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高林士     
当浙江苍南县莒溪大峡山麓刘基庙重修甫成之际,魏义伯同志欣然挥毫,题写『士林高风』。这是对刘基气节和人品的高度概括。刘基为明代外国元勋。他辅佐朱元璋东征西讨,终而推翻了元朝统治,统一了中国,被誉为『开国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当天下大定,  相似文献   

2.
《探求》2019,(6)
白乐桑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其汉语教学充满了中国哲学智慧。研究其与汉语结缘的人生与教学经历,《我的『七零』印迹》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此书清晰勾勒出白乐桑的哲学轨迹,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他与中国哲学的结缘;第二,他对中国哲学的深层次学习;第三,他对中国哲学的化用。概括而言,白乐桑的《我的『七零』印迹》是其追忆留学中国的故事汇集,也是探析其中国哲学观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早晨拧开水龙头。流出来的自来水往往泛黄,还有些混浊,好久不放水的水龙头,一旦拧开放水,也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是由于管子里的水与金属壁较长时间的接触,受到金属物质污染所致。据分析,这种『死水』中含有多种对身体有害物质,不宜饮用,也不宜用来刷牙漱口。为此,清晨用水拧开水龙头之后,应当将这种『死水』放掉几公升(满满一脸盆即可),待流出来的水转为澄清透明,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方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董楚平在《文史哲》一九八四年第四期上撰文,对《礼运》大同章『天下为公』四字的本来意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目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北方区域诸民族的婚姻形态,既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又具有共同的整体特征,所呈现的伦理观念,具有与中原汉民族迥然不同的特征。以往,旧的史学家从中原中心论的观点出发,以儒家的礼教观为衡量伦理道德的唯一准绳,对汉以外其他民族皆采取轻视的态度(如在一些族称上加“豸”字傍),因而对于这些民族的伦理观念很难作出客观评价,尤其是对他们的婚姻伦理更是作为鄙视的依据。这种民族观点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在研究中国民族间伦理观念的相互联系时,往往只着眼于汉民族对其他民族的影响,忽略于其他民族对汉民族的影响,如《汉书·地理志》载:“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对于方外民族的伦理,予以如此之高的评价,在以往的史书之中是极罕见的,然其着眼点乃是汉化之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益深入的全球性危机使全球伦理建构的迫切性凸显,亦使之成为关系全球秩序和人类共同体利益的全球治理的观念基础.依据跨文化传播的空间维度,全球伦理的建构可分为三个层次:个体的、不同社群之间的交往伦理;不同文化共同体或文化区域内部的交往伦理;全球社会各个文化共同体或文化区域之间的交往伦理.中国社会各界应恰当运用自身及其他文化的伦理经验和信仰资源,以积极的伦理建设履行当代中国对国民和世界的道德承诺,以赋予全球伦理新的内涵和意义作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8,(6):102-106
先秦两汉的诗歌"正变"批评主要以伦理批评为主,而魏晋南北朝的"正变"批评发生了向审美中心论的转向。这种转向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在诗歌形态方面,改变以往以四言诗为正的观念,开始肯定五言诗的创作;二在诗歌本质方面,从言志转向缘情;三在诗歌语言上,由推崇实用转为主张绮靡,加强了对诗歌形式美的研究和实践;四是在诗歌发展观念上,由崇正转向崇变。导致转化的主要原因是儒家经学思想的束缚减弱;玄学、儒家思想兴盛,导致了审美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按照『政治强、作风实、业务精、效率高』的要求,对全省社团管理干部提出要着力提高四个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策略水平、知识水平),增强四个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协调公关能力)。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抓观念转变。近年来已分两批组织全省11个地市社团科长到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海南等省市考察学习,并与一些兄弟省市建立了联系  相似文献   

