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饮茶之风浓厚,文人雅士是推动明代茶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江南文人的日常生活与茶息息相关,诸如读书、文艺、社交、旅行等,皆离不开茶.他们煮茶品茗,舒展性灵,在日常饮茶清事中体现价值追寻,寄托理想人生.作为茶文化内涵的赋予者,江南文人对茶性的体认折射出当时文士群体的心性.茶具有平和冲淡、提神醒脑、自然纯真的本性,与江南文人淡泊自守、静虑自省、贵真求真的精神追求相契合,饮茶生活还寄托着江南文人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由此为明代茶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饮茶生活所呈现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明代茶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2.
 明中晚期的江南,一反明初单纯、沉穆的面貌,缙绅文士和商贾们纷纷竞营规模化宅第,住宅建筑大型化、藻饰精丽和奢靡倾向渐趋浓郁。这种变调和偏离既与户主的地位或经济实力相关联,也与昔时的观念等符合若契,呈现出鲜明的江南民居建筑的形制格局和装饰特质。经过对历史遗存的“向奢”住宅的勘察和比较,可发现尚无依据支持众人在房屋等第核心制度条律中以身试法和僭越的普遍性;工匠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施工水准和因屋制宜的策略中,蕴含着江南的传统建筑意匠。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来,明代赋役制度与国家财政,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学术成果。但其中针对中国历史上的逋赋现象某一侧面研究较多,且相对零散,而直接以明代逋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却极少。胡克诚《逋赋治理与明代江南财赋管理体制的变迁》一书的出版,恰恰是从逋赋治理的角度,开拓了明代财政研究的新视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明代吴中皇甫四杰诗文为对象,考察江南地域传统如何影响明代的诗文创作。从中发现,江南地域传统一直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渗透在诗文创作中。选择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物象,营造清新自然的意境,采用繁复的描写和修辞手法,表现江南人的高超才情和文化优越感,是显性渗透的主要方式;而江南士人追求自由、崇尚隐逸的精神诉求正是其内在隐性支撑。江南地域传统伴随着江南人的足迹在明代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江南古典园林的生态意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观为指导的江南古典园林,在浓缩自然、模山范水的过程中,实际上也营造了符合一定生态规律并且能满足当时特定环境容量要求的人工生态环境。它构成了园林诗情画意的基础,同时也构成了人与自然良好交互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有明一代,旅游不再是王公贵族、地主豪绅和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普通民众也汇入游历的群体。为区别于众,江南地区的文人们尤其注重能象征身份和塑造品位的游具,并从坐而论道转而为行之以躬,亲自参与游具的设计和审美,不仅赋予了器物文人气质和文化内涵,也沉淀了江南地区游具特有的美学特质,引领着游具设计审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江南传统园林的意境与文化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传统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灿烂的艺术成就,人文思想在江南传统园林意境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江南传统园林以建筑为基础,将山水花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诗文绘画和匾额对联的修饰,创造了"天人合一"的意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古代江南文人的竹审美与园竹景观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时代、不同人群对美的感受不一样,构建景观的能力和方式也不同。古代尤其是宋元时期在江南地区生活的文人士大夫依赖当地的水、竹生态,通过对庭竹、盆竹的欣赏和培育,以及竹画等方式,积极地创作出以竹为审美对象的园林生境,这个传统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物质和精神来源。  相似文献   

10.
明代初期以来,江南建筑技术的进步、建筑高度的增加使屏风转变为屏门的样式,并由此形成了江南园林厅堂陈设布置的中心;厅堂建筑的方形结构和礼仪功能决定了其均衡对称同时又不乏灵动的陈设格局;而江南文风的兴盛又决定了江南园林厅堂尚古雅、重和谐的陈设格调。  相似文献   

11.
明朝末年,代表江南地主利益的东林党崛起,江南成为党争的重镇。江南士人结社风气盛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复社。复社诸多名士积极与社会底层的秦淮歌妓交往,使党争文化、结社文化与歌妓文化充分融合。他们的政治豪情、名士才情与佳人艳情相互交织点染,形成了独特的明末江南文化。作为东林后裔,侯方域兼有济世壮志与名士风度,又雅好声伎,其个性气质与明末江南文化非常契合。江南文化的熏陶使侯方域成长为明末文人的代表,他在江南的活动也为江南文化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江南地区湖州、嘉兴等蚕桑区叶市上的"稍叶"交易,是一种典型且成熟的远期交易.叶市交易的对象--桑叶,其新鲜程度的要求极高,供给与需求的不确定性较大,且交易时间集中而短暂,这使得叶市呈现出高风险,尤其是高价格风险的特性.远期交易方式的采用,是一种规避市场风险的制度安排,它有着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湖州、嘉兴等地一些市镇上叶行的营业,对于这种远期交易方式的组织和实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有大量投机现象的存在,但总的来说,以远期交易为显著特征的江南叶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了较好的信用状况.江南叶市远期交易,反映了这一地区市场的成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对于正确认识传统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明代徽州木商主要来自祁门、休宁和婺源,以家族集群或地缘组合的形式从事木业运销,形成明代徽州木商经营上的一个特色。同盐商一样,到明代中后期,徽州木商已在全国范围的木业采伐运销中取得了优势,成为实力最为雄厚、地位最为突出的地域木商,也是徽州商帮形成的标志性反映。徽州木商凭其资本和人脉优势,在全国范围活动,更参与到浩大的皇木采办工程中,在早期获取过较为丰厚的经营利润,而在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营商环境日益恶化、社会治安每况愈下的晚明时期,也遭到灭顶之灾,活跃在长江下游芜湖、南京等地的木商中,已难见徽州木商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15.
明代江南地区文化教育繁荣,学校体系相对于其他各地更为完备,教育效果也可以从江南地区的人文荟萃窥见一斑。而学校体系的完备、学校教育的繁盛与江南各县的知县在教育方面的成功的施政实践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其中既包括知县们正确的关于教育职责的自我认知,也包括知县们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理念、维持办学的措施、教育经费的筹措与保障等方面积极的施政实践。  相似文献   

16.
晚明江南文人的园林美学思想富有浓郁的文人色彩,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实用理性主义园林思想新特点。其摆脱了传统园林美学思想之束缚,勾勒和创建了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并对清代人们的造园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巫术从种类来分,大体可以分为禁气符咒、作祟或除祟、樟柳与灵哥、厌胜和厌镇以及幻术几大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明代,巫术活动逐渐世俗化,由圣人之术演变成为谋生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8.
明代宝应地区水利状况复杂,水涝灾害频繁.不仅威胁到河运、漕运,而且对宝应地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变水害为水利,明代国家和地方重视宝应水利事业建设。一方面,完善水官设置、筹措水利资金;另一方面.修筑堤岸闸坝,开筑斯河,治理宝应越河。明代宝应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对于改善当地区水利状况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