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族群文化,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区域性的、少数人口的文化.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族群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核心问题,学者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本文从文化视角,借助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族群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族群文化资本与“惯习”和“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族群文化资本的转化和再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以期促进对族群文化的合理性认识和科学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广西客家族群关系为例,探讨族群关系在文化自觉的指令下,族群互动的方式、特征、规律及其作用.认为以文化自觉为指导的族群互动体现了国内族群关系的一般规律与特征;造就了和谐的族群关系,使客家文化成功转型不断创新,并使客家族群和汉民族不断发展壮大;文化自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对构建现代和谐的国内国际族群关系具有显著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关于环境与生活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环境与人类文化关系的思考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本文介绍了人类学对环境和生活类型的研究 ,包括从人类文化的角度对环境的分类以及文化的分类 ,涉及到文化结构层次的区分、世界文化分区、中国文化分区等问题 ,并对中国人类学家在族群分布、文化区域等问题的研究上提出了新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河湟地区位于藏彝走廊与西北走廊交界地带,这里不同文化相互交汇,族群关系繁复多样.这一区域在族群互动中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生存秩序.本文试对21世纪以来河湟地区族群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亚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突厥语族民族在这一区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回顾相关文化理论及对这一区域和族群文化的实证研究表明,人类文化的变迁是通过逐渐的"过渡段落"实现的,而中亚及突厥族群的文化进程为实现欧亚大陆的文明衔接与动态分布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云南哀牢山泥石流的研究,认为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治理过程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它与人类社会的行为和文化密切联系.灾害能够导致人类文化的变迁,而人类文化也能够回应灾害并形成应急机制和预防手段.灾害后果、救灾过程和预防方法能够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改变原来的族群关系,使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思乡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衡量族群关系的文化、社会交往或基层组织的相互进入、通婚、族群认同、偏见、歧视、费源与权利分析等7个变量解析了中成文具厂的族群关系及族群关系的主要特征,并通过一个典型个案进一步揭示其族群认同和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族群认同的概念及其和文化的关系出发,通过对一个典型个案的调查和分析,阐述了现代族群的特征.在中国,族群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导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领域,有关族群、族群意识、文化认同等方面的研究成了热门话题,并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本文通过分析清初满族的族群认同意识,指出文化中的非可比性文化即中性文化才是族群认同的基础所在,而对可比性文化中优秀文化的吸收则是加强族群认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族群认同是一种多维立体的理论,强调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中去探索族群文化内涵.兴仁县大山镇尔期村坪子上组作为当地少有的苗族村组,尽管与周边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文化交融过程中接纳了部分外来文化元素,但在族群内部仍有"倔强"的一面.而烧灵仪式音乐则是该族群所要强调的文化元素之一.本文以族群认同视角为主线,旨在探索出烧灵仪式音乐、社会、文化认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禁忌作为一种民俗事象,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现象,与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回族语言及其禁忌是族群和族群意识构建需要的结果,反过来又作用着族群和族群意识的构建和整合,它体现了回族人强烈的自我表述愿望和族群话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多维文化适应模型与国外族群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适应多维模型包括非主流族群成员与主流族拜成员的文化适应取向.多维文化适应模型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时文化适应过程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研究,还在于通过考察主流族群和非主流族群的文化适应取向的一致和冲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安徽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周典恩副教授的《台湾的族群关系与族群政治》(花木兰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以真实确凿的史料、客观严谨的态度从宏观的历史境况中对台湾草根社会中的族群互动情形进行系统梳理,解析其与当代台湾政治生态的关联性,剖析族群政治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全书史料翔实、新见迭出、逻辑严密、论证有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4.
南方跨界族群的原生态音乐文化是其对应族群的跨界音乐文化,而跨界音乐文化作为当前音乐文化中一种相当重要的音乐文化现象,不仅能够反映各个跨界族群之间的精神思想联系与传递,还能够联系各个跨界族群间信息文化的表达,深刻体现了各个跨界族群中间的民族文化融合.关于南方跨界族群的原生态音乐文化的理解,其是属于各个跨界族群生产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15.
族群的名称与族群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分析族群的名称入手 ,揭示了族群的名称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以及族群名称的使用所反映的族群与族群之间和族群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贺州地处萌渚岭中段、 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带,这里世居着壮、 汉、 瑶、 苗等族群.这些语言族群长期以来与汉语方言族群毗邻,随着经济、 文化的交往,语言接触互动成为必然.区域族群语言互动的原动力来自彼此的多层次需要,其差异根源在于族群文化内在的认知结构及文化语法.这种差异表征在语言上为语言符号的非对应性,族际互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互动的形式通常有语言互用、 词语互借、 语法互适,不管何种形式,都必须建立在语言族群个体或群体认同的基础上.语言的彼此认同互动,有利于语言和族际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7.
冯瑜、赵卫东、李红春著《"地方性"的尝试:云南回族特殊族群民族认同、族群关系及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是第一本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云南回族特殊族群的书籍。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从历史到今天都是一个人群与文化  相似文献   

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族群结构复杂,分布有汉族、瑶族和壮族等15个民族,而居住在贺州的汉族和瑶族都分别包含有至少两个支系.贺州各个族群在国家认同和汉文化的基础上,一直保持着各自的文化传统与特色.经过不断地磨合,在1949年之后真正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族群关系乃至民族关系模式.贺州市族群结构的状况及其形成过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民族关系模式的类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属性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属性之一,而族群最擅长编织网络.本文从社会网络的集聚黏合方式、网络的延伸与发展、网络结构的新变化、族群网络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有利于在新形势下深入认识回族社会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在壮汉文化互动与交流的历史进程中,也存在着对立和冲突.这种对立和冲突成了壮族民间长诗表现的重要内容.通过壮族民间长诗我们可以看到,壮汉文化间的对立冲突,既体现在壮族族群命运生存上,也体现在壮族个体生命成长上.并且,壮族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与族群命运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