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卡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3):125-130
随着大都市的不断扩展,中国新城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新城住区中邻里交往淡化的问题也开始凸显。文章以中国大都市郊区新城这一特殊城市地域的居民为主要对象,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研究新城住区邻里交往的状况和影响因素,并探讨改善新城社区邻里关系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新城居民的邻里交往水平和他们的收入水平、在新城的居住时间以及对于新城居住环境状况显著相关;增加居民对新城空间的认知、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和交往空间可以很好地促进新城住区居民的邻里交往。 相似文献
2.
谢娜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48-53
本文主要从邻里角度探讨了高层住区景观环境的空间营造,旨在分析和解决高层住区中居民邻里淡漠和邻里空间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式修复和创造更人性的高层住区邻里交往空间,以此营造居民对住区的“家园”感认知氛围。 相似文献
3.
刘金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3):76-78
哈贝马斯是在分析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起交往理性概念的。他是以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二元分立为基点,赋予交往理性以对抗工具理性的使命,通过“交往理性”这种新理性观的确立,解除了意识哲学的“先验主体”和“先验理性”的设定,摒弃了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从而取消了主体中心主义的独裁,从根本上否定了狭隘的传统的“理性”观,也为现代人逃离现代性困境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远水不解近渴”,这充分说明了邻居的重要性。不过,这种传统美德在目前的社会里却有些变了味。有的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各扫门前雪,有的斤斤计较,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通过下面的几个邻里纠纷故事能够提醒人们,有了矛盾需要的是保持清醒,有礼有节去化解,否则不但解决不了矛盾,还会增加更多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走向交往理性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4)
在民主公共意识盛行和文化发展多元化的当代社会,道德教育既不能落入先验理性的泥淖,也不能听凭工具理性的支配,而应该走向交往理性之引领.穷源溯委,乃是因为前两种方式要么陷入独白灌输和无视性别差异的误区,要么落入"唯智主义"教育之窠臼和沦为服务于某种特定目的的工具;相反,走向交往理性的道德教育既可悬置中心,又可消解权力话语,还可彰显人文本性,其具体路径包括:一是从"中心化的主体性"走向"去中心化的主体间性",二是从"道德认知的偏好"走向"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统合",三是从"学术环境的单向度聚焦"走向"学术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交往式互动". 相似文献
6.
邓梅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1):91-93
新闻活动作为社会的一种认识活动,离不开对社会的整体把握和思考.运用理性思辨、增加报道深度,是当前新闻报道发展的一大新趋势.所谓理性思辨,就是从事物的整体出发进行思考与分析,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理性思辨,应从宏观着眼,高瞻远瞩;立体式、全方位,纵贯横连;多侧面、多层次,正反两面一一展示.同时,注意更新报道形式,如采用解释性报道、问题讨论式报道、预测性报道等等,为理性思辨的表现与展示提供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胡向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53-54
理性是哈贝马斯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面对传统理性的分裂和缺失,哈贝马斯不同意有些后现代哲学家颠覆理性的主张,而是在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视域内,在交往范式的基础上重建理性以拯救理性。本文主要想对他所建构的交往理性的内涵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沟通行为,其目的是达到主体间的理解及一致,并由此保持社会的有序与合作。在现时条件下,恰当的沟通应该被赋予更为重要的价值表示和地位。沟通过程中,如果言者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倾述或倾注,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受众的理解(更遑论达成一致),沟通效率难免大打折扣。本文提出:注重交往理性,是达成良好沟通的重要基础;并给出了满足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要求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9.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53-160
现代性及其现代性批判在历史上一直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探究历史,无论是黑格尔对现代性的理性主义批判还是以尼采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对现代性所展开的非理性主义批判,都没有真正成为解决现代性难题的合理路径。哈贝马斯从现代启蒙理性的主体性出发,坚持现代性仍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进行了现代理性主义范式的哲学转换,真正从意识哲学范式走向了交往理性范式。对于现代性所呈现的多元价值立场基础上的统一理性规范基础缺失的危机,哈贝马斯提出以交往理性代替理论理性,进而为现代性的重新建构开辟了一条新的理论出路。对于正在以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的的中国现代化转型关键期来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也构成哈贝马斯交往理性思想的内在价值诉求和最为精髓、最富当代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梅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16-117
针对一些西方学者试图以单一西方文化取代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建立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全球化”的现状,阐述了哈贝马斯所倡导的交往理性对各民族文化交往的重要启示作用,得出了在全球交往中文化对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通过生态化的景观营建、交流空间的营建、赋予人文特色的生态空间、功能化空间的生态设计、舒适生态的邻里道路的营造、合理空间尺度的设计等途径和设计手法塑造一个不仅能取悦人,而且能感化人、陶冶人的景观环境,引领住区情感的回归,实现居住区的生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振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4):68-72
首次提出"跨地域性交往”的命题,探讨了自农业文明产生以来,人类交往形态从地域性交往向跨地域性交往和世界性交往演变的历史趋势,及其对工业文明诞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网络人际交往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克服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空间,扩展了人们的交往手段,消除了妨碍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因素等,同时也带来诸如人际信任危机、人际情感疏远和人际交往失范等负面影响。为此,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促进虚拟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人际交往的秩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的崛起和居委会的觉醒使政府不得不把居委会从政府行政体系中卸载下来,而居委会功能的不可替代性、政府的现实困境以及社区自理能力的不足又使政府难以割舍居委会。面对这种尴尬的二难选择,政府运用绩效评估的方式对居委会进行宏观管理,既有助于居委会自身能力的提升,又满足政府实现间接管理和增强行政控制力的目的。这是一条解决政府二难选择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 ,思考和回答了什么是生态人居环境 ,建设生态人居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怎样建设生态人居环境等三个问题。这对我国生态人居环境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现代逻辑理论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性质,对国内流行的若干演绎推理定义的说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比较全面而确切地概括演绎推理的逻辑本质的定义:(一)演绎推理就是结论的断定范围不超出前提断定范围的推理;(二)从前提A演绎出结论B,当且仅当,如果断定A并且断定A=B,则断定B。 相似文献
17.
蒋黎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86-89
本文针对城市住区建设存在的现状问题,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城市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观点进行了理论总结,认为住区规划设计应从属于城市规划设计范畴,住区和社区应一体化规划设计,以及应将生态规划纳入住区规划设计;并且结合南京市住区建设的实践活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儿童同伴交往策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亚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4)
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30年代起,心理学界开始研究儿童社会技能的问题。到80年代,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逐渐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儿童同伴交往策略的概念、类型、策略运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儿童选择策略的因素的研究,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邻里关系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地缘关系。一群来自四川的外来移民在迁居至油岗村后,努力的适应当地生活,试图同当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征地补偿而起的“转折事件”发生后,这些四川外来移民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进而在全村范围内,一种超越各个自然湾的“超邻里”的邻里关系得以发生和建构。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偏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也由单位制向社区居民自治转变。社区自治要求改变原有的高度行政化的城市基层管理机制,突出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使其成为能胜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自治组织。通过对哈尔滨市社区居委会的现状调查,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自治的核心载体存在着非自治特征及功能偏差现象,阻碍了社区居民自治的实现,并分析了功能偏差产生的原因,探究了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回归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