9.
纳米技术应用具有正面价值,表现为它引发生产方式的革命与认知的变革,纳米技术应用不当引发生命伦理问题、环境伦理问题、其他社会伦理问题.面对纳米技术所引发各种伦理问题,人类应遵守一定的道德规则和应尽到一定的道德职责,使纳米技术的发展既益于人类又促进生态的平衡.从技术过程论的观点看,伦理对纳米技术的规约是一个动态过程,依据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规约手段和规约机制.在设计阶段主要是由国家委员会进行纳米技术伦理评估;在试验阶段通过技术共同体的伦理鉴定进行规约;在应用阶段通过伦理立法及行业标准的规范来规约;在推广阶段要进行伦理观念的调整,在新旧伦理观念的冲突中,人类应主动进行伦理观念的转变,以适应纳米技术的发展,对纳米技术进行充分的伦理论证,建立起与纳米技术相适应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0.
“舜不告而娶”(疑未告知父母获得同意便与帝尧之女完婚)一事,自战国时起就被人质疑(认为是违反礼法之举),从孟子开始即为舜作无罪辩解。此后宋儒程颐、朱熹、张栻及明清大儒王阳明、王夫之、黄宗羲等人接力为舜辩护。这些辩护理由间接反映了他们在父母主婚权可否(在主体不适格时)加以剥夺、子女对父母主婚权的服从义务可否(以非常事由)豁免、国家对个人婚姻干预权的边界何在、婚姻人定法与自然法相冲突时应如何抉择等基本问题上的法理认知和法律主张,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式法理观念学说值得分析解读。透过千年争辩的道德伦理话语,可以看到传统中国民事法理念特别是婚姻家庭正当权益观念及相关法律主张。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和胡适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两位极为重要也是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们一生的经历及学说,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其中五四时期的思想是研究的一个热点。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也是一场伦理革命运动,陈独秀提出伦理觉悟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的思想,点明了伦理革命的重要性。陈独秀和胡适五四时期的伦理思想在基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种种差别。在人性论方面,陈独秀主张"性善性恶论",胡适主张"性无善无恶,可善可恶论;"在对待中国传统伦理方面,陈独秀主张彻底抛弃别尊卑、明贵贱的"三纲之说",胡适则主张"一点一滴"地改良。作为五四时期的新派人物,陈独秀和胡适的伦理思想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伦理建构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岁月随想     
人生在世,财产、荣誉等皆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一忠诚陪伴你的,是那些平凡而又难忘的岁月。岁月不是一种简单的轮回重复,尽管日子平淡无常,貌似相同。但抬起头来,今天的阳光绝对与昨日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 自有文艺以来,就存在着关于它的认识、要求、理想、主张,从而形成千姿百态的文艺观念(思想)体系。小而言之,有孔子的、柏拉图的、黑格尔的、鲁迅的文艺观念;大而言之,有儒家的、古典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文艺观念;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还有东方的、西方  相似文献   

14.
杜维超  刘杰 《创新》2011,5(2):79-81,92,127,128
学术界传统上将以"天职观"为主要内容的新教伦理作为马克思.韦伯社会伦理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新教伦理之于韦伯更多的是一种事实描述而非价值判断。通过对《学术与政治》一书的解读,展现了韦伯社会伦理对抽象层面的新教伦理的现代实践性超越,在个人领域,韦伯的职业伦理坚持学术的"科学精神",力求价值无涉;在公共领域,韦伯的政治伦理坚持价值关怀,主张政治激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张瑞泉  王本瑜 《唐都学刊》2011,27(5):127-128
对人生的思索和探讨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也是其研究的核心问题。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和代表,儒家和道家给予人生以不同的解答。儒家注重人生的社会取向,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以社会伦理价值的实现为人生之最高价值,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逐渐将人本身遗忘了。在寻求道德伦理完满的背景下,出现了以道德决断生命存在的伦理专制,使现实的人生不得不服从于抽象的规范,真实的生命存在被遮蔽甚至被扼杀。而道家由于特殊的  相似文献   

