文人投靠新的统治者,成为新贵;或者“放浪形骸之外”,以药与酒来麻醉自己;或者沉溺在佛禅中,讲清静寂灭。陶渊明不是那样的人。他的生活道路跟那时一般士大夫文人比起来,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李时珍(1518——1593)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他的伟大著作《本草纲目》,自1578年问世以来,曾先后被译成法文、英文、德文和日文,成为世界自然科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不仅如此,李时珍在晚年还受到了西洋医学的重大影响,毅然抛弃了千百年来中国医学关于“心主神明”的陈腐观念,勇敢地接受了西洋解剖学和生理学关于“脑主神明”的科学见解,并大胆地把它写入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通常对孔子“三十而立”有两种解释:一以为立于办教育,一以为立于礼。刘蔚华同志主前者(见《孔子思想演变的特点》,《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宋敏同志主后者(见《孔子“三十而立”非“立于办教育”》,《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1.
如何看待《李秀成自述》,一直存在着争议.这篇短文,仅就《自述》的思想动机的一个方面——防洋,试作探讨,以就教于学者.在《李秀成自述》中,提出过“收齐章程”的建议.究竟怎样分析与理解“收齐章程”我们认为,李秀成提出“收齐章程”,是基于他对形势的以下两点分析:一方面,他看到“今我主死国亡,我亦被擒到步(这里)”,“天朝之根已  相似文献   

12.
松年、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锒蓝旗人。姓鄂觉特氏,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六月廿九日(见《奉直同乡齿录》)。其祖上系驻防天津的八旗四翼蒙古人。幼年入八旗“官塾”读书,在三十二岁那年才正式拜当时名画家如山(字冠九、满族)为师,系统全面地学习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和技法。他是否应过举,抑或是“捐纳”得官,现不可考。据《榆园画志》中说他“曾官汶上知县”,《八旗画征录》则说他“官游山左,曾任范县知县”,而《奉直同乡齿录》说他“清光绪间以知县来山东候补,曾睾单县”。《八旗画征录》又说他“不阿权贵,不久罢官,流寓济南,以书画自娱”。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殁于济南,享年七十岁(《奉直同乡齿录》作享年七十五岁,恐误)。六十一岁(光绪丁酉年即公元1897年)脱稿所著《颐园论画》一书,多甘苦有得之言。  相似文献   

13.
《卷一·宋本纪上》宁州尝献虎魄枕 ,光色甚丽 ,价盈百金。时将北伐 ,以虎魄疗金创 ,上大悦 ,命碎分赐诸将。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2 8页 )按 :上事《宋书·武帝纪下》所载同。然味之文义 ,“时将北伐 ,以虎魄疗金创 ,上大悦”者 ,颇窒碍难解 ,盖未知“上”因何而悦也。考《建康实录》卷 11记此事云 :“宁州尝献琥珀枕 ,……时将北伐 ,或曰 :‘疗金疮。’上大悦 ,命碎之 ,分赐诸将。”则以虎魄疗金创者 ,乃刘裕属下将佐所建议 ,故刘裕闻之而悦也。即此于“以虎魄疗金创”前或佚“或曰”二字。《卷二·宋本纪中》(元嘉 )十一年…  相似文献   

14.
《文艺论丛》第十二辑载殷海国同志的《马致远及其<汉宫秋>》,认定《汉宫秋》是马致远的晚期作品,不确。元代诗人元淮在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秋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二十八年(1291)间,在任溧阳路总管时期所写的诗中,就曾袭用《汉宫秋》的曲词。其中有一首题为《吊昭君》的诗,(题下小注:“马智远词。”无疑“智”为“致”的笔误。)有“环珮影摇青塚月,琵琶声断黑河秋”两句,就是袭用了《汉宫秋》第二折[贺新郎]曲,“怎下的教他环珮影摇青塚月,琵琶声断黑江秋。”只是把“黑江”改为“黑河”而已。(见刘世德:《从元淮的几首诗  相似文献   

