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过庆阳香包绚烂夺目的外型,它古朴的风貌,浪漫的色彩、粗犷的气质,怪异谐谑以及素朴入俗的审美特征到底体现着什么样的艺术内涵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音乐形象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香菱是《红楼梦》极尽笔墨刻画出的重要女性之一,但其在小说整体结构中的地位一直以来却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我们将从分析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反映的人物关系入手,以秦可卿为介入点,重新梳理香菱与钗黛的关系,并最终得出结论:香菱与秦可卿分别代表了“钗黛合一”的一个极点、一种可能。如果说秦可卿预示了“钗黛合一”的社会化归宿,香菱则将之导向自然化的极致,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借用道家的思想来说就是回归浑沌。香菱的不幸遭际凸现出曹雪芹对道家返璞归真理想的反思和否定。而湘云与香菱这两个同被称为“呆”“憨”的人在精神上以及作者赋予她们的形象内涵上的关联及差异亦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教师口语是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实现教师在从教过程中口语表达的应用语言艺术,"诚于内"、"慧于中"、"美于外"是对其人格形象的科学描状,它鲜明地表现了先进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口语人格形象在教育实践中透散出宽广而深刻的艺术魅力,具有教育功利实现、文辞魅力导引、韵律技巧美育、情景催化感染和风格形象定位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由于多元文化思潮的深刻影响,作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主体形象,农民形象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丰厚充盈。依据其自身审美内涵的差异性,农民形象谱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文化表征型、现实镜像型和生存喻指型。文化表征型农民形象源于作家文化批判与重建的强烈诉求,农民的文化能指意味愈趋明显。现实镜像型农民形象则折射出现实乡村变革对于农民传统文化心理的改变与塑造,农民与土地的矛盾冲突成为作家的叙事焦点。生存喻指型农民形象突出农民的生存意识,彰显出作家以自由自在的乡村文化心态和自足自立的乡村民间生存原则对抗意识形态同化改造乡村的文化意图。随着时代文化语境的迁移,农民形象谱系及其文化内涵必然会产生新质,克服当前农民叙事缺陷也成为作家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形象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形象中的文化因素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文化的开放性和现代的文化大融合趋势,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应主要采用以源语为归宿的原则,具体到汉语形象的英译,就是采用保留形象和加注的翻译方法,此外,由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应该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适当采用转换和删除形象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7.
形象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单位 ,文学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 ,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两者被赋予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们都潜存于文学作品中 ,大量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有意识地揭示这些文化内涵 ,有助于我们的外语教学与学习。  相似文献   

8.
从汉画像看汉代舞蹈艺术的审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宇光 《南都学坛》2007,27(2):23-24
汉画像石中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乐舞艺术形象,不仅真实地再现了两汉悠远雄浑的乐风舞韵,更生动地反映出汉代气势恢宏、博大豪迈的时代精神,呈现出特有的审美特征:长袖细腰的阴柔之美,张扬蹈厉的气势之美,放纵驰骋的想像之美,独具一格的技巧之美,婆娑飘逸的轻盈之美,升腾缭绕的飞翔之美。  相似文献   

9.
舞蹈是"艺术之母",按作用与目的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舞蹈艺术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一体,内涵及外延随舞蹈种类的丰富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充实和发展。舞蹈艺术具有传情性、动作性、综合性、节奏性及造型性特征,对传承民族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及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园古苗寨的建筑至今仍保持着本民族特有的传统建筑形态,尤以窨子屋最为普遍和独特。它那古朴别致的建筑形象、素朴粗犷的民族艺术风格,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格,蕴含着丰富而强烈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性视域下对爱姑和莎菲形象进行深层次的对比与勾联,可发现她们叛逆性格的表层关联与现代性内涵的相异。如果说爱姑的抗争悲剧维系着深广的现实批判精神;莎菲的分裂生存则关联着人类精神追求无法圆满的永恒困境。若说爱姑形象负载了亟待“疗救”的创伤;莎菲形象则传达了女性关怀与自审的愿望。正是这 “互补”式的书写,共同构筑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多重维度与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形象大于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 :其一 ,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呈现出相反的比例关系 ,即形象呈现为一种正比例关系 ,而概念则为一种反比例关系。概念作为思想的最小单位 ,它的外延越大其内涵就越小 ;而形象的外延越大其内涵也越大 ;其二 ,它们的语义及功能结构不同 ,概念的语义和结构是指称性的和固定的 ,而形象的语义和结构则是非指称性的和动态的 ;其三 ,读者的心理功能不同 ,在解读思想时 ,读者完全受其控制 ,而在感悟形象时则投注了更多的自我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三言”中妓女形象的审美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言”中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的妓女文学形象。这些形象之所以受到读者喜爱,主要是由于其自身丰富的审美内涵,即鲜活充沛的外貌美、真诚善良的心灵美、火热奔放的爱情美。这些女性形象,正是我国传统审美习惯所普遍赞赏的那种身心兼美、情貌如一的文学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4.
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的欧·亨利,以独特的幽默风格的精神内涵影响了整个世界文坛。在此对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精巧的艺术结构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做了一些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图像转向之后视觉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当代,图像艺术中的他者形象,尤其是本土艺术中的异族他者形象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土艺术中的他者形象指某一文化传统的艺术中出现的不属于自己族群、而是来自异邦的人物形象。前全球化时期东西方艺术在视觉领域都有大量的他者形象,通过探讨这些他者形象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认识视觉表征的深层结构与审美机制。在创造他者形象的过程中,有哪些影响他者形象塑造的因素呢?哪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一决定因素如何影响和左右了他者形象的塑造呢?由于受制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图像艺术中的他者形象在美化与丑化的两极之间互动,但采取何种形式处理取决于本土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地缘政治、世界秩序以及本土文化在当时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换言之,是权力政治和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了塑造他者形象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中国历史上的狐精故事俯仰皆是,古代小说中的狐不仅是艺术创造还是社会现实的投射。唐代是狐精故事的繁盛期,狐形象更富有内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早年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中有大量研究《太平广记》的篇目,其中就有部分涉及唐代的狐形象。黄永年先生则通过《读陈寅恪先生〈狐臭与胡臭〉兼论狐与胡之关系》①一文论证了"狐"与"胡"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唐人以"狐"讥  相似文献   

17.
对通感的解释应从心理学、美学等多角度进行阐释,并从人类感官的先天关联性讨论艺术通感的生理-心理基础,从而将艺术通感定义为一种在艺术活动中以审美统觉为基本心理机能,以感情为心理动力,表现创造主体人格、心境、意绪的一种统觉性、整体性、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典型就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的具有高度概括性、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人物形象。春草无疑是一个典型,是新时代农村女性形象的艺术典型。而这种典型的本质内涵不是直接告诉的,而是让形象说话,一切观念的东西都隐藏在形象之中,以对形象的感知作出自己的思考与判断。  相似文献   

19.
20.
文畅是在全国有影响的散文作家,其散文创作以关注时代、贴近生活、涵容文化见长。鲜明的审美特点、浓厚的文学性、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他散文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