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老年抚养比:理论与实际的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周燕 《南方人口》2004,19(2):31-36
理论老年抚养比与实际老年抚养比存在严重偏离 ,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及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是影响老年抚养比偏离的主要因素 ,老年抚养比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决定了我们应当对老年抚养比偏离必须有一清晰认识 ,扭转长期以来用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分析相关问题的习惯作法 ,走出多年来以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的误区 ,更加科学、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抚养比变化看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抚养比是反映社会经济负担的一项重要指标,抚养比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抚养比是反映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东北地区的总抚养比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而这种总抚养比较低的现状是少年儿童抚养比较低造成的,东北地区应避免被较低的抚养比误导,忽视低抚养比下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要利用当前的人口机会窗口为未来的深度老龄化时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理论老年抚养比与实际老年抚养比偏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周燕 《人口研究》2004,28(3):38-43
理论老年抚养比与实际老年抚养比存在严重偏离 ,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及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是影响老年抚养比偏离的主要因素 ,老年抚养比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决定了我们应当对老年抚养比偏离必须有一清晰认识 ,扭转长期以来用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分析相关问题的习惯作法 ,走出多年来以理论老年抚养比代替实际老年抚养比的误区 ,更加科学、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机制基础上,提出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假设,并以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路径分析的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存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中,人口总抚养比正向影响居民消费,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负向影响居民消费;间接影响中,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能通过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及收入分配影响居民消费,而老年抚养比只通过收入分配影响居民消费;同时研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间接影响路径系数大于直接影响路径系数。并且本文对基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我国低消费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问题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人口学概念。在我国,人口老化现象是实施计划生育的必然结果,但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大和老年人口问题产生却不是计划生育的产物。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发展的问题。人口太多仍将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首要人口问题,其次才是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问题。人口老化是全面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1950年以来,印度的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近几年来,其生育率也开始稳步下降。这种发展趋势,使印度人口老化的步伐加快了。目前,印度的年龄人口位于世界第四;到2000年,有可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人口老化涉及到两个过程:人口金字塔底部人口老化和金字塔顶部人口老化。前者由生育率下降所致,后者由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所致。印度人口的老化过程具有以上两个过程的特征。 1951年之前,高出生率及相应的高死亡率使印度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很低。1961年以来,死亡率的急剧下降以及随之而来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寿命的延长,标志着印度人  相似文献   

7.
从人口抚养比到社会抚养比的探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人口红利"的存在与否,并不单由人口年龄结构决定,还受人口规模、人口素质、就业结构、生产与消费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于是作者在对人口抚养比进行标准化的基础上,引入"标准消费人口"的概念,对不同年龄结构人口的消费状况进行统一,同时考虑不同产业的劳动人口就业率和产业之间的产出差异,并将标准化后的抚养比称为"社会抚养比".研究发现,标准化后的实际抚养比很大程度上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人口年龄结构是经过多年人口自然增长和迁移变动等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客观状况,对未来人口发展的速度和趋势以及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1995~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20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以下特征:少儿人口数量减少且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稳步增长且比重呈稳定上升趋势;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且比重呈上升趋势,老龄化进程加快。总体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存在差异。各地人口负担系数存在较大差异,人均GDP与总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呈负相关,与老年人口抚养比呈正相关。经济发达省市区人口负担系数较小;城乡人口比例呈持续升高态势;城乡人口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呈下降趋势,城乡老年人口抚养比呈稳步升高态势;乡村人口抚养比高于城镇。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高储蓄现象举世瞩目。1978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国民储蓄水平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人口抚养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探讨人口抚养比变化与国民储蓄之间的联系是分析中国高国民储蓄原因的重要方面。本文采用197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ECM模型,研究人口抚养比变化与国民储蓄的长期动态关系,发现:1978年以来,总抚养比下降引起了国民储蓄上升,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国民储蓄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国民储蓄影响不显著。从影响时间看,总抚养比变化对国民储蓄影响时间约为20年,其中主要影响发生在前6年。随着总抚养比的逆转,国民储蓄将逐渐下降,高储蓄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特定时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 人口老化是个综合性概念,包括全体人口老化、劳动人口老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三个层次。全体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零岁及以上全部男女人口。近几十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和影响不断扩大,国内外对全体人口老化标准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劳动人口老化(亦称劳动力老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标准的研究仅仅开始,有些老化标准尚未提出,即使提出来的也没有取得公认的结论。这就是人口老化标准研究不断深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本身具有动态性,与消费的关系也随之变化。文章基于1987-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城乡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城、乡居民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越低,城、乡居民消费率越低,但少儿抚养比的降低对城、乡居民消费率边际变化的影响差异不大;现阶段整体来看老年抚养比对城、乡居民消费率的作用并不显著;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具有时期效应,与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之前相比,我国城、乡老年抚养比相对于少儿抚养比对消费变化的影响更大;此外,少儿抚养比通过家庭收入增长率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偏效应,老年抚养比则通过家庭收入增长率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偏效应,这说明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城、乡居民分别在子女照料、老人赡养等方面作出了消费倾斜。  相似文献   

