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建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已悄悄拉开了人才争夺战的序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次成为国人的共识。“人才是财神,得人才者富,失人才者贫”,“要发财,靠人才”,“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财富,谁就拥有称霸世界的实力”,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的响亮口号。“抢市场,抢项目,抢人才”的“三抢”鼓点已重重敲在中国无数有志之士的心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显著栏目中的广告招聘大战,社会上各界的“重奖冲击波”也不断把当代中国人才争夺战推向高潮。对此,日前一位人才研究专家告诉笔者,1994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这赤字,那赤字,人才“赤字”是最大的赤字。这重要,那重要,人才的作用最重要。山东省副省长张瑞风更一语道破天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他把该省提前7年实现全省经济第二个翻番的原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劳动报》获悉,某企业把原计划青工技术培训的几十万元资金抽出来,用于去外地高薪“抢”人才。结果虽然“抢”来了人才,但却荒废了本厂一大批青工的学业,这种“招了女婿荒了儿”的做法,使人感到很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企业、地区发展的基石,是国家参于世界竞争的核心优势。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人才流动国际化、人才竞争国际化,国家之间“抢人”、“挖人”的“人才大战”已经演变成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什么是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4.
发现培养一个人才实属不易,留住一个人才更难。但是,要冷落、荒废一个人才却简单的很。……切不要在“抢"人才、“挖’’人才已到了“白热化”的今天,还去干那种“推”人才之类的蠢事。  相似文献   

5.
刘刚 《人才瞭望》2007,(2):95-95
如今,企业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一些具有专门技能的高级实用型人才,更是早已成为企业经营者趋之若鹜,你抢我夺的“抢手货”。相反,各行各业的专门性人才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近期,中组部、教育部联合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高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在会议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占元表示,要鼓励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反对采取不正当手段招揽和引进人才,反对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抢挖人才.  相似文献   

7.
可以肯定地说,21世纪竞争最激烈的是科技人才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已取决于人力资源的质与量。轰动全球的《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帕·米西认为: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争人才,抢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最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近期,武汉、西安等二线城市,纷纷出台了"人才新政",不但用近乎"零门槛"的落户条件,吸引大学毕业生工作、定居,甚至还拿出一定数量的公租房,解决年轻人安居乐业的"后顾之忧"."抢人才",成了二线城市发展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9.
谁抢了新闻专业学生的饭碗 在日前的一场北京传媒类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很多传媒单位都表示,一般的采编人员已经饱和,现在最需要的是不仅拥有新闻专业知识,同时掌握另外一门学科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体经营管理人才。 据传媒英才网对前程无优、中华英才与智联招聘网北京地区招聘信息的统计显示,如果对传媒业的人才需求具体职位进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远地超出了事件本身,随着时间的渐去渐远,却历久而弥坚,给人以无限的警示和思索,亦如商丘市抢筑区域性人才高地这一事件一样。  相似文献   

11.
美国麦肯锡公司曾把现代世界各国对各类专门人才的争夺称之为“人才大战”,在这场战争中,发达国家各使绝招,把眼光牢牢盯在了发展中国家。据国内人才研究专家估计,目前,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0万专门人才流向发达国家。 没有刀光剑影、没有硝烟,人才究竟是怎么被“抢”走的?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通讯近来潜心做了番研究,总结出了全球“人才大战”的10种形式,让我们来浏览一下各国是如何把握“筹码”的?  相似文献   

