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法律移植的现代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沈家本法律改革承前启后,开中国法制现代化之先河,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然而, 在中国固有政治、文化及社会经济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社会尚不具备接纳异质文明的土壤的情 况下,这场超前的法律移植运动一开始就陷入了误区,与生俱来的局限使中国法制的现代化不可避免地流 于表面和形式。清末修律的历史诏告人们,任何一场深刻而有效的变革,必须建立在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条件充分成熟的基础之上,必须借助波及全社会的启蒙运动作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随着法制建设的顺利进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关于中国农村法制问题的研究,也在一些法学论著中有所涉及,但比较系统的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著作,尚付阙如。张谦元同志的这部著作,弥补了这个空白,是值得庆贺的。中国农村,在建国以来的四十余年间,发生了深刻变化。乡村总人口由1949年的48402万人,发展到1989年的53697万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49年的89.4%,下降到1989年的48.3%,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农产业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31.1%,提高到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文化近代化的时间,大致从1840年至1949年,其转型主要发生于清末十年。我国近代法文化的转型是中华法制文明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一阶段与中华法制文明不是异己的,而是一个变化、演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的价值理念也随之发生变迁。虽然,这一过程是不充分的,并存在许多不足,但在许多方面却可以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文化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历时十年的清末修律,是中国传统法制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变革的启动,与晚清时期传统法制不能适应社会变化之需,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有关,也与国门大开后西方法学不断输入,对传统法律观念形成强烈冲击,进而不断瓦解人们对传统法制的遵从心理有关.西方法学在晚清社会输入所凸显的坎坷,从本质上讲,是它与晚清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意识形态凿枘不合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所谓法制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而相应地由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转化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该国家和社会的法律制度以及法制运转机制都将发生重大的质的变化,其标志是法制更加适应发展着的和变化了的各种社会实践需要,并且能够充分地体现现代社会的各种价值目标和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6.
以清末修律为标志的晚清法制改革 ,是中国近代法律史上的一件大事 ,也是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一、内外交困推动法制改革晚清法制改革的展开 ,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 ,这就是晚清政府所处的内外交困的境地。中国社会内部的腐败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使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法律领域 ,也产生了变革传统法制的要求。首先 ,传统法制受到了批判。清朝法制是在继承明朝法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是中华法系的延续与发展。但是 ,到了近代 ,这种法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受到一些思想家、政治家、法学家的批评。在针对清…  相似文献   

7.
陆文前 《江汉论坛》2003,4(8):110-112
本文从清末法制改革对中国传统法律在法律结构、法学语词以及法学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的冲击来讨论清末法制改革的历史地位,认为清末法制改革加速了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解体,促使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运动的开端,带来了法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8.
清末法制改革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新的视角重新反思和评价清末法制改革在近现代中国法制变迁过程中的历史地位,这是我国法学界近年来关注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运用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工具着力探讨清末法制改革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内在联系,认为这场法制改革运动具有双重性质,即:它既是资不封建统治集团为了挽救即将崩溃的专制帝国统治而进行的一场法制改良运动,又是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影响下所展开的一次法律改造工程。因之,清末法制改革既开始了法律结构的创新性过程,又表现了法律精神的某种价值转型,从而构成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发端。  相似文献   

9.
1952年开展的司法改革运动是新中国法制史上发生的一次重大的事件。它不仅是建国初期法制创新过程中进行的又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而且对新中国的法制发展以及司法运作机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值此建国50周年之际,重新回顾这场司法改革运动的历程,探讨其得失,对于深入了解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推动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初期,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要求,新中国在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摧毁旧的司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官在社会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来 ,中国历经剧变 ,特别是在近 2 0多年内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法制领域尤其如此 ,方法技术、法律规范以及概念术语等等几乎都已西化 ,这一切为世人所瞩目。面对改革浪潮的冲击 ,中国法官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否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换 ?本文拟从法官在制度设计中的地位 ,在法律运行中的地位以及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等方面入手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中国工人阶级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经济社会运行机制及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结构转型使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出现了全方位的阶层分化与整合,不同工人阶层在经济收入、政治权力、文化素质乃至社会评价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传统的社会群体利益格局已被打破,新的社会群体利益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工人阶级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考察中国工人阶级地位的分析框架社会地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各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占有状况不同,对社会的获…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改革前社会阶层结构 1949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是空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在已经解体的满清王朝社会阶层结构的废墟上重构出一个新的模式,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系列。1950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宣布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使社会发生重大变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使社会阶层发生变化,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同时也影响了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变化。对这些变化加以总结分析和认识,有利于把握今后的社会发展的脉搏。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结构,在社会生产总值中已居“三分天下”的地位有关资料反映,经20年的改革实践,1997年我国个体工商户已有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441万人。而在1979年…  相似文献   

14.
西汉王朝处于中国历史上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时期,是在秦王朝被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推翻之后而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西汉地主阶级所奉行的治国立法思想,与秦王朝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到西汉法律制度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后来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西汉王朝治国立法指导思想变化的原因、过程以及西汉前期法制的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政府体制结构与治理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朝着精简、高效、民主、法制、透明的方向转变。近年,在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引起重视,并被认为是政府转型的一个新的促动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社会问题而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谋求社会管理创新,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成为时代最强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系我国法制史上的优良传统,结合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的现实国情,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人翁作用,构建人大代表参与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主法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刺激了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中国由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相适应,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原来的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外,新产生了为外国侵略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服务的买办阶级,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相应地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新的经济结构基础上,耸立其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也必然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清末民初就是政治上风云变幻,政治法律制度急剧变化的特殊历…  相似文献   

18.
徐蕾 《兰州学刊》2008,(10):47-50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经过30年的积累,财富日益膨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资本化进程使中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随的是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变革。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持久繁荣依赖的是制度和制度创新,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同样如此。文章试图通过中国金融资本化发展的框架,分析来自经济领域的制度变革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业结构变了,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原来的“两个阶段、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分化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当前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正确认识各个阶层的地位和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向,并给予正确的理论解释,这是摆在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历史任务,也是本文所要重点谈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资产阶级法制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依法治国原则而产生的,是指如何运用法的形式确定国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离的法治原则,实现国家统治制度化、法律化的思想、意识、观念.中国近代法制思想是在西方近代法制思想冲击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拟对辛亥革命前后西方法制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影响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政局变化,作一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