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嘉荣 《青岛画报》2006,(12):68-69
日前,有幸应邀在三生缘参加了一次"普洱茶会".幸者一是得品百年普洱"陈云圆茶".茶谚云:喝熟茶,尝生茶,品老茶.老茶,少则五十载,多则百年沧桑,极珍极贵,是谓"可遇不可求"者;幸者二是得会著名茶人邓时海先生.邓先生是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荣誉理事,多年来深研普洱文化,对重振当代普洱有重大影响.之前,我已拜读过邓先生的大作.不知三生缘缘何法术,引来真神下降,使吾等可执杯当面求教;幸者三乃得闻六百年古琴之天籁.台湾古琴演奏家蔡先生、王先生伉俪携明琴来青,席间一曲"平沙落雁",举座皆惊.清音肴茶,天下之雅,莫过于此.  相似文献   

2.
王鹭 《青岛画报》2012,(3):98-99
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具有原料品质优势、相对保留了较多质朴原始元素的普洱茶,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迅速从地域茶品扩展成全国性的消费茶品,虽市场起伏,众说纷纭,但如今,普洱茶除了成为日常品饮的一大主流,更上升为一种收藏品,普洱老茶更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相似文献   

3.
深夜读书写作,总要习惯性的喝水,铁观音、大红袍、普洱茶,逮着什么喝什么,不是我对茶有研究,实则是始于少小时的一个情结。  相似文献   

4.
正平时生活中洗蔬菜,如果发现菜里面有虫子就会立刻把虫子扔掉,讲究点的人家会把那片叶子或整个菜都给扔掉。一般人的想法里茶叶和蔬菜不一样,茶叶是干的是没有虫子的,但是生活仔细的人就会发现安放妥当的普洱茶叶也会长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普洱老茶的包装纸,特别是背面那满满的小孔,看上去真吓人。而这些小孔正是被小虫子咬  相似文献   

5.
王骞 《青岛画报》2011,(11):104-105
辛卯初秋,我诚邀沈嘉荣老师同赴景德镇,沈老师深谙传统古道,予我更是良师益友。三生缘环境即雅,所经营之茶,无论普洱、乌龙或是其他皆茗中佳品,铁壶、银壶、金壶、紫砂亦不乏精粹,就连花盆、底座之器物亦是精心所选,独杯具泛泛,  相似文献   

6.
日铸茶研究     
在浙江绍兴东南的会稽山麓,有一地势起伏的山岭,出产一种历史名茶。一千多年来,人们以“日铸茶”,“日注茶”、“日铸雪芽”称之。“日铸”二字源于此山之名。据北宋杨彦岭《杨公笔录》:“会稽日铸山,茶品冠浙江……有上灶、下灶,盖越王铸剑之地。世传越王铸剑,它处不成,至此一日而铸成,故谓之日铸。”而今日铸山虽已鲜为人知,上灶、中灶、下灶(铸剑灶基)很久以前就已成为附近三个自然村落的名称,但日铸茶却因其具备优异品质,一直为皇室,官家和民间所喜爱和歌颂,名播中外。  相似文献   

7.
浙江长兴顾渚紫笋茶久负盛名,唐大历年间即被列为贡品。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云:“顾山,县西北四十里,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唐李肇则在《国史补》中称,茶以“蒙顶第一,顾渚第二,义兴第三。”可见顾渚紫笋茶在中唐时已有“天下第二名茶”之誉。此后,其声誉经久不衰。现又被评为全国优质名茶,在省内仅次于杭州龙井、江山绿牡丹而位居第三。可是,关于这种名茶由谁命名、因何得名等问题却长期争论不休,一直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8.
一条横卧于世界屋脊深处与"丝绸之路"同样辉煌过的古道——茶马古道,是火炉上的湖泊,是森林深处树根下的霉味儿,是普洱茶的陈香陈韵,是蘑菇的百种鲜活滋味,是来自彩云之南的神秘诱惑……高温闷热的天气,云南的茶马古道上却藏有这样几处清凉之所:石门峡溯流探幽,轿子雪山踏雪寻梅,普者黑荷影追风——一样的世界,不一般的清凉舒爽。  相似文献   

9.
茶道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道思想的根源论及茶道的思想,首先不容忽视的是茶本身具有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提神效果。茶道之所以是以饮茶这一嗜好为核心,其必要条件就是上述的药用价值。果汁或可乐是不会具有这种成为“茶道”的要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如果去掉茶本身所具有的效用和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反应,那么就谈不上茶道和茶道的思想了。此后的梦窗周师提出,茶乃“散蒙醒眠,道行之资”(《梦中问答》),这种认识是完全正确的。所谓茶道,只能是基于茶本身的性质所产生的实用性,升华到茶礼,由此而创造的世界。与茶的这种药用性相关,有必要涉及中国宋代饮茶的风俗。曾将抹茶法传到我国的荣西大师亲身体验过这种风俗。田中美佐氏曾以荣西在《吃茶养生法》下卷中提到桑(汤),论及了吃茶法为理由,指出这种吃茶法与宋代向客人献茶和汤(药)有关(《宋代的吃茶·吃汤》,载《淡交》1986年3月)。就是说,客人来了,先上茶,在  相似文献   

10.
中日文化交流使者的新奉献──读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刘岳兵千宗室先生是日本茶道奠基人千利休(1522~1591年)居士的后裔,现为日本茶道里千家第15代家元。他重视茶道文化的学术研究,提倡“一碗茶中出和平”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