16.
一“真实知识的定义本身最终依赖于某种伦理要求。”——雅克·蒙诺德绝大多数当代哲学家似乎都明确地拥护一种在雷蒙·阿隆全部著作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主张,即:科学的说明,就其受整个人类共同价值的调节来说,是客观的。阿隆曾提出将这种关于认识论合法性的主张转换为关于人类历史命运的首要思想。他认为认识论的客观界限问题(按康德的描述也就是作为理性观念的历史目的)的最终解决将以某种方式调节着历史知识。理性在20世纪受了很大的考验,对阿隆这个康德主义信徒来说,这个世纪一直是非理性  相似文献   

17.
赵宏志 《学术交流》2005,(11):18-23
中国当今伦理状况最严重的问题是"双重人性问题".伦理学的发展趋势为个性伦理.个性伦理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伦理学,在人伦关系的范围内,深入到人的心理层面探究伦理问题.伦理和道德的关系为伦理包含道德,道德只是伦理中的准则部分和道德评价部分.个性伦理的两个重要范畴为个性和群性,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性,群性是某群体共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主张强化个性,弱化群性.传统伦理与个性伦理有原则性区别,即,传统伦理停留在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层面,个性伦理深入到人的心理层面;传统伦理以社会为本位,个性伦理以个性为本位;传统伦理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改变个性,个性伦理是根据个性的需要而改变社会的管理方式;传统伦理是从外到内的内化,个性伦理是从内到外的实现;传统伦理鄙视沟通技巧,个性伦理纳入沟通技巧.为实现国人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和谐两大主题,提出了个性伦理四原则即,以个性为本位、以实现为本位、以自主为本位、以规则为本位.  相似文献   

18.
李荣山 《社会》2005,40(3):1-31
韦伯在权力与伦理之间的纠结,鲜明地体现了马基雅维里主义“国家理由”学说的双重性。和马基雅维里一样,韦伯看到,随着近代国家的兴起,政治成为一个独立的价值领域,与其他价值领域相冲突,但又不能彻底脱离其他价值领域。因此,他拒绝纯粹信念伦理,主张效果取向的责任伦理。不仅如此,他还直面马基雅维里时代尚未凸显的现代官僚制问题,把政体伦理降格为行政管理的正当性,从而使官僚制与伦理的关系问题走向前台。从这个意义上说,韦伯是一位“新马基雅维里主义者”。韦伯没能也无意彻底解决权力与伦理的冲突,他接受政治的“手段—目的”在伦理上的不一致之非理性现实,但他留下的官僚制与伦理的关系问题早已不只是一个德国问题,更是一个当代政治的普遍问题。今后中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研究不仅要从制度层面,还要从观念层面解释中国如何从传统伦理性的“家产官僚制”演变成今天的官僚制。  相似文献   

19.
爱琴海,亦可翻译成『爱情海』。因为,这片希腊的海洋彷佛是专门为爱情而诞生的。有人曾用4S形容在那里度过的怡人假期:阳光(SUN),碧海(SEA),沙滩(SAND),性感(SEX)。以物载情,腕表一向蕴含永恒之意,象征着时间流转爱意永恒。创始于1856年,承载浪漫,传递爱情的依波路腕表,正代表着你对心中至爱的不渝之心。依波路设计师就以"爱琴海"为创作灵感,设计出本年品牌情人节巨献"爱琴海"系列情侣对表,他将「心形图案」融入腕表设计,在贝壳幻彩底盘上,古典花纹勾勒出心形图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美德伦理指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学说,在中国则指的是儒家所推崇的心性之学。启蒙运动形成的个人主义已日渐弥漫开来,形形色色的具体的个人主义观念导致了道德价值多元化,情感主义造成了当今道德语言的危机,规范伦理学局限性的日益凸显,美德伦理学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美德伦理学的复兴将会缓解当今时代的道德危机,关键在于找到传承美德伦理的共同体,发扬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并借助于法律的规约,才能复兴美德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