12.
唐俊 《人才瞭望》2016,(20):102-103
随着国家对风电产业的扶持,风电产业爆发式增长,风电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与风电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特别是一些技术性更强的技术人才极度缺乏;大面积风电场逐渐超过2-3年的质保期,质保期后的风电机组维护将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撑,建设一支优良的人才队伍,对风电企业练好“内功”、抢机遇,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各个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而高校无疑是社会里最大的一所人才储备库。传统的校园招聘存在一个难以弥补的弊端.就是各企业都在“扎堆”抢人。实习机制被认为是一种让学生从校园过渡到工作岗位的有效机制.实习生项目也被认为是校园招聘的“蓝海”.得以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4.
朗讯是这样一个公司:她的历史很长,她的面孔很新,她喜欢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她可以摆脱AT&T的阴影,她摆不脱通信进入信息时代的宿命;她的文化要学习别人,她的通信技术让别人学习:她有一个贝尔实验室,实验室支撑了她的命运;她是真正地渴望人才,她对待人才的方式是:抢!  相似文献   

15.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核心竞争力。人们从各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有一个因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人才。当今人才大战在全球范围愈演愈烈,挖、抢人才的手段越来越新,越来越巧,越来越狠。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留住人才特别是核心人才,已经成了企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而严酷的问题。时至今日,已经没有哪一种单纯的方法可以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魔力棒”,企业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留人才,聚贤才,兴事业。  相似文献   

16.
锐迪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的周思友没有想到,他2010年10月中旬才提交了上海落户申请材料,仅仅2个月后,就已经审核通过。这位来自安徽的专业人才有幸成为直接申办上海户口新政实施后的第一批落户人才。与之前落户人才不同的是,他既没有经历落户上海的打分制,也没有经过居住证满7年的漫长等待,而是直接申办了上海户口。周思友的经历只是近期上海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2010年12月以来,上海在人才引进工作上连续重拳出击,抢在十二五启动之初,率先打响了人才争夺战的首炮,更宣示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勃勃雄心。  相似文献   

17.
高薪引才渐呈火爆 毋庸讳言,抢在中国入世前,不少跨国公司就已逐步实施对中国优秀人才的“收购行动”。他们打出许多诱人的招牌以期吸引更多的一流人才。试想:几十万元的年薪、一流的专业培训、优厚的福利等等,有多少人才不为之心动呢?在痛失人才,而又急需人才的现实面前,国人对“薪酬作为引导人才流向的助推器,衡量人才价值的一把标尺”有了更深的感悟。2001年,神州各地不避“钱”嫌,推出的一揽子高薪诚聘计划,风光无限。 先看2001年元月中旬的一道风景: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全国人才交流大会上,名不见经传的江…  相似文献   

18.
时下,各地、各部门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已形成一股巨大的热潮,有不惜重金聘请人才,有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有给予优越条件争取人才,这无疑是件大好事。但有少数地区和部门不考虑本地实际需求,引进人才时一味地追求高学历、高职称和高名声的科技工作者,有极少数部门甚至只看学历、文凭、职称,出现本科生热、研究生争、博士生抢的现象。由于盲目地引进人才,导致引进的人才有的 “骏马成了犁田牛”作用发挥不出来;有的因专业不对路,无施展才华的空间;有的因条件设施不具备,高科技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结果,前边引进,来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场国际性的人才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为了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使自己的经济发展确立惟一竞争优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人才作为决战决胜的关键战役来打,并从各自实际出发,打出了一张张“王牌”。 抢──美国紧抓人才不松手 近年来,随着美国产业结构开始从传统经济结构向新经济结构转变,美国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急剧扩大。根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的统计,1996年美国缺少4.5万名受过科技训练的大学毕业生,而今天,美国在化学、生物、物理、计算机等领域的人才需求缺…  相似文献   

20.
人才火爆国企   最近,一些频频见诸媒体的消息确实让人振奋:   2000年江苏省高层管理人才交流大会近日在南京召开,场面十分火爆。招聘单位中国有经济成分单位 107家,占进场招聘单位的 71%。这次人才交流大会显现出非常突出的“围城”现象,那就是,三资企业人才又渴望重新回到国企。据南京市高层管理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统计,这种“围城”现象现在已越来越普遍。它反映了国企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国企呈现出了对人才的巨大吸引力。   一向在人才市场较为保守的国有企业,最近却在杭州频频出手设摊“抢”才,在人才市场唱起了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