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17日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00周年的国耻纪念日,也是台湾反割台武装斗争100周年纪念日,4月14日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组织部分专家召开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历史经验学术座谈会,与会专家针对甲午战争形势、战败原因及影响,历史教训,反割台斗争等进行了分析研讨,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台湾历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历史经验学术座谈会在榕召开  相似文献   

2.
翁同穌与中日甲午战争沈缙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4月17日,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国之所以逼我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就是因为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败北之故。近百年来,甲午败北之责一...  相似文献   

3.
这场发生在历史与文化背景长期相似且关系密切的两个近邻国家之间的战争,对于中国社会的震撼程度和对中国人民的教训,远远超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这场战争是由日本统治集团蓄意挑起的。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震动了中国各个阶层。中国人感到困惑、震惊和愤慨。这场战争中国军队败得比以往都惨,而且是败在被中国人看不起眼的邻近小国日本手中,而日本所提出的条款又过于苛刻。正是由于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耻辱和深重的灾难.促使中国人民在屈辱、惊恐和悲愤中觉醒,并展开了救国图强的爱国运动,中国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 1894年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日本军国主义多年以来决心在亚洲扩张势力的一次战争。尤其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当务之急便是从事这次战争之准备。1890年日本爆发最初的经济危机,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加快寻求国外富源进行原始积累,为了解决国内的社会不满和摆脱列  相似文献   

5.
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列强的支持下,寻找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朝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八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定,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各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封建官僚虚骄自大,盲目乐观,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其它列强也较高地估计中国实力。甲午…  相似文献   

6.
甲午百年祭──马关割台与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滨海大国,从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敌人仅从海上入侵就有400多次,其中甲午战争是最重要的一仗,由于这一仗的失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台湾人民在半个世纪内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一、马关和谈的历史背景中日甲午战争主要是一场以海军制胜的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取决于海上战场的成败。北洋海军在威海的覆没,最终导致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战败结局。1895年3月初、接连失去了山海关外的中庄、营口、田庄台等军事要地,清军全线瓦解,溃不成军,清政府的求和活动也由秘密转入公开。早在平壤、黄海两…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启迪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1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赢得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是一个很值得回味、值得纪念的时刻。  相似文献   

8.
本霸占台湾的企图,并非在甲午战争结束之时才萌生。早在16世纪中期明代嘉靖年间,日本海盗倭寇就曾窜至澎湖、台湾,在那里建立侵犯闽粤沿海的据点。17世纪初,日本政府的舰队也曾试图以武力进犯台湾,企图逼迫清政府通商。在那二三百年间,日本不断挑起事端,屡屡进犯台湾而必欲霸占。直至《马关条约》签订,日本终于如愿以偿。统观这段历史,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与台湾割让的主要原因至少有这样3点:第一,台湾孤悬中国东南沿海,与琉球及东南亚各国相邻。占领台湾就是获得了向东南亚扩张的基地;加以台湾的农副产品与水产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期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以《马关条约》的签订而告结束.清政府不仅要付出难以承担的巨额赔款,而且国家的生存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消息传出,朝野震惊,愤激之情不可抑制.有识之士更是痛定思痛.寻求答案.鸦片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时人以为原因在于中国没有西洋的船炮,于是有李鸿章等人大力倡导西洋船炮的学习,以为只要有了西洋的船炮,便足以对付西方各国,自然更不把日本放在眼里.如今中国有了西洋船炮,还没有与西方各国较量,仅与日本一接触便遭致惨败,原因何在呢?于是想到了日本在从事器物技艺西化的同时,也从事制度的西化;不仅学习西洋的  相似文献   

10.
<正> 俄、德、法三国结成同盟,联合干涉还辽,是甲午战争后发生的一起重大国际事件.其结果是,继《马关条约》之后,清政府又与日本签订了《辽南条约》.这个条约,其实质是三国同日本进行激烈争夺后而又暂时妥协的产物.中国作为签约国,却处于任人摆布和宰割的屈辱地位.今天研究这段历史,仍然可给人们以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时期的新闻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的爆发,在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中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举国瞩目、万人物议的舆论焦点。从战争前夕朝鲜局势日趋紧张,到《马关条约》签订后一段时日内社会公众利用时称“新闻纸”的报纸直抒胸臆,形成了以这场战争为主题的声势浩大的舆论浪潮。这是国人爱国心和社会参与意识淋漓尽致的显现,亦是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的前奏。以往对甲午战争的研究虽然已极尽详细、深人,但对与甲午战争有关的新闻资料却较少涉及。本文拟从力所能见的创行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等中文报纸入手,简要勾勒甲午战争时期舆论声浪涌动的…  相似文献   

