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沈阳市农户统计数据为基础,根据影响农户储蓄行为的因素,建立了沈阳市农户储蓄行为的计量模型;并对现今农村金融体制与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沈阳市农户统计数据为基础,根据影响农户储蓄行为的因素,建立了沈阳市农户储蓄行为的计量模型;并对现今农村金融体制与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储蓄是农户全年纯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后的结余部分,它代表一种潜在的投资与消费能力。农户储蓄包括货币储蓄和非货币储蓄两种形式。本文拟通过对天津市农民收入与储蓄的关系,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分析影响农民储蓄的因素及其变动趋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储蓄变化历程及其特征。 1.储蓄变动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可以分散农户的医疗支出风险从而降低农户未来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对农户的预防性储蓄产生挤出效应。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年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倍差法和分位回归法分析了这种挤出效应。研究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农户的预防性储蓄存在着挤出效应,并且这种挤出效应随着农户储蓄分位的提高而不断减小。因此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将低收入群体纳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体系中对降低农村的预防性储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2-2018年四期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和bootstrap技术,从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视角,分析西部地区农户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农户收入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在不同分位点上,健康人力资本比教育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更大,特别是对于收入处于0.50分位及以下的农户影响作用更强;金融资本中的储蓄资本比农户借贷行为对收入增长的影响显著。(2)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是影响西部地区农户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和健康水平的分位差异系数显著为负,有利于缩小农户内部收入差距。因此,中低收入组农户需要提升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通过普惠金融发展增加储蓄资本。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需求很大,但我国农户却没有把农业保险作为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农户在选择农业保险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文章运用数学期望理论,分析了农户对农业保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P,投保费率V,保险赔偿金K以及财富储蓄S。并对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9—2014年云南农村地区抽样调查数据,采用面板Logit和T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储蓄市场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市场的参与率逐年上升,储蓄市场参与率逐年下降;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负担、家庭支出、固定资产支出正向显著影响信贷参与及规模,农户的消费支出、生产经营支出、税费支出、贷款利率的影响不显著;非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家庭收入及支出、固定资产支出、CPI显著影响农户储蓄参与及规模;对比信贷、储蓄市场参与发现非劳动负担、农户固定资产支出逐渐成为农村金融市场参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学龄化,农户的基础建设应该受到农村金融市场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证分析研究方法,运用1993-2001年山西"十村千户"固定跟踪观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诸多影响农户生产性投资的因素中,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和农户的收入水平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农户的人均借款金额、家庭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农户年初人均储蓄额、农户的生活消费支出以及农户的生活区位等对农户投资也有影响.政府应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信贷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激励农户生产投资的积极性,提高其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统计图解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农户家庭偏好中存在防卫性机制。适当选取模型和计量工具,随后的参数检验也证实防卫性机制存在。防卫性储蓄是金融保险制度缺失条件下的行为替代,决策应沿着合理利用这一行为机制来思考,以建立城乡一体的国家社保体系。  相似文献   

10.
居民的储蓄——投资行为分析李茂生柏冬秀作者认为,研究居民储蓄用于投资的转化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论述了居民储蓄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居民储蓄行为特征和储蓄种类,银行存款在居民储蓄中的特殊地位,影响居民储蓄的诸因素,居民投资的种类及其特点,并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