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童淑华 《云梦学刊》2001,22(1):104-106
研究等级反义词对的标记性,并探讨最常见的反义词对的属性是否具有广泛性,从而说明词汇本身遵循意义和结构之内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
英语词汇是极其丰富的,惯用语是其中之一.惯用语可以非常生动、准确、细致地表达某件事情的行为、过程或状态.而在惯用语中,成对反义词又是常被使用的重要词汇.本文举例具体阐述了在成对反义词中名词性成对反义词、形容词或副词成对反义词以及动词性成时反义词这三种情况,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英语表达的细微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3.
4.
金文动词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还不可谓已臻于全面与完善,尤其是金文动词的系统性研究,包括系统性的比较研究方面,欠缺较多,而且其中关注的重点通常是西周部分,而殷商、东周、东周之后金文动词的系统性研究空缺更多,这值得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更值得弥补与推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商代金文的句法的初步探讨,主要从短语、句子成分、单句、复句及句类五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 反义词的研究与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略显薄弱, 特别表现在理论方法及断代、专书反义词研究上。反义词应是同一语言、同一历史时期, 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对举关系, 在一个或几个义位上相对或相反而词性相同的词。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应从专书入手。古汉语专书反义词的判定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借助文例判定; 依靠注释及书中的有关解释判定; 联系整部书的用词进行判定。通过古汉语反义词的研究, 可以了解一个词的多义系统, 了解常用反义词的发展演变, 还可以补大型语文工具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语义对立,或称反义关系,是重要的语义关系之一,然而,传统语义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视之隶属于同义关系,因而忽略了对反义和反义词的研究。本文将根据现代语言学的观点对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说明反义词之间的语义对立并不是最大限度的语义差异,而是建立在某种相似意义基础上的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汉代金文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宝贵遗产,这些遗产的文化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研究汉代金文中的用字现象,可以更全面地把握汉代文字的特点,为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反义词和同义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两种不同的现象,反义词在情感表达方面有其独特性和优势,在表达词的对立同时,能够体现语言鲜明性,使语言更具表现力。本文从反义词入手,分析颜色反义词的判定,认为颜色反义词的词性和语法意义要一致、词汇意义要相反或相对并且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定,并通过定量统计,试图探讨现代汉语中颜色反义词的构成情况和特点,加深对现代汉语反义词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苗利娟 《殷都学刊》2011,32(2):27-31
以2009年底已公开发表的商代金文材料为限,商代金文可归纳出字头1343个,可释单字569字。其中,常用字即出现频率在10次及其以上的单字计203字,次常用字即出现频率在2次及其以上至10次的单字计515字,罕见字即出现频率为1次的单字计625字。"父"的出现频率最高,过千次。"亚"的出现频率仅次于"父"。商代金文高频字中无虚词、动词、数词,全为名词,主要是天干和亲属称谓用字。  相似文献   

12.
韩军 《殷都学刊》2007,(4):61-65
"康宫问题"是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关键性问题,并导致了学界意见根本对立的论争。本文对持续数十年而未决的"康宫问题"的历史论争进行了概述,对两派学者尤其是唐兰的论证过程进行了细致梳理和简略分析,介绍了"康宫问题"在当代的研究状况,指出了"康宫问题"研究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语法史、词汇史、文字学史的工作上,殷周时期的语言是首先值得注意的对象。因为就今可见的确实可靠的语文资料来说,殷周时期是中国语言文献历史当中我们能够追溯的最早的一个阶段。对于这个时期的语言事实有了明确的认识,才有可能知道此后各个时期语言在发展上的传承关系和新的现象。从西周开始历代复音词都有增加,构词的方法也由单音造词向复音词转变,所以我们通过对西周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来了解西周汉语复音构词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总结近十年金文研究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如新出土青铜器铭文的著录与金文的资料整理,金文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金文铭文考释与研究,特别是对叔夨方鼎、豳公盨、陕西眉县发现的青铜器窖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金文族氏铭文研究,金文语法研究,社会史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师玉梅 《殷都学刊》2003,(4):102-104
西周铜器铭文能否作为研究西周音系的材料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这一时期铭文的构字 (主要是形声字 )、用字 (主要是假借字 )是否含有方言因素。本文通过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文字的传承与传播特点 ,以及这一时期的铜器和铭文特点、文字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等几方面的分析 ,说明西周铜器铭文构字及用字很少有方言的体现 ,可以用来研究西周音系。  相似文献   

16.
殷墟侯家庄王陵墓区出土有铭铜器81件,今按铭文内容可分为47种,其中大多是用来表示族氏称名。笔者谨将其中的37种铭文分为26组,进行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邱冬梅  温远鹤 《殷都学刊》2012,(1):87-91,113
两周金文中使用了较多的正面评价性词语和赋量语法手段,评价客体主要集中在关于上帝、先祖、王及作器者的品质、功业等方面。这种评价性表达不仅与金文记载的内容有关,更与当时的政治制度及社会意识形态、评价主体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武振玉 《殷都学刊》2008,29(4):114-117
助动词是汉语动词中比较特别的一个小类,已往针对传世文献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但甲骨金文中其应用情况尚有不明晰之处。如甲骨文中是否已有此类动词就存在不同看法,两周金文中已有此类动词是可以肯定的,唯具体情况也有充分调查之必要。通过调查,可知两周金文中的助动词虽个体数量和出现频率尚不高,但已形成了包括“能可”、“意愿”、“事理”三类的助动词基本系统。与传世文献相比,表现出一些有同有异的特点,可为传世文献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佐证。  相似文献   

19.
由于旧有非王卜辞中田猎材料有限,故以往的田猎研究多据王卜辞,而新出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属非王卜辞,其中刻有田猎卜辞者在43版,为我们研究殷商时期王室贵族的狩猎活动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在对花东田猎卜辞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将其与以往的王卜辞和非王卜辞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对其中涉及到的田猎日、田猎地、田猎用词、猎获物、狩猎参加者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使得我们对商朝贵族的狩猎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探讨花东卜辞主人“予”的身份地位,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刘忠华 《阴山学刊》2004,17(1):70-73
古代汉语的"为动"与使动、意动用法有质的不同.为动句是用"主·谓·宾"结构("S+V+M")表示了"S+为+M+V"式表示的语文关系的内容,二者是同义句式,可以共时变换;在古代汉语中"主·谓·宾"结构具有多义性;使动、意动用法的句子中主、谓、宾之间的语义关系与为动句不同;使动、意动与为动同义变换的句式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