12.
自日本挑起甲午战争至今整整一个世纪的时空里,历史的陈迹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战争双方的后代及至“地球村”上的其他居民都不曾漠视这场战争留给世人的不尽思索.也许因为一纸《马关条约》给原本十分孱弱的中国套上比《南京条约》实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沉重枷锁,并且由此带来一连串的后遗症,也许因为国人意念中的“东方大国”不仅败于首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者,而且败于同属东方文明圈并且还是靠吸吮盛唐文明的乳汁发育成人的“蕞尔岛国”日本而更加显得难堪,故一个世纪以来,炎黄子孙们从那令人悲酸的败局中所引发出的议论与反思也从来没有中止过,中方战败的主要原因及至全部原因仍被继续寻找和谈论着.  相似文献   

13.
百年前的甲午战争,清政府大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据此条约疯狂地扩大对华资本输出,严重地排挤和打击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使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不仅如此,帝国主义列强还趁火打劫,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百年后的现在,中国人民早已告别了任人凌辱的时代,正豪情满怀地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但百年前甲午战争的历史悲歌仍强烈激荡着炎黄子孙的胸怀,在中国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促使人们进行严肃的历史思考:甲午战争我国战败的原因何在?我们必须记取的历史教训究竟是什么?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甲午陆战中清军的武器装备董蔡时,王建华在甲午战争中,清军连连败北,最后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何以至此?作为前期清军统帅的李鸿章,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之于武器装备落后,称:“倭人于近十年来,……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敢撒...  相似文献   

15.
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我国,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被辟为商埠,并设立海关。以后,英、法、美、日、德、意、奥、比、俄九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天津设立了“租界”。同时,外资开始在津建厂。到中日甲午战争前的1894年,已有英商隆茂洋行打包厂(1860年建立,年打包羊毛、驼毛十万担左右)等六家工厂。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后,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6.
郭海燕 《文史哲》2013,(4):107-117,167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1885年4月英国制造的巨文岛事件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天津条约》签订后,中日两国面临的最大外交课题,也是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围绕巨文岛事件,中日分别在对英外交、对朝外交和中日两国外交三个层面进行了较量,这实际上是一场中日围绕宗属体制的较量。以巨文岛事件为契机,《天津条约》签订后中日在朝鲜对等地位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中国掌控东亚外交主动权,日本孤立被动的格局。中国成功地在东亚国际关系中强化了中朝宗属体制,将《天津条约》签订后,朝鲜为中日两属之国的状态,恢复到之前的中国专属状态,并给日本的"属邦批判"论和朝鲜"独立国"论彻底打上封印。1885年中国在巨文岛事件外交上的胜利,使日本失去了在《天津条约》中取得的外交优势和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朝鲜问题的途径,巨文岛事件发生之后的十年期间,《天津条约》一直呈现出一种空洞化状态。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年(1894年)发动侵略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战争;第二次是1931年“9·18”,发动侵犯我国东北三省的战争;第三次是1937年“7·7”,发动进犯我国华北、妄图侵占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战争。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结束;“9·18”事变,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三省沦为日寇殖民地;“7·7”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国民党等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  相似文献   

18.
“优时七上清帝书”著名的“公车上书”,是康有为七次上书中最富于戏剧性的,也是我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很精彩的一幕。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政府因在甲午中日海战中惨败,日本迫使李鸿章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款二万万两。消息传出,举国震怒。康有为正以举人身份在北京参加会试,对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因而对中国的投资也晚于各西方列强。甲午战争前外人在我国非法开设的一百余家工厂中,日本一家也没有。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人才开始在我国投资设厂。在日本对华投资的企业中,有一类是同中国合资经营的企业。美国人雷麦的《外人在华投资论》没有对这类企业作专门叙述。吴承明在《帝国主义对旧中国的投资》一书中,鉴于中日合办企业的实际支配权全在日本方面,认为这类企业同纯粹的日资企业没有区别,把合办企业的中方资本也算作日本资本。日本人樋口弘在《日本对华投资》等著作中,对中日合办企业作了分类叙述。但由于他站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立场,所以不可能对这类企业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且闭口不  相似文献   

20.
柯平 《东岳论丛》2004,25(3):155-158
在台湾学术界有一种论调 ,认为日本割台是台湾“被 (中国 )遗弃的历史”。而历史事实证明日本割台是蓄谋已久而且是分三步实现的 :第一步 ,利用甲午战争中国败绩之机非法“窃取”钓鱼岛 ;第二步 ,利用中日马关议和之机抢先攻占澎湖 ;第三步 ,通过《马关条约》“割台”条款完成了割台的三步曲。日本明治政府是发动侵略战争和割台的罪魁祸首 ,一些人别有用心地论证中国方面“遗弃”台湾 ,纯属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颠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