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供给和需求存在错配问题,而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对于解决这种错配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文章研究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内,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与投资的总和,在市场出清的条件下国内总产出等于总需求,在这两个等式基础上,推导出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改变了三次产业之间的相对投资规模,最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后选取三次产业的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增加值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中国居民对第三产业的消费比重逐渐上升,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4-2005年河南省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产出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测算了"十五"末期各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十五"末期的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证明了扩大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产出在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河南省的经济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3.
基于SFA的我国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2003~2008年省市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模型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效率,并分析了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和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文化产业效率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的特点;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事业单位的增加、社会资本、市场化进程等因素对我国文化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农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则会抑制文化产业效率的增长,而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人力资本和信息化水平对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则还不是很明显;从区域发展来看,东部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较快的科技发展水平使得和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较高的文化产业生产率水平和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4.
张志刚 《上海统计》2000,(11):36-37
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第一、二产业的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而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比重会逐步上升,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展进一步提速加快.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10年间发生了巨变,据统计:浦东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90年的60.24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801.36亿元,10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7%.新区第三产业的结构层次不断提升,第三产  相似文献   

5.
资本与劳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要素,制度因素作为经济增长中的非物质要素,因影响生产效率而被长期关注。本文的定量分析表明,中国制度变迁中投入要素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资本效率、劳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综合的制度效应明显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制度效应并没有改善资本投入效率。  相似文献   

6.
一、江西产业结构与全国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将江西产业结构与全国产业结构演变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江西在全国产业结构中的特点。1.农业大省的特征显著1978年,江西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41.6%,同期全国平均比重为28.1%,江西高...  相似文献   

7.
经济结构变化是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外在地表现为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人力资本是基础性的资源,具有发掘物质资本和激发物质资本效率的功能。因此,工业结构演进是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形式,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和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变动必须相互协调。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变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8.
靳庭良 《统计与决策》2012,(24):171-174
文章依据1993-2010年间的样本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河南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动态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资本市场规模、融资结构与河南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规模对河南产业结构的升级存在正向影响,但直接融资市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功能在河南省并未发挥出来。(2)从短期来看,增加直接融资比例和扩大资本市场规模都会对河南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前者影响的力度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而后者影响力度较大且具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9.
席玮  彭刚 《统计与决策》2015,(2):100-103
文章以间接税转嫁为视角,提出了要素收入有效税负的地区测算框架,并利用我国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实证测算了我国2010年的地区要素税负水平。研究发现:各地区的资本税负普遍高于劳动税负;间接税转嫁的影响对于劳动和资本都很显著;无论是劳动还是资本,税负较重的地区大多集中在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对此,可以通过在税收优惠政策上更多地为经济弱势地区提供支持、降低间接税税率以逐步减少间接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促进公共支出向民生方向倾斜等措施来改善要素税负的地区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生产效率产生明显影响的因素;第二类是对生产要素投入量(资本和劳动)产生明显影响的因素;第三类是历史文化因素。一般认为,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人力资源因素;而影  相似文献   

11.
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定义,同时考虑“资本—技能互补”假说,根据非技能劳动、技能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构建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与要素配置技能偏向性指数,并推导出TFP增长率函数及其各分解效应。在理论层面揭示了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要素配置技能偏向性、要素效率增长率与投入增长率之间的协同效应对TFP增长率的影响机制,丰富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下对TFP增长率变动的机理认识。进一步,利用2000—2019年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分析发现,生产要素效率水平的提升是推动制造业TFP增长率提升的基本力量,而在未来同时提升技能劳动效率水平与投入规模,对于提升制造业TFP增长率,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具有积极且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要素相对价格左右着要素配置效率,是影响TFP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劳动要素细分为普通劳动与人力资本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估计31个省市TFP变动,据以观察要素配置效率对TFP的影响,模拟要素价格在其中的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2003年以来要素配置效率呈负增长,是TFP增长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东部TFP增长率高于中西部且差距趋于扩大,与此相伴随的是东西部之间要素配置效率差异以更快的速度趋于扩大,进一步表明要素配置效率对TFP增长的制约;(3)要素价格是影响要素配置效率的直接原因,要素价格的扭曲在现阶段总体上表现为物质资本要素价格相对偏高;(4)分别模拟物质资本价格下降、人力资本和普通劳动价格上升,结果显示均改善了要素配置效率并相应地实现TFP增长,其中物质资本价格下降起着最显著的改善作用。为此,要重视市场环境建设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从要素配置效率上推动TFP增长。  相似文献   