15.
<正> 谭嗣同对王船山推崇备至,他把船山的思想看作是复兴民族、“昭苏天地”的一声春雷。他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他在老师欧阳中鹄、刘人熙的教导下,“为学专主船山遗书,辅以广览博取。”(《潭嗣同全集》261页,以下简称《全集》)因此,学习能深造有得,“多发前人之未发”(唐才质《戊戌见闻录》)。  相似文献   

16.
拙文《两种〈水浒〉,两个宋江》在《学术月刊》(1979年7月)发表后,魏克明同志发表了《金圣叹与〈水浒〉》(载《解放日报》1979年9月21日)一文提出驳难。魏克明同志不考虑他所用来作为论据的金本的反动序批文及噩梦,并不是金圣叹的由衷之言;却指责我无非是“简便地”“用  相似文献   

17.
王永平 《江海学刊》2012,(3):152-163
东晋安帝时期,新兴的北府兵武将势力崛起,其代表人物刘裕与刘毅驱逐桓玄、恢复东晋,控制了东晋内外军政。但二人之间很快展开了新一轮权力争夺,成为义熙年间军政斗争的主角。以往人们将其斗争归之于二人的个性品格,或说刘毅"刚愎",或说刘裕"猜忌",于是争权夺利,最终导致兵戎相见。这只是一般的表面现象。刘毅与刘裕一样,出自京口崇尚武力的次等士族,他在桓玄篡晋后,协助刘裕起兵,功勋卓著,其地位仅次于刘裕,有"次相"、"亚相"之称。不过,刘毅不愿屈服于刘裕,对刘裕任扬州刺史、入京辅政、北伐南燕、争取勋业,多加阻挠,并在相关人事安排上角力;刘裕则反对刘毅西征卢循、在其身边安插亲信,在表面"柔顺"的假象下,实际上严厉限制刘毅势力的发展,最终迫使其谋反,并因此遭到镇压。面对北府兵武将势力的兴起与深刻的社会变革,作为昔日统治者的高门士族阶层企图在北府将领中寻找代理人,刘毅以其学术文化修养和名士化气质,获得了以谢混为代表的高门名士阶层的拥戴,这使得刘毅与刘裕的权力争夺,折射出高门士族与次等士族之间斗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曰“爱国热忱”,一曰“自豪”感。陈贻焮先生在《山水诗人王维》一文主前说,(《唐诗论丛》第89页)他是指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大破之,斩首二千余  相似文献   

19.
宋武帝刘裕倡导节俭,首先表现在个人生活上"节俭过人",自晋末执政以至称帝,其起居、器物皆体现出朴素的作风,甚至与普通百姓无异.不仅如此,他还"以俭正率下",对后宫、子弟及官员皆以节俭相期,并以有相关制度相约束,一再拒绝地方进献奢侈物品,"严整有法度".刘裕倡俭,对当时吏治风气、施政方式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刘裕之所以能够倡导节俭并一度形成了节俭风气,既与其早年的贫困生活经历有关,也与其所代表的寒门阶层与集团的整体文化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20.
《卷一·宋本纪上》(元兴三年三月 )庚申 ,帝镇石头城 ,立留台百官。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7页 )《校勘记》 :“百官”上各本有“总”字。按《宋书》无“总百”二字 ,作“立留台官” ;《通鉴》无“总”字 ,作“立留台百官”。据下文“司徒王谧与众议推帝领扬州 ,帝固辞” ,明裕此时无总百官事 ,“总”字衍文 ,删。按 :《晋书·桓玄传》 :“元兴三年……刘裕以武陵王遵摄万机 ,立行台 ,总百官。”《通鉴》卷一一三亦云是年三月 ,“丙戌 ,刘裕称受帝密诏 ,以武陵王遵称制 ,总百官行事 ,加侍中、大将军。”见是时总百官者乃武陵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