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哲学界通行的真理客观性观点与实践标准相矛盾,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相冲突,背离了真理定义的基本要求,不符合实践唯物主义的精神,曲解了经典作家关于客观真理的论断,其基本论据和推理过程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真理论     
对应于历史认识的三种形式,历史真理有三种,它们都有广义的符合特性,都由广义实践检验:事实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它以经验事实为标准,由客观实践检验;理论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逻辑体系相符合,它以逻辑体系为标准,由理论实践检验;价值性真理认识结果与主体的实际价值取向符合,它以主体价值取向为标准,由思想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3.
论实践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真理是实践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根本范畴,它的提出既是实践唯物主义理论自身完善的内在要求,又是解决当前理论界关于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的争论的关键。本文在创造性地用实践真理去概括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的基础上,阐明了实践标准是理性真理的检验标准,而生产力标准是实践真理的检验标准,并阐明了理性真理观发展为实践真理观的必然性和实践根据。  相似文献   

4.
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必须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其一,在实践概念上深入把握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质内涵及其革命性,避免片面从精神道德层面和日常生活实践视角对它进行庸俗化和功利化的理解;其二,在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上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检验理论的对立统一关系,破除把二者分裂乃至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倾向;其三,在实践标准上明确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是"实践标准"本身的内在要求,防止将真理认识同价值认识相割裂的倾向。从根本上看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只有全面把握它们的本质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才能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证主义强调任何思想都必须能够接受事实经验的检验,事实经验是判别真理的客观标准,真理必须能够与事实经验相等同,而正是在这一点上,它与毛泽东强调经验事实的证明作用,有着某种契合之处。但是,从积极的实践观与消极的实践观的区别来看,毛泽东实践思想是不能与实证主义混为一谈的,将毛泽东实践思想做“实证主义”理解无疑具有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早就科学地解决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之是否具有真理性,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论》)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多年来宣扬所谓“句句是真理,  相似文献   

7.
实践标准系统化影响真理标准准确化。实践及其结果是不能作检验真理的标准的 ,它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办法。因为是根本办法 ,所以就还存在着非根本办法 ,而逻辑证明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辅助办法。人们的认识与认识对象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才是衡量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价值性是真理的功能 ,把它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 ,就难于同实用主义划清界线。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导致"核变"现象的狭隘因素,从语义学角度和翻译的本质出发,运用欧式几何、数轴及高等数学的集合方法,对翻译中的"核"和"核变"进行量化分析,力图找出翻译研究中"核变"的模式及原因。研究认为:"核"是由众多"核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原文之核("核S")和译文之核("核T")由各自的文本自身和读者的理解过程决定,核变有完全聚小、完全裂大、缩小和裂大相互混杂三种形式。掌握了"核变"的分析方法,在评价译文时,可以将"核变"的大小程度看作一个量化的标准,分析原因,从而用于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9.
马列主义教研室哲学组,最近开会,就真理的标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的原则问题。同志们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不同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之点,就在于第一次把实践引进了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与标准,从而使认识论发生了革命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今天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但是,这一科学结论的得出,却是长期以来人类认识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探索和斗争的结果。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经历了长期激烈的论争。不同的哲学流派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形成哲学斗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了解西方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论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讨论二十一周年的今天,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科学原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古希腊罗马哲学,是哲…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现实选择:混合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这两种观点均未能全面把握刑事诉讼证明的两个阶段和双重属性,各有缺失.客观真实标准是最理想的证明标准,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实现单一的客观真实标准的条件,现实的选择是实行兼采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混合标准.  相似文献   

12.
证明标准是证据制度的核心和灵魂。证明标准与发现真实有着一种内在的关联性。如果人们以发现真实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就能够建构一个多层次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3.
证明标准是证据法中重要而又难以把握的问题。认为我国民事案件应该采用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而不是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而法律真实证明标准又可分为优势证据证明标准和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根据人们认识事物常态和现阶段的法律状况等因素,认为我国民事案件应该采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在采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过程中有些事项需要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诉讼证明的本性及适合于诉讼证明的方法规定了诉讼证明可能达到的程度,此为诉讼证明标准设定的认识论前提。“客观真实说”关于证明标准的观点和关于证明评价标准的观点在诉讼法理上都是不成立的,不具有现实的程序意义。“法律真实”则是个似是而非的概念,“法律真实说”关于真实标准的主张也是多余的。只要承认并对自由心证原则予以纯正把握,则两说及其论争可以终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镜式真理观和符合论中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否定 ,罗蒂提出了一种无境真理观 ,否认人们的认识有共同基础和普遍公度性 ,主张真理的标准是一致性 ,真理的本质是协同性。无镜真理观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 ,它不可避免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证明标准模式可分为"客观真实"、"法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种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其理论依据并各有利弊。将三者有机整合而成的"实在且正当的主观真实说",是我国刑事证明标准模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真理和价值之间是一种实践基础之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践既检验真理的科学性也检验真理的价值性。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只有引入价值评价,才能衡量实践的成败,从而证实指导实践的认识的真理性。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是检验实践合理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案件中,真实性抗辩是媒体最常用也最有力的抗辩事由,但其适用关系到多方面的制度选择与利益平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困境。一是“真实”的标准不一,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异常常导致证据认定冲突;二是关于“真实”的举证责任分配逻辑混乱;三是合理性误信行为的过错认定标准不明。比较西方相关国家的立法及司法经验,我国真实性抗辩中的“真实标准”应予适当放宽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同时明确合理性误信行为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报道侵犯名誉权的案件中,真实性抗辩是媒体最常用也最有力的抗辩事由,但其适用关系到多方面的制度选择与利益平衡。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三方面困境。一是“真实”的标准不一,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差异常常导致证据认定冲突;二是关于“真实”的举证责任分配逻辑混乱;三是合理性误信行为的过错认定标准不明。比较西方相关国家的立法及司法经验,我国真实性抗辩中的“真实标准”应予适当放宽并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同时明确合理性误信行为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并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的客观真实说和法律真实说进行了评析,认为国内的两种学说都不能单独构建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制度,惟一的选择是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相结合的、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