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经济法的主体——对经济法主体研究的回顾和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过去的经济法主体研究,对经济法主体在概念上表述不一,但深究起来,这种表述上的差异不能说明问题,其深层的原因在于学者们对经济法主体的特质即经济法主体的特征的认识有异.经济法主体应该是参与经济法律关系的现存的社会主体.因而对于经济法主体特征的认识应该放在经济法律关系中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主体加以类型化.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业协会是一种具有社会性、中介性、非营利性、自治性特征的社会团体。它具有平衡协调功能和公私混合特点,符合社会本位宗旨和自由与秩序统一的理念,因而应该归入经济法的主体的范畴。经济法可以从组织机构、章程、运作权限和监管制度等方面对它加以较好地规制。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与行政法是独立的两法律部门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本文从经济法与行政法产生背景和本质差异的角度来比较两部门法中国家主体的不同,认为在经济法中国家主体是积极主动、创造性的;而在行政法中,国家主体地位是被动的、消极的,并从社会法之角度指出行政法与经济法在边缘上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学界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对传统的法律责任分类理论的一种创新。经济法主体表现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关系的参加者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呈现出包括国家、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等在内的多元化构造。但由于经济法主体资格与责任能力的相分离,经济法责任主体体现出政府和经营者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民法与经济法主体假设的不同.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民法与经济法的立法本位、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及作用的不同.指出个人在社会中的两面性决定了民法与经济法的二元制法律调整模式.民法与经济法分别在不同的层次上调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冲突,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法主体制度入手,以公法与私法区别的角度批驳了国家必然作为经济法主体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经济法的本质。经济法不应单纯地属于公法,而是由传统公法与传统私法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公法与新型私法的融合体。经济法可以分为宏观经济法与微观经济法,在前者中,国家当然地作为经济法主体;而在后者中,国家不必然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一方主体。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学上借鉴而来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在论证经济法的产生方面存在局限性,也无法有效论证经济法的独立地位.政府经济职能是经济法产生的根源,政府将那些被实践检验为正确的经济学观点上升为法律的形式,从而形成经济法.民商法为经济法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微观基础,而行政法则确保依据经济法履行经济职能的政府能够合法行使职权.经济法与民商法、行政法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而未认识到这一点的原因往往是彼此未能深入了解对方所致.  相似文献   

8.
回顾和评价了经济法主体特征的代表性学说,考察了反垄断法等现行典型经济法中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及其相关行为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法主体具有经济性、具体性和角色性这三方面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几乎任何一个社会主体的法律主体地位都是多元而广泛的。从我国现代行业协会的产生、发展及功能来看,将其实体法律主体地位的基本属性定位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恰当的。行业协会以规章制定权为代表的市场规制权体系正在形成。行业协会的经济法律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市场规制权力体系的形成,对我国经济法的传统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并正在促使其转换。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办高校具备法人资格,是独立的私法人。但在从事公共性教育活动时,其行为已不是私法人的活动,而应认定为公法上的行政委托行为。理解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不能脱离其作为高校最为本质的学历教育活动,在此活动中,民办高校是行使行政委托教育权的公法主体。  相似文献   

11.
法律经济学方法并不是对传统法学方法的取代,而是对传统法学方法的重要补充。法律经济学方法最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法学方法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与传统法学方法相比,法律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更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对于部门法中具体问题的研究,也可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和价值。建议在我国法学本科高年级和法学研究生阶段开设专门的法律经济学课程...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规所体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理,是经济规律与法律科学结合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确立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健全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仅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的本质特征,还要体现我国信守对世贸组织的承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应随之注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价值范畴的构成和属性,阐述了经济法的价值属性在于一般和特殊、客观和主观、静态和动态的辨证统一,论述了应从经济安全、效率与公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构经济法的价值,指出适度干预是实现经济法价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违法的主客体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违法同一般违法一样须具有主客体的构成要件。行政违法主体不同于其他性质的违法主体之处在于 ,从行政违法行为的主体内部构造来看 ,行政违法的主体不是单一的组织主体 ,而是两个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 ,一个是对外的、整体的组织主体 ,一个则是具体实施行政违法行为的行政公务人员个体。由此 ,行政违法的主体类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行政违法的外部主体 ;一类是行政违法的内部主体。行政违法的客体是行政违法行为所侵害或破坏的受行政法所保护的一定社会关系——合法行政关系。行政行为是否侵害了客体 ,具体侵害了什么样的客体 ,是划清行政行为是否违法及何种行政违法的界限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学术界有广义、中义与狭义三种解读方法。这里系统梳理与论证了广义国际经济法存在的理论与现实基础,特别是通过明确其产生路径、学科性质与特点、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论证了该概念存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民法与经济法的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市场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的法律保障。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虽然学术界尚未形成定论,但大都定位在弥补市场缺陷,规范国家干预之上。如果说,成熟的经济学与幼稚的法学的提法过于偏颇,在市场与国家关系领域,经济学的确比法学成熟得多。运用经济学理论,对民法与经济法进行法律的经济分析,不失为科学界定二者调整范围的佳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的薄弱已经阻碍了经济法的发展,加强对经济法可诉性实现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法更好的发展和得到执行。学界现有的几种模式设想都有其自身的缺陷,要从更新经济法诉讼的理念的高度对其加以综合并创新,以利用现有诉讼机制和创设经济法特别诉讼机制相结合的模式来加强经济法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在社会规律生成中的地位问题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指出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不可逆性、必然性和重复性的普遍性品格,同时也指出社会规律自身具有的主体性、自觉能动性和加速性的特殊本质,并且进一步论述了社会规律生成于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主体创造与主体选择相统一的人的主体活动之中。因此说,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发展规律生成中全面、鲜明而深刻地展示了它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