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金融电子化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陈仁孙连志(开封475001)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呼唤着金融业的发展,而改造传统的金融操作方式,建立以计算机为手段,金融业务现代化的金融电子化系统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点。金融电子化,顾名思义,即是金融业务与计算机技术...  相似文献   

2.
金融科技改变金融生活,当前只包含传统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的指标体系已经不能真正反映区域的金融包容发展状况。文章将风险容忍度和数字金融指标纳入金融包容的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和欧式距离法构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31个省份在2011-2015年的金融包容指数,并运用泰尔系数剖析了各省市、各区域金融包容的空间差异、变化趋势及存在短板。研究表明:全国金融包容水平除北京、上海外均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上升趋势;东部地区金融包容的内部差异最大,而区际的发展差异在逐渐缩小。通过金融包容指数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对比分析,以及各省在传统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上的不同表现,提出传统金融与数字金融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以金融科技驱动金融包容性发展;提高公众金融素养;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推动区域内协调发展及区域间相互合作等。  相似文献   

3.
伴随互联网环境的发展,大数据、云储存等技术逐步与金融行业相融合,进一步丰富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突破传统金融模式的发展弊端,为农村地区发展金融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服务门槛,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物理网点不足的缺陷,进一步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覆盖范围。“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涉农贷款风险高、审批额度低,农民互联网金融知识普及率较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及单位应着手对“互联网+”农村普惠金融相关工作进行优化: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新型农村征信体系;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督及管理制度;多方位强化互联网金融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4.
苏南和温州都是中国东部发达地区,也是率先进行农村金融创新的地区。但两地由于民营经济发展基础不同,政府支持方式不同,分别形成了以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为特色的苏南农村地方金融组织结构和以农村合作银行发展模式及发达的民间金融为特色的温州农村地方金融组织结构。这两类农村地方金融结构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都已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计量分析表明,苏南和温州地区的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对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显著的增收效果。但由于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不足,两地农村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也存在着同时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的矛盾。分析表明,农村地方金融发展模式多样化有利于强化农村金融的支农作用,农村金融机构目标多元化则不利于农村金融发展及其支农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自宁夏银行开始试办伊斯兰金融业务,宁夏伊斯兰金融业务的有序开展为优化地区金融结构,推进宁夏金融发展以至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文章在分析伊斯兰金融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宁夏伊斯兰金融业务的运作;通过近5000份调研问卷的整理分析阐述了宁夏伊斯兰金融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物流金融跨越式发展特征,本文对广东省三家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总结归纳了广东省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发展路径理论模型,详细阐述了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跨越式特征。模型表明广东省物流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业务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业务调整阶段。最后,针对现阶段物流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至今,农村的金融改革一直在进行,但收效甚微。传统的金融业务在农村市场受到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影响,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互联网金融属于新时代的产物,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普惠金融的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金融也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起来,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针对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优化:物流金融与民营企业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供应链优化为目的,以协同发展为需求,以福建沿海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新渠道—一物流金融,而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离不开供应链上物流企业、银行、民营企业这三方的协同运作,因此文章着重深入分析了三方企业对物流金融业务的需求及其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供应链优化为目的的三方企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模型。旨在研究三方企业通过物流金融业务协同发展的思路,从而优化供应链,实现三方企业共赢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碳金融作为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金融创新,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金融界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是全球碳市场最大的碳资源国家,但国内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和单一。而发达国家在碳金融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在研究国外发展碳金融的经验的基础上,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状况,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障碍,进而提出推动碳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功能的细分趋势使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信息化、网络化、中心化特点,并促使新生的金融业务发展成为金融网络新的节点。利用SWOT模型分析青岛的金融产业发展战略选择问题,从而提出了建设以金融物流为特色的专业化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年来多次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区域性或全球经济波动,结合全球产业重组和产业链布局调整步伐加快的时代背景,使用160个国家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Arch in mean模型从金融发展和生产多样性的视角对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再度进行探究。研究认为,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有显著负效应;金融发展(金融中介和股票市场)既会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也会通过弱化经济波动对增长的负面影响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且这一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经济体中更为明显。研究还认为,生产结构多样化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减轻波动对经济的不利作用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但生产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完善的制度建设水平可以增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国应进一步完善银行体系并加快建设金融服务体系,在稳步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坚持稳健化、规则化的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健康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2.
金融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跨境交付和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在我国增长迅速,并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我国1997—2011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分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跨境交付和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效应;跨境交付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促进了商业存在模式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农信社所处金融生态环境制约了其固有职能的发挥。通过回顾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农信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不足,认为,加强农信社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促进农信社改革的有效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改善其法制环境;强化农村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改善其信用环境;树立服务意识,改善其经营服务环境;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改善其文化环境;加强会计审计,改善其中介服务环境;规范政府行为,改善其政策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金融制度变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结论得出金融发展、金融深化、融资结构等金融指标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大,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较高的资本边际生产率、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技术的进步创新。由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不强,金融改革滞后于经济增长,我国应大力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使之更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创新地方财源建设机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营市在财源机制创新上既具有政策、环境、交通、资源等优势,又面临思想、经济结构等因素制约,因此,东营市创新财源建设机制就要树立科学理财理念,创新财源导向机制;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创新财源培植机制;要构建多元载体平台,创新财源聚集机制;要狠抓征收支出制度,创新财源管理机制;要完善激励保障体系,创新财源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中国最优金融结构的演化路径,构建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了最优金融结构随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演化特征。基于中国1990—2015年30个省市的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技术,分析了金融结构缺口对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边际效应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经济成长进程中银行和股票市场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相对演化。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结构缺口与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皆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最优金融结构存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银行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渐下降,而股票市场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渐上升,表明中国最优金融结构应向市场主导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计量的角度,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人文社会和区块链5个维度考察金融生态环境。结果表明:政府治理与人文社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轻微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金融发展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并占有部分本应属于实体经济的资源;我国各省域金融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发展,但不同省域金融生态环境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内生增长模型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社会边际资本生产率、储蓄-投资转化率和储蓄率.通过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这三个决定因素的影响机制,建立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的内生增长模型,运用相关数据分析衡量我国农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程度.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我们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区域协调增长为背景,探讨政府财政支出的均衡作用路径,在包含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区域模型中,讨论了财政支出边际贡献率和区域财政支出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影响,并模拟计算发达地区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超过最优支出规模,将有必要实施横向转移支付,缩小区域差距,并分析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区域差异与空间非均衡一直是地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空间经济非均衡发展中的空间边际化是空间极化与空间边际化耦合作用的结果.文章建立了四大作用力、四种效应、四个测度分量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古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内部边际化是导致边际地区空间边际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灌溉条件起着关键性作用;受自然环境及其弱化的经济环境的双重约束,内部边际化以一种持恒的力量阻滞着边际地区的内生增长,并具有难以逆转的刚性特点;外部边际化是驱动边际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动因;在经济全球化、经济转型、多级城市经济极化背景下,不同地区非农产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水平迥然不同,中国空间经济呈现出持续而强烈的梯度差和边际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