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低浓度苯胺在大孔树脂上吸附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水相中苯胺在NKA-II和AB-8这2种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速率曲线.结果表明:极性的NKA-II对苯胺的吸附量要高于弱极性的AB-8对苯胺的吸附量,苯胺在2种吸附树脂上的相平衡关系符合Freundlich方程;苯胺在NKA-II和AB-8上的吸附受膜扩散控制.动态吸附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透过曲线与实验透过曲线比较吻合,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苯胺在2种大孔吸附树脂填充柱上的吸附透过过程.  相似文献   

2.
牛心朴子草中总生物碱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牛心朴子草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提取剂及其操作条件对总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酸性工业酒精提取要优于酸性水;在40℃.以pH为1~2的工业酒精.浸泡牛心朴子草8~10小时.可获得0.12%的提取率.同时考察了在去除提取液中生物碱杂质成分时的活性炭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3.
选择S-8、AB-8、X-5、NKA-2、NKA-9这5种大孔树脂,比较它们对玉米苞叶类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选出较好的玉米苞叶类黄酮吸附剂,并对其动态吸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S-8大孔树脂效果最佳,当玉米苞叶类黄酮水溶液上样液浓度为0.5~0.67mg/mL,流速为1.5mL/min时,S-8树脂的吸附量较大,当95%的乙醇作为玉米苞叶类黄酮的洗脱剂时,S-8树脂的解吸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在测定苯酚在大孔吸附树脂NKA-Ⅱ上吸附等温线的基础上,对采用Fenton试剂再生吸附苯酚的NKA-Ⅱ树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再生温度、pH值和微波辐射对树脂再生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相平衡关系符合Freundlich方程;升高温度不仅可以加快Fenton试剂再生吸附树脂的速率,而且可以提高最终的再生率;较低的pH值有利于吸附树脂的再生;微波辐射能够大幅度提高吸附树脂的再生速率.  相似文献   

5.
以聚氯乙烯为原料,依次与二乙烯三胺、二硫化碳和氯乙酸反应,合成了含氮、氧、硫配位原子的功能化聚氯乙烯树脂,探讨了该树脂在不同的吸附时间、Cu2 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下对Cu2 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树脂对Cu2 具有较快的动力学吸附速率;在30℃,pH值为5.7、Cu2 的初始浓度为16.03 mmol/L时,该树脂对Cu2 的吸附量为0.78 mmol/g.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的活化能为34.83 kJ/mol.用0.2 mol/L的HNO3溶液作为洗脱剂洗脱吸附Cu2 后的树脂,洗脱率可达96.5%.  相似文献   

6.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大孔树脂(HZ830)作载体制备出TBP浸渍树脂.研究了该浸渍树脂在氯化物介质中吸附铁(Ⅲ)过程中盐酸浓度、氢离子与氯离子的浓度以及萃取剂的含量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树脂对吸附铁(Ⅲ)的化学计量数的研究发现铁(Ⅲ)与浸渍树脂中萃取剂的结合方式为HFeCl4·2TBP.基于铁(Ⅲ)在氯化物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和铁(Ⅲ)被浸渍树脂中萃取剂吸萃的结合方式,可以得出:铁(Ⅲ)在氯化物介质中被吸附是萃取剂、盐酸及树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线型环氧酚醛树脂(F44)与苯基硫脲合成了酚醛型苯基硫脲螯合树脂(F44 PTU),研究了该树脂对Au(Ⅲ)的静态及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Au(Ⅲ)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其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为0 0055s-1,树脂的吸附为吸热过程,在有其他金属离子共存时,树脂对Au(Ⅲ)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一定条件下,树脂可以洗脱再生.  相似文献   

