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康德主义对文化哲学范式的生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把道德的彼岸神性基础置换为此岸的自然人性基础,建构了新的价值哲学;使哲学研究摆脱了自然科学化的倾向,确立了人文科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独立性;强调随机性、偶然性和特殊性才是研究人及人类历史的焦点;使哲学研究的主题向生活世界回归。  相似文献   

2.
自然垄断网络经济论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自然垄断理论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劣加性概念的提出为标志.国内学者提出了以规模经济和网络经济为基点的自然垄断理论,但并未完全摆脱自然垄断的规模经济分析框架.自然垄断理论的网络化视角无疑是正确的,应在基于结构化网络的资产专用性和网络资源稀缺性的基础上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庄子"斋以静心"的思想对宋代词人影响深广,主要从忘情之乐、忘形之适两方面论述."忘情"、.忘形"使宋代休闲词人们得以拥有纯任自然、平易恬淡的宁静心灵,在有所忘有所不忘中保持人的自然本性,从而使宋代词人们摆脱了自我束缚.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哲学危机的爆发,生物学哲学为摆脱物理主义传统进行了新的尝试.生物学哲学包含进化生物学哲学、系统生物学哲学、分子生物学哲学、发展生物学哲学、生态保护生物学哲学等,在生物学和哲学交叉的普适理论基础上集中探讨有关科学本质一般问题、生物学的概念困惑以及传统哲学问题.随着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生物学哲学兴起了女权主义研究思潮,将性别视为分析工具,对生物科学展开哲学探究,对遗传决定论、还原论和多元论的再认识提供了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赫哲族为调整传统产业结构,把发展现代旅游业视为提振多元经济的切入点.从长远来看,当把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职能的生态游作为绩优目标,而不是单纯的自然游,增加文化的原生态内涵是大势所趋,也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并且赫哲族发展生态游具有先天的自然基础和雄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赫哲族地区有大界江、大森林、大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古朴的民俗风情提供了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对女权正式提倡始于戊戌维新,梁启超等维新派思想家站在救亡国存在立场,将提倡女权作为开启民智以兴民权学根本出发点.但并未摆脱传统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在辛亥革命前夕,革命派思想家站在新学高度从不同角度对女权进行了阐发和论证,呈现出三个方面:其一是从"国民之母"的角度论证了女权学兴衰决定着国家学兴亡;其二是论证了男女平等对国家富强有重大影响;其三,无政府主义者则彻底主张女子应摆脱一切束缚,最终在于实现人人平等与自由.  相似文献   

7.
张守武 《社科纵横》2008,23(6):111-112
人类的艺术家们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开始了在绘画中对光线关注和表现,文艺复兴时期有了对自然外光的真实描绘,印象主义则追求把整体现实分裂为片段式的光线及色彩印象.致力于研究强光和暗影的巨大魅力.则是从达·芬奇开始.巴洛克艺术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人为制造画面光源的手法推向高峰,并对以后的世界绘画的各种门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强光暗影"风格作为世界绘画的一种历久不衰的传统,应当继续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宗教哲学家舍斯托夫素以对西方理性的深刻批判和彻底否定精神著称.他不仅继承了索洛维约夫对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理性文化传统的批判思想,通过"在人类灵魂中漫游"发出警醒世人的"旷野呼告".还把这一思想发展到极致:认为要彻底摆脱抽象理性对思维的桎梏,克服思辨哲学对生命的冷漠就必须以"敢想敢为"的创造精神真正的回到<圣经>,满怀信仰,走向上帝即以信仰取代理性、启示取代思辨、耶路撒冷取代雅典.  相似文献   

9.
旅游文学语言的精神栖居内涵着儒、道、佛三种哲思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本体作深层探索与认同的三种历史形态,其核心内容表现为对道德精神本体、自然精神本体、心灵精神本体的探寻和追求,呈现出儒家的道德的精神栖居、道家的自然的精神栖居、佛家的心灵的精神栖居。旅游文学语言的心灵之光照亮现实,为人们提供了摆脱现实异化与扭曲的精神力量和生存勇气,为人类构建了精神栖居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地域风情由风俗人情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构成.中国地域广大,传统地域风情具有多样性.其形成和嬗变原因既各不相同,又彼此关联.政治导向、自然条件、社会环境、要人影响在地域风情形成过程中作用突出,而移民、迁都、交通条件变化和官员行政作为在地域风情嬗变过程中效应明显.自然生存环境很难人为改变,而风俗人情既由生存环境决定,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并反过来影响生存环境.传统地域风情的不同是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的基本原因,对推动中国当代社会的平衡、互补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研究传统地域风情,可以促使人们进一步按照规律行事.风俗人情是可以改变的,因而推动当代社会的地域平衡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当作基础工程来做;自然生存条件是很难改变的,因而推动当代社会的地域互补发展,要因地制宜,构建若干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区模式.社会进步的平衡化、互补化的基础是发展.一方面,加快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基础策略;另一方面,加快社会进步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地域自然条件出发,选择发展模式,确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