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尼采的“超人”不是新偶像,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要求人们打破偶像,从自己做起的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尼采的“超人”学说是在对基督教传统道德观进行猛烈抨击之后树立起的一种新型人生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主张人们摒弃上帝,把注意力重新返回到人类自身,尊重人的本能,重视现实世界,改变愚味懦弱而不可自拔的状况,以丰富、顽强的生命力来创造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人的发展借以实现的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社会作用及其实现途径是一个似乎已被解决,但实际仍存异议,因而需要给予明确说明的问题。道德是在历史上产生并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考察道德,使我们能够对道德问题做出合理解释的唯一办法,就是将道德问题放到人的具体的历史活动之中,道德的社会作用及其实现途径问题的解决也必须如此。道德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且能够在人类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即它是人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全部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的自主活动的历史,目的在于使人的自身得到发展、完善。为此,人们必须积极创造维持自身存在、发展所必须的各种条件。舍此,人的发展、完善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它是同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始终是一种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罗汝芳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只有先重视人的存在,才能去追求道与心。在求道的过程中,人是自由的,道内在于人自身,是人规定了道的性质,人可以让自己超出感觉的限制,从而达到精神的解放,最终完成道的规定。求道的过程就是人自身的生发过程。而道在于人,人的本性的具备与完足就更重要。它让人的存在成为一种带有美的愉悦的存在。罗汝芳要求人们将自身活动同自然和生命的自觉发展相联,在日用之中、在生活之中完成道,让平静心灵和自然本性的自足完善代替求富求仕成为人生最高的追求,这样的生活是审美的生活,人的存在都是自由的存在,也是审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甲为什么要提出感觉语言?它的重要往何在?乙海德格尔说过,人“充满芳绩,然而诗意地安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人生的重要方面.什么是诗意的?我认为指的就是艺术化的人生,通常认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化因素体现在(一)人类创作的文学艺术中;(二)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三)生命内在的情绪中,忽视了语言的艺术性体验.而语言是我们生活所依赖的必不可少的存在,它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刻的.语言不仅作为一种存在环绕在我们周围,而且作为其地存在如自然、社会、文化。心理的表达媒介起着中介桥梁作用,其地存在通过语言被我们理解…  相似文献   

5.
老子与海德格尔是东方、西方两位出色的哲学家。两千多年前,东方古老哲学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了"道"的思想,人们在合"道"、得"道"后进入一种无为之境。海德格尔将西方哲学对人生的思考从外转而向内,他的"此在"思想使人们对自身生存的理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他积极地将思考指向内在,并打破了传统的时间观念,进行了将人回归于本真的哲学探索。两位哲人的思想在确定了人生目标在于内求之时,都强调了对时间的把握和在从生至死过程中的修正与完善,这是把人们引向完善、完美人生的积极体验。  相似文献   

6.
席慕容曾说:“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成诗。”诗意的生活,在于我们用诗意的心去创造,用乐观、奋斗、奉献的心去撒播诗意的阳光。那样,纵使生命如张爱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我们也能抖掉它,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7.
现代完形心理学认为审美完形是一种最和谐、最规则和最简单明了的结构.体育中的审美完形是极其丰富的,它是人的知觉乐于接受的形式,因而能激发学习热情.审美完形教学不仅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而且有利于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个体的人的本质是标示和体现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一是自然素质和个人努力,自然素质的特定状况为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则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二是社会条件和个人选择,社会条件制约着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发挥,影响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但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又可以进行自我人生的自觉创造和选择;三是个体意识和个人活动,个体意识是个人人生的观念设计和超前反映,是个人活动的动力源和导向器,个人活动是个人意识的现实表现,是个人人生的自我创造和实现  相似文献   