13.
二、边际产量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取决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技术水平。若以L表示劳动,K表示资本。T表示技术水平,则产量TP=f(L,K, T)。资本和劳动是两种主要投入要素,它们是可以互换的,也就是能够用可变的比例相结合。边际产量是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产量(MP)=总产量增量/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量。由于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资本,所以我们将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劳动投入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称为劳动的边际实物产量,简称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以MPL表示,MPL=dTP/dL=df/dL。同样资本投入的微小变动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就是资本的边际产量,以MPK表示MPK=dTP/dK=df/dK。下图中, MP表示边际产量曲线,AP表示平均产量曲线。  相似文献   

14.
伴随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东西方经济学界掀起了研究第三产业问题的热潮。第三产业的发展客观地呼唤经济理论发生变革,要求经济学界从新的角度系统阐述服务经济的发展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动过程。所谓服务经济是指服务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状态,或者是指服务业中的就业者在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就业者中的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状态。服务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一、规模化与单位成本分析规模化生产是以生产过程为中心,利用劳动分工的原理,通过专用的机器来实现的,规模化生产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生产产量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产品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单位变动成本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而单位固定成本却会随着产量的提高而逐渐降低,但是下降的速度会逐渐减缓。设产品的单位成本为C,固定成本为C固,单位变动成本为C变,产量为q,则产品单位成本可以看作是产量的函数,设计函数C=f(q)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在进入1990年代后,根据中央对上海要建成“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的要求,进行了以“三二一”顺序发展为特征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由此,第三次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其在上海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上升。与此同时,制造业的比重则随着“退二进三”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利用超越对数函数估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和三大区域历年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研究发现,东中西部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间,东部的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以上研究表明,TFP是造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和国家增加对中西部的投资可以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8.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13,30(4):83-91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测算要素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每年资本增强型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各自的速率和技术进步的整体偏向性,而且还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使用这一方法对我国1991-2011年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测算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劳动的生产效率逐年提升,而资本的生产效率却在1995年以后逐年下降,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使用和劳动节约型;相对于经济增长率,我国1995年以后大部分年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都很低,凸现了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内蒙古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分析(一)三次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时序分析1、三次产业的GDP结构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基本上符合高度化的要求,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02年我区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1.5%,42.1%,36.4%。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1990年下降了1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赵景等 《统计研究》2019,36(8):100-113
本文基于四要素双层嵌套的生产函数,利用1990-2016年全国层面及省际层面数据测算投资效率,并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轨迹,检验投资效率匹配效应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1990-2016年我国整体投资效率呈下降趋势,资本-技能劳动匹配效应与整体投资效率走势趋同,快速累积的资本存量和不断升级的资本质量与短缺的技能劳动之间矛盾突出。②东中西部地区投资效率增长非一致性明显。东部地区资本相对投资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但下降幅度大于中西部,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差距缩小,其中匹配效应是区域间投资效率非平衡的主要成因。③若产业结构升级的技能劳动需求不能满足,将引发要素错配,不利于有效投资。房价与工资提升分别通过影响技能劳动供给和需求抑制要素匹配效率;教育和公路设施会对地区要素匹配产生积极影响,改善地区间投资效率非均衡性;地区投资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毗邻地区的要素流动和经济发展相近地区的技术溢出均对投资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