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汉高祖刘邦对他的功臣张良的赞辞。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今江苏邳县)。有一天,张  相似文献   

2.
说秦汉之际的人物,陈平不能不提。这个满腹阴谋诡计的人物,像漂浮不定的浮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地周旋在魏王咎、项王羽和汉王邦之间。他最终落根在刘邦处,是很正常的:他如同刘邦一样无情无义,没心没肝。是的,如果说张良的出身与情感如项羽,那么,陈平的出身与作风就  相似文献   

3.
正领袖:有江湖气中国古代的团队,其领袖往往不是以技术能力和专长赢得拥戴,而是以其"雄才大略"赢得追随者。所谓雄才大略,不同于雄心壮志。刘邦和项羽看到秦始皇,感叹"大丈夫生当如此""彼可取而代之",两人志向类同,而谋略却差别极大。一个局部战场处处失利却能把握大势,一个所向披靡却走向穷途末路。所以,雄才大略不仅是志向的宏伟,也不仅  相似文献   

4.
朱鸿 《领导文萃》2006,(12):89-92
站在公元前206年项羽设宴的鸿门,那年刘邦五十而知天命,项羽才二十六岁。一个老者向一个青年表示臣服,其中的虚假很是显然。事实是:秦政府灭亡之前,各路诸侯在楚怀王那里盟约,先破秦入关中者王之。刘邦以此为目标,避实就虚,绕道进入关中,率兵驻扎霸上,并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随之开到咸阳。他采纳樊哙和张良的建议要成就大业,遂向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退回霸上,等待其他诸侯。此时此刻,项羽远在巨鹿一带血战秦军,他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消灭了秦军主力。他没有料到,是刘邦先入文萃领导关中。项羽年轻气盛,为刘邦的狡猾而恼怒,遂率四十万大军,旋…  相似文献   

5.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此何人哉?——留候张良也。秦汉风云的幕后总导演张良也。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但我以为他只不过是躲在幕后,利用刘邦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推翻暴秦,为韩报  相似文献   

6.
刘邦是汉代的开国皇帝,是封建时代的顶级领导,萧何是汉代的首任丞相,是顶级秘书。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的七年内,刘邦削平了主要的异姓王国,“汉初三杰”中,张良在抑郁中病死,韩信在忧愤中被杀,临死前喊出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因当烹”的惊天话语。众多的属僚中只有丞相萧何是个例外,不仅论功行赏时刘邦让他坐了头把交椅,死后还“谥为文终候”,更是泽被子孙若干年,  相似文献   

7.
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  相似文献   

8.
《秘书之友》2015,(2):1
张良,刘邦的首席谋士,曾为汉朝的建立及稳固作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传奇参考和借鉴的。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张良路遇刘邦,彼此惺惺相惜,他便不遗余力地辅佐刘邦,最终成为"王者师"。当时,刘邦是众多义军中的一支,论影响力比不过"揭竿而起,应者云集"的陈胜,论实力又不及拥有八千江东弟子的项羽。结果,陈胜被  相似文献   

9.
雷瀚 《领导文萃》2005,(1):89-91
项羽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毙,此子房教之也。至诚对人,虽忍不阴,虽狠不毒。 汉初三杰,张良居首。汉高祖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张良别号)功也。”司马迁自述作《史记》“留侯世家”的原因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 至诚见智计,不觉险诈 至於这“因机乘势”的工夫,张良又运用得宜。其关键,一在于张良忍到狠处,能狠;另一功夫则在于一个“静”字。 张良的静,正是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张良少私心、无利欲之念,所以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能对大事泰然观察、判断,往远看,往…  相似文献   

10.
想做皇帝的例子太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宣称他 想做皇帝的就是楚霸王项羽。当他遇到秦始皇的军队, 看到得意洋洋的秦始皇时,不由得激愤说"彼可取而代 之"。与项羽差不多同时,刘邦也见了秦始皇的车队,他 也激发了同样的想法,不过他脱口而出的是"大丈夫当 如此也",透露出其人格的卑琐。这种"皇帝迷"可以说是 充斥中国"二十四史"中。清末民初的学者张相文,写了  相似文献   