12.
老龄化下的中国未来职工抚养负担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立精算模型对中国未来40年的理论抚养比和实际抚养比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虽然中国人口老龄化会使老年人口抚养比逐渐增大,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而导致少儿人口抚养比逐年下降,最终使得社会总抚养比在未来40年里保持稳定,增长幅度不会太大.由此作者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会过分加大未来在职职工的抚养负担,从而不会对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原因何在?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口抚养比的居民消费模型,考察人口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2001~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性的正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即少儿抚养比越低、老年抚养比越高,居民消费率越低。因此,促进我国内需持续增长必须改善人口结构和老年群体消费的供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是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下降,年长人口比重增加,从而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一个动态过程.它是从时序上纵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结果。而人口老化是人口老龄化的结果,是某时点上的概念,因此,人口老化既可以发生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又  相似文献   

15.
生育率和死亡率是构成一切人口运动过程的基本要素,人口老化过程也不例外。死亡率和生育率的变化在人口老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人口老化的理论研究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最初,人们把人口老化与个体老化联系  相似文献   

16.
继续降低死亡率,延长人们的寿命是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中,应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随着生育率的降低,我国人口老化日趋明显,因此,对死亡现象的研究在人口老化对策中就会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就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现行的人口政策,预测未来我国人口发展,特别是人口死亡状况的趋势,为进一步分析人口老化进程,完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在研究中曾得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系林富德教授、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所长冯立天教授的热情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化速度在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日本以超过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数倍的人口老化速度迈进了高龄化社会。据日本总理府总务厅统计局于1986年9月15日“敬老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日本现有一亿二千一百六十六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一千二百八十万人,占10.5%;而1950年还只占4.9%。老年人口指数(即65岁以上老年人口对15至64岁生产年龄人口的比率)已由1950年的8.3%猛增到1986年的15.4%也就是说,生产年龄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已下降到6.5:1。  相似文献   

18.
刘铠豪 《人口研究》2016,(2):98-112
文章通过扩展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一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在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率均产生正向影响,且该正向影响都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减弱;而在农村地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率均产生负效应,少儿抚养比的负效应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增强,老年抚养比的负效应却呈现“倒U型”特征.研究结论表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在中国只适用于城镇地区,并不适用于农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率的效应差异十分显著.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的大幅下降和农村地区老年抚养比的持续上升是中国居民消费率长期走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亚洲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投资率及经常账户的效应。结果发现:(1)人口结构对储蓄的效应存在,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储蓄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符合生命周期假说;(2)少儿抚养比与储蓄率无显著相关,少儿人口抚养质量与数量间存在替代效应;(3)老年人口抚养比效应对于外部均衡非常显著。老年化经济体对于经常账户逆差存在依赖,经常账户可以视为亚洲人口红利期高储蓄的国际"缓存池"和"中转地"。亚洲的经济增长、高储蓄与高顺差呈现梯队性的趋势,且与人口结构的变迁一致。这些发现可以从人口结构角度解释亚洲的高储蓄和高经常账户顺差及国际资本流动。所以,世界经济体应避免同周期的老年化,以保证经济的梯队发展和资源跨代跨国转移;同时,对于减少少儿人口来压缩社会负担的政策效果不能预期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一个两期的世代交叠模型入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储蓄和社会养老保障支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动态GMM模型对我国2000~2008年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人均居民储蓄滞后项对基期储蓄的影响作用较大且高度显著;当期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均居民储蓄的影响为负,上期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居民储蓄并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人均养老保障支出滞后项对当期人均养老保障支出影响作用较大且高度显著;当期老年人口抚养比对人均养老保障支出有促进作用,而上期老年人口抚养比抑制了人均养老保障支出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