8.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在聚苯乙烯基体和杂环功能基2-巯基苯并噻唑(MBZ)之间引入聚氧乙烯亲水性悬臂的新型螯合树脂,对所合成的树脂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对比研究了引入悬臂前后树脂对Hg2 等5种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多步反应,引入亲水性悬臂之后,树脂的表面形貌没有变化,仍保留大孔结构,吸附选择性和功能基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环氧酚醛树脂(F44)经多胺交联固化得到了胺固化酚醛型螯合树脂,测定了该树脂在不同温度、浓度、pH值等条件下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对Cu2 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快的吸附速率,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为0 0293s-1,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且对微量Cu2 具有较好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
菲骈吲哚里西定生物碱的分离与化学结构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生测活性跟踪牛心朴子草地上部分醇浸膏中抗烟草花叶病毒 (TMV)有效组份的化学分离 ,经凝胶色谱、硅胶柱层析等液液分离得到三个纯物质 .经理化常数、波谱分析与文献对照 ,鉴定它们是菲骈吲哚里西定生物碱 ,包括 (1 ) 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 .(2 ) N-氧化 -7-脱甲氧基娃儿滕碱 .(3 )娃儿藤硅 .它们是已知化合物 ,但由牛心朴子草分离得到 (2 )是首次报导 .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油酸钠表面活性对酸碱度的敏感性,探讨油酸钠泡沫的可循环性,研究稳泡剂种类、含量、pH值和油酸钠质量分数对油酸钠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稳泡剂含量的增加,油酸钠泡沫的发泡能力逐渐降低,泡沫的半衰期逐渐延长,确定的最佳稳泡剂配方为0.2%XC+0.2%FA367;在油酸钠含量相同情况下,随pH值的升高,油酸钠的发泡能力逐渐增强,在pH为10左右达到最大,再增加pH值,发泡能力稍有降低;在8<pH<10时,随油酸钠加量的增加,其发泡能力逐渐增大,当油酸钠加量超过0.7%后,发泡能力增幅很小。通过调节pH值,可实现油酸钠泡沫发泡—消泡—再发泡的循环目的,循环10次仍保持良好的发泡能力。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4种稠油胶质的分子结构特性及其对塔河、辽河沥青质的吸附行为,探讨了胶质吸附行为与沥青质分散稳定性间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 4种胶质对沥青质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曲线形状是胶质多层吸附及渗透进入沥青质微孔结构的综合反映。4种胶质吸附等温曲线形状与其分子结构特性对照表明,塔河、渤海和辽河胶质对沥青质的吸附在低平衡浓度部分产生紧密单分子层吸附, 吸附曲线平滑;在高平衡浓度部分, 因其较强极性导致正庚烷对其亲和作用力不及沥青质从而发生相态分离, 在沥青质表面产生积极吸附造成曲线斜率急剧增大; 较弱极性的华北胶质未产生明显相态分离现象, 而是随浓度增加成比例渗透进沥青质聚集体中产生吸附。4种胶质的吸附行为与其分散稳定沥青质的有效性之间关系显示了胶质对沥青质的分散稳定能力既与其吸附量有关,也与其分子结构特性有关。   相似文献   

13.
绵油7号是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绵1AB-5和绵恢1号配制而成的早熟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油分)、抗(耐)菌核病和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在10000hm2大田生产示范中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非常规能源尤其是页岩气藏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对页岩气藏动用情况的预测还有待 提高。波前快速推进法是一种可以快速高效地预测波前运移情况的方法,在考虑页岩基质吸附解吸特性,及基质孔隙 中气体的滑脱作用影响的前提下,利用Van Kruysdijk 提出的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复合线性流模型,将储层划分不同的流 动区域,并分别建立基质与裂缝的程函方程,基于波前快速推进法求解程函方程,从而达到对多段压裂水平井页岩气 储层的动用进行预测的目的。绘制了储层动用情况与时间的关系图,对比了考虑解吸和滑脱与不考虑解吸和滑脱的 储层动用情况。结果表明,滑脱效应加快了储层的动用速度对储层动用影响较大,而解吸作用降低了储层的动用速度 对储层动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应用D201GF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固载α-淀粉酶.研究了D201GF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液中α-淀粉酶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体系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对α-淀粉酶吸附的影响.热力学研究表明,α-淀粉酶在D201GF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平衡数据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过程吸热.较高的温度、较低的pH值和离子强度均有利于α-淀粉酶的吸附.动力学研究显示,D201GF阴离子交换树脂对α-淀粉酶的吸附过程主要受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三种烷基苯磺酸盐异构体的最小烷烃碳数(nmin),研究了盐、异戊醇、烷基苯磺酸盐含量对复合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异戊醇、烷基苯磺酸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1.5%和0.1%条件下,界面张力能降至0.001mN/m以下;在复合体系中异戊醇、烷基苯磺酸盐质量分数不变条件下,随油相烷烃碳数的增长,界面张力降至0.001mN/m以下时所需含盐量增大,依次为0.28%~0.32%,0.32%~0.38%,0.37%~0.48%;对于三种烷基苯磺酸盐同分异构体,随芳基向长烷基链中心移动,对应的nmin逐渐增加,依次为10,11,16;在复合体系中异戊醇、盐质量分数不变情况下,以相应的烷烃为油相,三种烷基苯磺酸盐质量分数在0.08%~0.16%时,都能将界面张力降至0.001mN/m以下。  相似文献   

17.
以磷酸氢钙为载体,银锌离子为抗菌剂,在1050oC氧化气氛下烧结制得抗菌性能显著,耐候性好的无机抗菌剂。研究了银锌离子用量及烧结对抗菌性能和耐候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银锌离子质量分数的增加,材料的抗菌能力提高;加入锌离子不仅能提高材料的抗菌能力,还能改善材料的耐候性;当Zn(NO3)2的质量分数大于AgNO3的质量分数2倍时,可生产出不变色的抗菌剂;烧结使银锌离子与载体结合更牢固,有利于改善材料的耐候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或不用催化剂直接用醋酐与异戊醇反应合成乙酸异戊酯.结果表明,两种改进方法均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后处理工艺简单、无腐蚀性、不污染环境及产率高等优点,有利于实验教材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