11.
正秦朝末年,群雄并起,楚汉相争。骁勇善战的偶像型领袖项羽最后输给喜欢耍无赖的刘邦,被迫乌江自刎。他在地理学上的失误,注定他失败的命运。巨鹿之战中,项羽击败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坑杀20万秦卒,俨然成为各路反秦军的首领。他把天下划分成18个王国,想方设法铲除竞争者,培植忠于自己的力量。劲敌刘邦被排挤到偏僻的西南,分给巴、蜀和汉中三郡。项羽是这样想的:巴蜀为旧秦流放罪人之地,其开化程度应该低于关中及东部地区。而且,刘邦的部下都是江苏人,一定不  相似文献   

12.
韩信出身贫寒,他的人生目标与张良有着天壤之别。张良谋“国”,韩信谋“生”。韩信由于家里太穷,做官不够条件,经商没有本钱,连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漂母  相似文献   

13.
胸襟,即抱负和气量。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抱负、宽阔的胸怀,就难以成大器。汉高祖刘邦当初在服劳役时见到秦始皇周游时的咸仪,他长叹道:“嗟乎,大丈夫亦当如此也!”艳羡之余,已有倒转乾坤之志。韩信不与地痞无赖争斗,忍受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开国元勋。反之,飞将军李……  相似文献   

14.
忍与静     
项羽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毙,此子房教之也。至诚对人,虽忍不阴,虽狠不毒。 汉初三杰,张良居首。汉高祖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张良别号)功也。”司马迁自叙作《史记》“留侯世家”的原因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  相似文献   

15.
问题66:刘邦认为,自己在谋略方面不如张良,在军需后勤方面不如萧何,在军事指挥上不如韩信,他之所以夺取天下的原因在于重用这三位大臣。你认为刘邦得天下经验之谈对现代领导者有何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鸣  韦成 《领导文萃》2006,(3):134-138
史上中国人想做皇帝的人很多,从农夫到将相都有。自从小亭长刘邦见了秦始皇说“大丈夫当如是焉”,和种地的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大家好像突然都醒过来了一样,只要有点机会,就幻想着能当上皇帝。曹操扫平中原之后,很有点自负,说是如果没有他的话,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这话其实不假,黄巾余党不说,袁术家四世三公,深受汉室大恩,还不是私藏了传国玺,一不留神就想当皇帝。而曹操自己也未必就心地纯正,按陈琳的说法,此公属于“阉竖遗丑”——宦官没有割干净生下来的,门第虽然比袁家差得多,但他之所以没有逼汉献帝“禅让”,只不过…  相似文献   

17.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06,(11):92-96
胜败非天命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就家庭背景、组织能力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则是个平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那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他身上有贵族的那种高贵和高傲。项羽的军事力量很强,可谓战必胜,攻必克,所以号称西楚霸王,而且他非常勇敢。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本事…  相似文献   

18.
王田晖 《领导文萃》2013,(18):89-92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杰,在年仅30岁的时候,就被迫自刎乌江。究竟是什么致使壮志难酬、英雄末路?  相似文献   

19.
关于做皇帝     
古代的时候,中国想做皇帝的人很多,从农 夫到将相都有。自从小亭长刘邦见过了秦始皇说 "大丈夫当如是焉",和种地的陈胜喊出"王侯将 相宁有种乎"之后,大家好像突然都醒过来一样, 只要有点机会,就幻想着能当上皇帝。 曹操扫平中原之后,很有点自负,说是如果 没有他的话,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这话其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1973年写过一首“七古”:“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这个高阳酒徒就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郦食其(力乙基),刘邦的几个谋士大多有不错的结局,如张良为留侯,陈平封曲逆侯,后来又做了第三任的相国(左丞相),唯独郦食其是被“烹”死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