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的官员"懒政"现象较为突出,并成为一个极为重要和十分紧迫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把基本情况搞清楚,又要将根本症结分析透彻。为此,本文首先从当前官员"懒政"的行政生态背景分析入手,然后以机制设计理论为视角,对当前官员"懒政"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最后提出治理官员"懒政"的可行路径。一、官员"懒政"的行政生态背景1.中央从严治官强化了官员行为的制度约束。自党的十八大以  相似文献   

2.
实践中,领导干部的功利主义现象会影响事业正常发展,破坏组织发展环境,阻断成员认同信任,损害组织良好形象。领导干部功利主义的病态现象主要表现为"晋升当先"的心理病态、"谋权又谋利"的权力病态、"从虚多懒政"的工作病态和"唯上不唯下"的人际病态。整治领导干部的功利主义现象,一要打造开放性晋升流程,二要全方位强化权力监管,三要压缩惰政懒政的生存空间,四要营造清爽干净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3.
正【策划人语】如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一样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懒官,古今中外并不鲜见,但让一国总理因之而拍了桌子痛斥,可见时下的懒官懒政已经严重到了何种地步。可以说,官员的贪污腐败与懒政成了当今官场上存在的两大恶疾。从某个角度来说,懒官懒政也是腐败。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危害社会的"致命伤",那么,懒官懒政则是"慢性病"。不管是"致命伤"还是"慢性病",都会危及到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懒官懒政不仅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懒官懒政的存在,会不停地制造着群众与党  相似文献   

4.
正滥政和懒政是权力乱象的两种极端。滥政恣意妄为,懒政无意作为,两者都直接导致行政生态和政治生态恶化,造成行政资源和权力资源的极大消耗或浪费,延误甚至阻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因而,应当深挖滥政和懒政内在的发生机理,寻求破解之道,以整治"权力裸奔"和权力虚耗,消弭滥政和懒政之痛。一、滥政和懒政的发生机理滥政与懒政虽然处于权力行使的两个极端,但其发生的原因与机理却有通约性。深究其发生的内在  相似文献   

5.
"庸官懒政"现象是当前干部队伍管理的顽疾,严重制约了各级领导干部政策执行力的提高,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新形势下,认真剖析"庸官懒政"现象的现实表现,深入查  相似文献   

6.
基层工作评价中的“痕迹主义”表现及治理之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痕迹管理因为刻意放大材料效用、忽略行动实效而异化为"痕迹主义",折射出工作中的懒政不作为思维、形式主义做派、"一刀切"的考核形式和上下级间信任缺失等问题。要规避"痕迹主义"泛滥,必须端正态度、科学考核、突出重点、强化上下级间的信任感。  相似文献   

7.
正庸政懒政现象,也是反腐败不全面、不彻底的体现,会阻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正如李克强所言,"懒政导致中央的好政策梗阻在出台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和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严重影响了改革效率,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廉政与勤政是良好官德的有机两面,反对为官胡为和为官乱为,又力避为官不为和怠政懒为,才是对"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完整解读。然而,在基层,一些人对"懒政"恨不起来,懒政似有蔓延趋势。一些基层官员认为,在出台的党风廉政条例中,懒政很难界定;在推进改革全面问责的今天,似乎干得多更容易得罪人;更有一些官员认为,时下吃喝没门,收礼也关上了门,不如清清闲闲混  相似文献   

8.
秘苑摘萃     
叩颖 《秘书之友》2014,(11):46-48
正纠治懒政重在严治懒官王厚明在《秘书》2014年第9期《纠治懒政重在严治懒官》一文中,指出懒官是导致懒政的主因之一。治理懒官懒政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治懒官,形成"懒官就要让位、无为就是失职"的思想共识,增强勤勉务政、高效理政、依法执政的实践自觉。1.树牢立党为公理念,增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政治责任。一是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昂  相似文献   

9.
<正>在今年热播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庸政懒政怠政"的区长孙连城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每天沉溺于用望远镜观察浩渺的宇宙,在其位不谋其政,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应付了事。他有一句"名言"是:"无私者无畏",意思是自己不贪也不占,不想升迁,即使庸庸碌碌也没什么好害怕的。现实中孙连城这样的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为政者还不在少数。今年6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通报了16个"庸政懒政怠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滥政与懒政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现在,滥政与懒政仍然是一个群众深受其害、为政深受其弊的严重问题,必须探索科学有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11.
基层公务员“懒政怠政”的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公务员"懒政怠政"的三大特点1.顽固性。"懒政怠政"被当今一些人喻为官场"牛皮癣",主要是因为它屡治不愈,非常顽固。这种官场病症不是现在才有的。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中说:"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其中,"尸位素餐"准确地揭示了旧时官场"为官不为"的现  相似文献   

12.
正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是当前领导实践中一个比较典型和普遍的问题,影响很坏,群众意见很大,是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有种种表现形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闲度日不干事。当下有人调侃,当官有风险,用权需谨慎,不如图清闲。一些人认为,当"清官"太辛苦,不求造福一方,但求远离风险,没有组织授权,尽量不找事、少用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满足于混日子、注  相似文献   

13.
正庸官懒政问题是政府内部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二三十年前人们对政府机关就有"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抱怨。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治理庸官懒政的内容纳入其中,提出:"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  相似文献   

14.
李克强总理近日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懒政庸政怠政、不作为的要严肃问责,对不敢抓不敢管、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这不啻向"懒官"发出了当头棒喝和严厉警示,对于那些长期不敢担当、不主动作为的"懒官",必将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古代的官员尚有如此意识,今天的领导干部理应有更高的觉悟和追求。习近平  相似文献   

15.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保持高压反腐的态势下,滥政现象显著下降,但懒政行为却逐渐滋长。若不能有效治理这一非正常现象,将来会反复出现懒政与滥政的循环。无论滥政与懒政呈现何种循环趋向,均有碍于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在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深入剖析滥政与懒政死循环的产生根源,认识到其严重的危害性,探索对  相似文献   

16.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的作风状况直接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我们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做到勤奋敬业,有所作为,但也确有少数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庸、懒问题。庸官懒政现象及其蔓延,严重违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损害了党的威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整治。一、庸官懒政现象的成因分析庸官懒政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基层党委更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一要以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重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让干部"主动去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进而强调,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其中,懒惰之风就在整治之列。懒官是懒政形成的主因之一,解决好"为官不为"的问题,要以优良党风政风带  相似文献   

19.
付东 《领导科学》2020,(4):75-78
从公司治理视角,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晋升无望干部懒政问题,发现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利益冲突会导致懒政。借鉴公司治理的激励策略和约束策略,可以从加强权力观教育、完善弹性薪酬制度、探索弹性退休奖金制度等方面加强干部激励,从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深化公务员聘任制改革等方面加强干部约束。  相似文献   

20.
正"为官乱为"的滥政与"为官不为"的懒政,究其实质,都是非正常的极端表现,都背离了建立公职人员队伍为人民服务的本意与常态,都是应该坚决整治的弊端。这类似于治理河流时通常要面对和解决的两种非常态现象:河水乱流泛滥成灾与死水不流变质无用的问题。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