9.
人生作为人的生命活动,是以意欲为基础动力、认知为机能工具、情感为价值意向组合而成的心理和行为的统一活动,其本质则是包含多层次需求而又呈现为自由创造的历史活动,从而必然派生出超功利的审美活动。审美是人生的必然产物,它依附于人生,是人生的一种超越形式,一种审美层面。审美又积极影响人生,促进人生。审美给予人生以一种自由创造形式的能力,赋予人生以一种超越境界(态度),激发和促进人生实现从心灵走向现实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论人的发展与"积极的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的自由"来自于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当我们以人的文化创造性为基点提出一种崭新的积极的自由观念,揭示出"积极的自由"与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的时候,便会发现,从自由意志和意志自由的形成,到人格智慧和价值自由的获得,再到诗意的生存和意义自由,是现实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的新理念和方略.  相似文献   

11.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总是有人欢乐,有人忧伤;有人豁达,有人颓废;有人积极,有人消沉。对人生持积极态度的人.历贫贱而不移,逢险境而不慌,遇挫折而不馁,遭苦难而不屈;对人生持消极态度的人,见落花而落泪,逢阴雨而伤感,遇挫折则颓废。对待人生的两种不同态度,必然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善于应对复杂的局面,勇于接受挑战,容易成就事业;而后者则往往是精神的落魄者,竞争的落伍者,事业的失败者。  相似文献   

12.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13.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14.
艺术变形与艺术超越赵大声,陈锋艺术变形:诗意地栖居艺术与人类成长相伴而生。艺术是人类对自身生存活动的变形形式创造,是人类感性生命的一部分,因此艺术从它诞生那天起同人类感性生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哪里有人的生命,哪里就有艺术;人类到达哪里,艺术就出现在哪...  相似文献   

15.
要推动中国目前有关人生问题的理论研究,必须首先探讨面向21世纪中国人生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其中有三点应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应将人生问题研究的出发点从阶级转变为社会阶层,研究的重点是人生观与人生实践有机统一的人生模式问题;二是应注意分析传统中国人与当今的中国人在建构其人生模式过程中所受的因素的影响及其作用;三是在人生理论的探讨中,应该把人死观与人生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帮助人们建构健康的人生观的同时,也要使人们拥有合理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培养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把关育和体育、智育、德育并列纳入教育方针之中,还主张“美育从胎教开始”。未来社会需要精神健全、个性丰富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创造性人才,这样的人,不一定是艺术创造者,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用崇高的审美境界和人生境界来对待生活,对待未来,能从最平凡的东西发现美,创造关,对生活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以美的感觉面对人生的苦难。美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贾宁 《社区》2013,(21):52-53
与自信相对应的是自卑。自卑是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自卑之中,他就选择了一条痛苦的人生之路;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自信之中,他就学会了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18.
赵冬梅 《南都学坛》2005,25(4):53-56
“诗意”与“悲剧”是东西方文学艺术共有的审美因素,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小城小说都程度不等地蕴涵着“诗意”与“悲剧”这两种审美因素。这里的“诗意”首先来自于中国人千百年来所培养起来的审美和欣赏习惯,具体到作品本身,诗意既体现于语言、叙事风格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作品的整体情调、氛围中,又体现在作品的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民间习俗与民间艺术之中。这里的“悲剧”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而这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包括美好的青春、爱情、理想、追求和做人的意义、尊严以及生命自身。由于小城中多的是“近于无事的悲剧”,由于作者那哀而怒的矛盾情感,以及诗意与抒情成分的加入,使现代文学的小城小说中很少有纯粹的悲剧作品,也很少有纯粹的充满爱与美的诗意作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诗化童话的创作中,汤素兰和熊磊可以说是其代表性的作家.他们把对生存状况和生命状态的感受融入童话创作之中,字里行间浸润着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带给人们以长久的感动.温馨的画面和流动的诗意让人流连忘返,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20.
完形心理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画家对于“形”之结构完善的内在驱动力。中国画往往通过“空白”和“不完满”的“形”给欣赏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也让欣赏者在这一过程中去进行完形性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